岁末年初,各大投资机构喜欢抢先发布新一年的策略报告,对全年市场做出前瞻性判断。然而,历史的经验表明,90%以上的机构判断与市场走势都是南辕北辙,对全年走势的宏达预测,基本上都被行情打脸。在博弈世界里,没有什么行情是可以预测的,能把全年行情的主要影响因素看准,就算神一般地存在了。玉名认为之所以从历史来看,券商年初预测往往不靠谱儿,甚至是反向指标,就是源于市场中诸多要素是瞬息万变的,年初很多分析只是一种理想状态,但却忽略了很多风险因素。虽然2017年券商都看好行情,无一看空,但实际上2017年却是动荡的一年,值得股民重视其中的风险因素。这就好比天气预报,预测的意义在于准备好应对的措施,而不是人为创造;股市也是如此,其最大的魅力就是“惟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 2016年十大券商中有八家预测2016上证指数高点会到4800点以上,但当年初熔断跌停、连续破位之后,再回看当初的很多分析,几乎没有靠谱儿的了。2016年上证指数新年第一天的开盘价3538点就是全年最高,远低于市场预测;全年最低点2638点,比预测中的2800点还要低上252点。而且券商所谓的牛股方面也大多是深坑。 在出炉的券商2017年研报中,十大券商再度无一看空 ,是集体看多,空间为2800点~4000点。结果我们看到了1月行情先涨后跌,主板创调整来低点3044点,创业板创出新低1783点,且不说往后如何,至少1月行情又打脸了不少人的分析。那么假定机构预测准确,如今是在3100点附近,一个可上可下的位置,所以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这是喜,还是忧? 玉名认为这并不是说机构、媒体分析能力如何,而是市场是动态的,非要人为地去脱离市场实际,静态去分析行情,南辕北撤的事儿发生也就是必然了。这就好比天气预报,预测的意义在于准备好应对的措施,而不是人为创造;股市也是如此,其最大的魅力就是“惟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接下来就重点分析,2017年需要股民思考的一些问题。 判断行情如何,主要还是在于思维模式。玉名认为这背后最大的因素是如今市场形态的改变,经济L型,股市注定是一个震荡市,是一个慢熊,慢比快更考验一个人,如同骑自行车一样,快起来,保持一定速递可以保持平衡,但慢下来,就很少有人能够骑得稳了。如图所以,玉名个人认为2017年保持震荡市的慢熊行情,可以借鉴之前2003-2004和2009年之后的走势。 一般预测来说,先要说风险,然后再说机会,这样才能放开去操作。风险和收益永远都是在一切的,抛开风险只说收益,往往就是骗局,而只说风险不说机会又过于悲观。包括2017年初,我个人的文章也是侧重于告诉股民哪些是风险,哪些个股不能碰,然后再去做哪些是机会,这样避免落入大坑中,就能够有更多好的机会,所以股民也应该如此,不要着急去操作,似乎操作晚了就没有机会了。恰恰相反,操作快了被套住了,就只能看着各种机会溜走了。 2017年是大动荡的一年2017年是大动荡的一年。最重要的因素是各国政要进入到而来选举和换届周期,新领导必然有新的执政思路。如美总统川普当选了,马上就宣布退出TPP,这已经意味着公开宣布孤立主义抬头,今年的贸易摩擦势必持续升温,川普要求美大企业回归美本土,从其他国家撤资。欧洲也是选举年,欧盟的重要国家,法国、德国的新任领导人,对欧盟未来的决策,甚至是脱欧情绪尤为重要,没有人能预测会发生什么。 货币政策逐步收紧。随着美联储的加息周期出现,各国央行也都开始应对,从原有大水漫灌式的粗狂式操作,改变为有舍有保的精准模式,既要保证经济,又要避免泡沫化和经济大幅波动。而且川普在进行美国式的改革,中国在进行供给侧的经济结构转型,欧盟也在解决各种危机,这样的改革就意味着货币政策不可能太激进,要留足空间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金融市场的多空分歧周期。全球经济进入到一个动荡周期,希望和失望并存,利好和利空交织在于其,黑天鹅因素如悬剑般困扰着投资者;美加息周期决定着资金在美本土和新兴市场间游走,各国看不清未来的路,却都开始囤黄金来应对风险;股市方面,欧美股市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走牛了8年,都创创了历史新高,而A股这期间,有过慢熊,有过疯牛,也有过股灾,但对未来方向依然不明朗,有人一直喊大牛市,这个底部,哪个底部;也有人喊熊市,看低到哪里;而玉名始终坚持从2016年2月开始A股又进入到了一个慢熊周期,至少要持续到2018年一季度,慢熊周期中,机会多,调整也多,但都不具备突破的大空间,只有震荡市。 具体到2月行情,从1991年到2016年的26个2月行情中,19次上涨7次下跌,上涨是大概率事件,此外2月份独有的特点就是风险极低。因为单纯从涨多跌少的月份看3、4月份也是拥有类似的特点,但不同的是3、4月份下跌时跌幅很大,即一旦持续下跌的力度会很大,而2月份则不同,即便是下跌幅度也很小,最大的下跌幅度也不过是2001年的5.15%而已,这是其余11个月份中所没有的特点。当然这也并不是说2月没有风险,历史上2月风险多出现在月末,如2016年2月25日下跌6.41%,2月29日下跌2.86%;2014年2月21日到25日出现三连跌,总跌幅超过5%,几乎将月初的反弹成果悉数吞没;类似的还出现在2013年2月,也是在月末出现连跌破位;当然最典型的是在2007年2月27日,单日跌幅8.84%,而当时还是在牛市,突发的长阴,杀伤力很大。所以,综合来看,2月不必悲观,以做多为主,个股方面重视绩优股和年报股的机会。 http://www.yidianzixun.com/home?page=article&id=0FZmfrPV&up=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