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完能震碎世界观的电影,我首先想到这部

 第十放映室 2020-11-13

“这可是耶稣在教我们做人的道理。”


话说这2017年,可真算是科幻电影大年。各色经典科幻,或重启或原创,几乎倾巢而出。

比如这部《发现》,由好莱坞著名星二代查理·麦克道威尔导演。其父曾主演电影《发条橙》,母亲也从影多年,主演《女子监狱》等片。

影片故事也饶有趣味:探讨当人死之后还有来生这一说法得到科学验证后,人类将面临怎样的命运。

还有小十君很期待的这部《圆圈》,由汤姆·汉克斯艾玛·沃森主演。改编自著名作家戴夫·艾格斯的同名小说,讲述网络科技对于个人隐私的疯狂侵蚀。

不过咱们今天不聊这些院线大片。

让咱们先来做个小游戏:

设想你要拍部科幻电影,把脑中第一时间浮现出的词语全部屏蔽。看看用剩下的东西能怎么拍?

是的,外太空不能有。

第四类接触?想都别想。

这种场面也自不必说。

好像很难是么?常见元素不给使用,想象立刻变得干瘪无力。

的确,我们受了太多科幻大片的洗脑。甚至一看到科幻二字,总会不由自主把它和大场面大制作联系上。耗资千万都拿不上台面,动辄就以亿元为单位。场面也是不小,星际旅行如同郊游般随意,动不动就摧毁整个星系。

只不过,外表绚丽内在贫瘠的电影,很容易就会被人忘记。

就像去年全球推出的科幻片有120部,你能想起多少?

但有一部小成本电影,即使时隔十年,仍为科幻影迷津津乐道。



它预算不过二十万美金,演员阵容只是个位数。

且所有剧情只发生在一间屋里。是的,这就是它的场景。

导演名不见经传,但编剧Jerome Bixby却是大名鼎鼎。

他不仅是剧集《阴阳魔界》的编剧,也是原版《星际迷航》的编剧。他自己也是一名科幻作家,其作品 It's a Good Life 曾入选“世界100部最受欢迎的科幻短篇”。

简单知道一下他的水准就好。


但编写这个剧本,却耗尽了Jerome Bixby的全部心力。直到1998年,即将面对死神之时,他才决定完成这个故事。

这部生前最后作品,也是不负所望。豆瓣评分8.5,IMDB评分8.6,科幻类型里少有的五星之作。



观众对它的评价基本就是一个“服”字。

根本想象不到,这部像用DV拍出来的片子,居然如此震撼人心。


是的,全片90分钟里,没有外星人,没有飞船,没有虫洞,没有反物质……

甚至没有一处电脑特效。

因为根本不需要特效加入,光靠想象力就足以把你惊得目瞪口呆。这绝非外表华丽,内容空洞的大制作可比。

在短短一个半小时中,这部电影把宗教历史哲学政治,这些人类最关心的本质问题,全部颠覆殆尽。


你会发现,之前所积累的知识,所笃定的观念,将随着剧情推进逐渐坍塌崩溃……

这种对常识的土崩瓦解,远比好莱坞五光十色的特技来得震撼。


但这部电影,乍看之下是如此平淡无奇。

从头到尾,都只是几位教授聚在一起促膝谈心,各个肉体凡胎,没有一个是外星人假扮,情节也全靠对话推进。


场景更简单,就一间木屋的狭小客厅,加上门口巴掌大草地。

房间里也没有什么时光穿梭机,也不会掀起地板就发现通往另一个宇宙的传送门。


男主角仪表堂堂,眼神沉静睿智,不会突然变身成为凶暴的外星人。

天资过人,三十多岁年纪就拿到了哈佛的教授职位。

要知道他只花了十年功夫,却抵上别人成倍的努力。


但刚挂上教授头衔,就要辞职离开,让几位多年好友十分不解。

不过他们哪里知道,他们的追问将会带来怎样无法挽回的后果。


因为确有一个秘密,藏在男主角身上。

这个秘密,会让那些经过多年训练,博学多才的头脑变得不堪一击。

它动摇的不仅是你个人的常识,甚至还会震撼人类整个文化体系。


那就是,咱们的男主角奥德曼,是个活了一万四千多年的穴居人。

是的,就是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晚期,靠着捕猎与采集过着朝不保夕生活的穴居人。


他依靠完美的细胞再生,逃离了死亡的掌控,而且青春永驻。

换句话说,他从出生的旧石器时代,一直活到如今。

他目睹他曾经的族人绘制人类最早的马格德林壁画。

他亲历过冰河时期,捕猎过如今只剩标本的猛犸巨象。

他与最早开始远洋航行的腓尼基人,一同探寻世界的广阔。

梵高曾在他的住所里绘画,他还与印象画派的大师们谈笑风生。


教授们开始只当这是编纂的幻想故事。甚至出于好奇,把它当做一场游戏,开始试图找出破绽。

他们中不乏各个学科的权威,试图找出他故事里的任何漏洞,却发现所有问题对方都能对答如流,而且详实具体,逻辑自洽。


更关键一点是——无法证伪

换句话说,就是因为男主角所说的一切,皆来自于人类现有的知识系统。是人类借以认识世界的根本方式。

如果你想要推翻他的说法,那就只能承认我们所知的都是错的。

就像如果你不能证明所有的羊都是白色,那就只能说它有可能是真的。

于是,这些教授看似坚固的人生观、知识观开始动摇……

这一屋子的教授,原本都对自己的研究领域充满自信,同时也相信其他专家有着相当水准,能够找出男主言论里的蛛丝马迹。

但是他们终于发现,他们提出的任何问题,都能得到无懈可击的答案。

他的言论在历经考验后依然坚挺,使得看似毋庸置疑的谎言,开始与真相接近。

随着奥德曼的描述,空气中也开始弥漫起一股紧张感,在每个人的心头四溢。

最高潮的一刻来临。男主宣称他经历过《圣经》中所描述的时代。

而且,他还在其中担任某个重要角色……

至于他是谁,自己去看。

当然我猜你不会相信,在场的各位教授也不相信。

但就在这间小木屋里,这些人类知识的代表,也都曾以为可以与男主角进行一场辩论。

却最终发现辩论的唯一结果,就是他们必须相信他的故事。

这种困惑,充斥在影片中每个角落,每句台词,每个细枝末节之处。

这个问题也将被抛给它的观众,你是否觉得这一切确有可能?

如果你不信,那只能证明你缺乏理性思维能力。因为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正是来自于我们对世界的感知,以及对感知的总结。

如果你信了,那由此引来的一系列真相却将颠覆你的整个世界。

但相信与否并不重要,能有一次这种脑力激荡的体验,就已难能可贵。

光是想象这一切却有可能,也足以让人颤抖不已。

这正是《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的魅力,也是小成本科幻电影的魅力所在。

的确,小成本不代表粗制滥造,反而会逼迫导演在有限空间里,发挥无限潜力。

但它对于节奏要求很高。毕竟场景又封闭又单调,还不断嘚啵嘚啵说话,一旦节奏下来很容易就让人哈欠连天。

但若是把握得当,那便是字字见血、句句诛心,就算是只在一厕所隔间里,也能拍得心惊肉跳。

但光是节奏还不够。毕竟剥离了电影的惯常手段,如复杂蒙太奇与场面调度之后。导演所能施展的空间更加狭小,只能依赖出色的剧情与表演,吸引观众注意。

而片中演员对于台词和表情的细致呈现,不仅生动描述了众人从质疑到接受“永生者存在”的历程,也让故事中的悬念贯穿始终。

比如本片男主角——大卫·李·史密斯。


之前的作品不少,最有名的是《搏击俱乐部》,但大多出演配角。


不过他那种似由天生的儒雅气质,加上深邃的眼神。倒是很适合片中这种有着漫长岁月积淀的角色。


其实看到这里,大家很容易联想到《彗星来的那一夜》这样的电影。

但《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更在意故事的思想内核,而非一味玩弄概念。

在如今这个乱花渐欲迷人眼,处处都是3D电影的时代。能有一部不用特效糊弄观众,而以简洁深刻的主题,引发你我想象与思考的电影,实在难能可贵。

毕竟任何艺术作品,想要震撼人心,归根到底不能仰仗形式上的绚丽,而要依赖健全厚重的内容。

因为若没有锋锐的思想,自然无法洞穿人心。

互动话题

互动问题:你有什么科幻片值得跟大家推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