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洗车老人的养生“三宝”

 西郭先生 2017-02-06

天冷,到4S店保养车辆时,顺便洗车。

为我服务的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清瘦,但很精神。

让一位老人洗车,我颇过意不去,便与老人攀谈。

老人很健谈:“我退休十几年了,退休金足够老伴俺俩生活;儿女也都成家立业,经济上完全独立,不需要我们资助。人老了,得找个事干,有个寄托,生活起居得有规律。洗车这个活,不累,也适合我这个年龄干。这个店离我家挺近,我跟他们老板说说,就来上班了。刚开始儿女们挺反对的,时间一长,慢慢也就理解了。”

老人幽默地说:“我这几十年,没干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这辈子决心干成一件事,就是要活过一百岁。”

我一边祝福老人健康长寿,一边向其请教“养生经”,老人送我三句话:一是没病防病,二是有病治病,三是经常想想别人的好处。

我细细揣摩,这三句话,看似简单,但是是“养生三宝啊!

先说“没病防病”。《黄帝内经》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治未病”,就是要没病防病,要防病于未然。这就要我们增强“预防”意识,日常饮食起居、待人接物等各个方面都注重养生保健,预防疾病的发生。

再说“有病治病”。人吃五谷杂粮,孰能不病?人生病后,既不能“讳疾忌医”,也不能抱着“为啥偏偏是自己得了这病”的想法而自艾自怜,关键在于正视疾病,积极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寻求好的疗效。我想,这应该是洗车老人“有病治病”的核心思想。

最后是“经常想想别人的好处”。人的一生,是与不同人打交道的一生,这其中,包括亲人、朋友、同学、同事,等等,人际交往过程中,难免会有利益的纠割、认识的分歧,而人们对交往中一些非原则性的“有损于己”的情节往往会耿耿于怀、心存芥蒂,致使心理失衡,负面情绪滋生。“经常想想别人的好处”,就是要淡忘“有损于己”的事情,常念“有助于己”的细节,常怀感恩之心、经常充满正能量地面对亲人、朋友。唯其如此,才能心态平和,以喜悦的心情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以喜悦的心情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时,周围的人和事必然会报我们以喜悦。

高人在民间。尽管与洗车老人交谈时间不长,但他的一番话,让我获益匪浅,不论是养生保健,还是做人做事。我相信,老人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