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撒哈拉沙漠速写

 稷下阿蒙 2017-02-07

初春自法兰克福向南飞行,凭舷窗俯瞰,先是看到德国南部绿色的森林、城镇,很快就有意大利北部阿尔卑斯山的皑皑白雪,接着可见在氤氲云雾下的地中海及其中出没的帆影、浪花。

到了北非(大约在阿尔及利亚上空),地面上有不那么浓的绿色,有居民点,还有少量的白雪残存于山阴,但几乎是一刹那就从视野中消失了,那片似乎无边无际的沙漠以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涌入眼帘,此刻汉莎航班播放的音乐正雄浑、激昂。

撒哈拉,它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单调,从万米高空细细看去,它有非常丰富的明暗色调、点线面体,点可能是建筑物等,线主要是水流、干河床和道路,面则可以是闪着靛蓝色光芒的湖泊等等,体是指多处面积大小不等、向上突起的黑色山岩。

虽然如此干燥,难得见到植被,总体上也算平坦,但太阳、水流和风仍在无休止地为撒哈拉雕琢、整容。由北部边缘的红色高地向南平缓伸展的洪水冲积扇清晰可见,这些冲积扇的前沿浸没到漫漫黄沙之中,但在黄沙中,仍有许多水流或是水流的遗韵--干河床,顽强地蜿蜒向前延伸到很远、很远的地平线处,河、湖边依稀有绿洲。因此,沙漠中便有了缤纷五色。

黄沙本身也是富于变化的,时而在较大面积内保持一定的平面、坡度和色调,那稍暗淡的便是低而有些背阴的沙窝,稍明亮的便是高而向阳的沙丘,时而似鱼鳞般有规则、有韵律地明显分割为大量小的区域,各自保持一定的边界,时而又可见多条细长、平行的沙岭与沙沟相间,想象一下,其横切面一定呈现波峰浪谷。

飞机自北而南,在这片广袤的沙漠上整整飞了两三个小时,而从地图上看,它的东西方向的尺度更大。据当地朋友讲,至少在南缘,它每年在以千米以上的速度向外扩展。即使在千里之外,当地原始观念中的“尘魔”也会驾御哈马丹风赶去,带着一丝阴凉。

在它周围的各民族文明发展中,受到它太多的影响,它的力量已渗透到这些文明的灵魂中。它使人对上苍更敬畏,同时又迫使人与大自然的严酷环境进行双向的、相互的适应与影响(斗争)。西非南部沿海多国的自然条件及经济社会发展就受到撒哈拉沙漠的极大制约,虽然其国土基本处于沙漠以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