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中药“麝香”之真伪辨识

 韩伊诺女神 2017-02-06



浅谈中药“麝香”之真伪辨识
  • 随着野生动物的濒危日益严重,我国传统中医药中很多名贵中药的价格一路攀升!很多黑心药商为利益所趋大量造假!名贵中药“麝香”也难免在列。 麝香,《神农本草经》里列为上品。《名医别录》记载:“麝生中台山谷,及益州、雍州山中。春分取香,生者益良。”陶弘景说:“麝形似獐而小,黑色,常食柏叶,又啖蛇。其香正在阴茎前皮内,别有膜袋裹之。”李时珍说:“麝之香气远射,故谓之麝。……麝居山,獐居泽,以此为别。”据考证,古代麝香的原动物为林麝和马麝。



  • 上面是马麝图、下面是林麝图。 现在,麝香源于林麝、马麝和原麝。


  • 麝香是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


  • 林麝主要分布于四川、甘肃、陕西、西藏、青海、宁夏、湖北、贵州等西南、西北地区。多栖于海拔2400~3800m的多岩石山地的针叶林区。现多为人工饲养。 马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带。 原麝主要分布于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安徽大别山、河北的山地混交林或针叶林。 野麝多在冬季至次春猎取,捕获后,立即割取香囊,阴干,习称“毛壳麝香”。


  • 毛壳麝香鉴别:毛壳麝香为扁圆形或椭圆形的囊状体,直径3~7cm,厚2~4cm。开口面的革质皮棕褐色,略平,密生灰白色或灰棕色短毛,从两侧围绕中心排列,中央有一个小囊孔。另一面为棕褐色略带紫色的皮膜,微皱缩,偶显肌肉纤维,略有弹性;剖开后,可以看到中层皮膜棕褐色或灰褐色,半透明状;内皮膜呈棕色,内含颗粒状及粉末状的麝香仁和少量细毛及脱落的内层皮膜(习称“银皮”。)有特异香气。以饱满、皮薄、仁多、捏之有弹性、香气浓烈者为佳。 麝香仁,野生品质柔,油润,疏松;其中呈不规则圆球形或颗粒状者习称“当门子”,表面多呈紫黑色,微有麻纹,油润光亮,断面黄色或深棕色;粉末状者多呈棕褐色或黄棕色,并有少量脱落的内层皮膜后细毛。饲养品,呈颗粒状、短条形或不规则团块,紫黑色或深棕色,表面不平,显油性,微有光泽,并有少量脱落的内层皮膜和毛。香气浓烈而特异,味微辣,微苦带咸。 以当门子多,颗粒色紫黑,粉末色棕褐色,质柔润,香气浓烈者为佳。 显微镜下鉴别:如图


  • 简易理化鉴别: 1.取毛壳麝香,用特制槽针从囊孔插入,转动槽针,撮取麝香仁,立即检视,槽内的麝香仁应有逐渐膨胀高出槽面的现象,习称“冒槽”。麝香仁油润,颗粒疏松,无锐角,香气浓烈。不应有纤维等异物或异常气味。 2.取麝香仁粉末少量,在手掌中,加水润湿,手搓能成团,再用手指轻揉即散,不应沾手、染手、顶指或结块。 3.取麝香仁少量,撒于炽热坩埚中灼烧,初则逬裂,随即熔化膨胀起泡似珠,香气浓烈四溢,灰化后呈白色或灰白色残渣,应无毛、肉焦臭味;无火焰或火星出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