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己所不欲”,到底要不要“施与人”?

 为什么73 2017-02-07

有一些很明显的“高级水果”,比如芒果、荔枝、释迦果,都有一点特殊的味道,对于一部分人来说,这个东西的“甜”就是一种很让人不舒服的味道,扰得人心烦。

朋友的奶奶就是这样的。朋友还小的那年,第一次见到南方来的高级水果,家里人就买了回来。朋友奶奶是老式的东北老人,第一次吃南方水果,觉得很难吃,说是一种“闹不登”的味道,又舍不得扔,于是就自己默默忍着吃,吃完了一脸不舒服的苦相。

子女们见水果吃完,以为她喜欢就又买给她,她一见大包的南方水果,苦着脸说:“又买这个干啥?上回的好不容易吃完了,吃得我这个闹心,脑瓜仁子疼!”

子女们劝说:“这都是好东西,而且你看都拿来了,留着给别人吃呗!”

老太太皱着眉:“谁吃啊,这么膈应的味儿,咋能给人?赶紧拿走!”

这时候朋友和爷爷正好从外面散步回来,刚好听到这句话,同时脱口而出:“你不吃给我啊!”祖孙俩互看了一眼,大家一下都笑了起来。老爷子对老太太说:“上次那一兜水果,我就捞着吃那么几口,还挺喜欢的呢!谁知道你就跟发生啥事儿了似的,猛劲儿盯着造。”

当时还小的朋友也接着话说:“就是,奶奶,我还以为你喜欢,都不敢使劲儿吃!不喜欢你早说嘛,何必这样,给我多好啊!”

奶奶说:“我这不是觉着不好吃嘛!我自己都受不了的,咋可能忍心给你们呐!谁知道!哎呀,你说这事儿闹的!”

朋友的奶奶没有说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么文绉绉的台词,可很明显,老太太是用白话表达了这么个意思。

当然,芒果之类争议不是很大,再换个例子,说说榴莲。

榴莲这家伙很特殊,不喜欢的人觉得它“臭不可耐”,喜欢的人觉得“香甜之极”。没吃过的人常常不敢尝试,吃过的人往往就很容易瞬间“入坑”。

好多年前,我妈妈的闺蜜出去玩,回来的时候带了很多水果给她,其中就有榴莲。那时候我妈妈还没见过榴莲,起初不觉得有什么异常,当她闺蜜走了之后,她一边整理送来的东西,一边就寻思着“怎么这空气里有股怪味呢?”最后她锁定了“罪犯”——当然是榴莲——可是她不认识啊,就当做是什么坏了、变质了,所以就赶快扔掉了。之后才知道,原来那是榴莲,就是那种味道。这下她对榴莲的第一印象就非常差了。

后来,榴莲渐渐成了比较好买到的水果,虽然有点贵。就有些叔叔阿姨逢年过节来串门的时候,会送上一个或者里面有一两块的一两小盒。因为第一印象不好,我爸妈起初是对榴莲看都不看,赶紧扔了;后来妈妈听人说好吃,也是觉得这么贵的东西说扔就扔有点可惜,一块两块的就“像吃药一样,闭着眼睛赶紧吃了”,多了就吃点再扔。

总之,抱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态度,我妈认为绝对不可能让其他人“受到困扰”,所以,榴莲在我家总是悄悄地来、悄悄地消失。

事情的结果就是,直到一年多以前,二十多岁的我,才终于见识到榴莲——而且相见恨晚,我恰好就是喜欢榴莲的那派。

我说了和我朋友当初对她奶奶说的那句相似的对白:

“你咋就不给我尝尝呢!”

我妈也果然很经典地、一脸理所当然地回答出了这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同样是抱着这个态度,我很不习惯把自己的旧东西给其他人,觉得很不好意思。后来才发现,对于老人,捡走那些我的旧衣服之类,是她惜福的表达方式,同时也是希望看到我穿新衣服的样子,这是她爱我的表达方式。对于需要这样东西的人,一件旧物,不必有太大心理压力,而且又能满足切实所需,这是一件愉快的好事。

原来,己所不欲,可施与人!

难道是孔子错了吗?还是这思想过时了?

回归一下原文就能知道,孔子原话是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用来对前一句进行补充说明的,而意思必然要首先遵从前一句“其恕乎”。这是孔子回答弟子请教“终身奉行的良言”时给出的回答,这里的“恕”是指儒家的“仁”的思想。《中庸》曰:“仁者人也”,“仁”的基本是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的互尊互爱——也就是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意,本就是针对个人德行品质、修身养性而言的。

很显然,其实是我们理解错了这句话,只是妄自以此断章取义的半句话为名,自顾自用个人的好恶来轻易替代别人的观点,不经考证就随易论断某事、某物、某人——难怪结果会是这样!

在网上看到过一个事,有个人去景德镇旅游,买了一件珍贵的瓷器。他发现瓷器本是用大纸箱装着的,而大纸箱的间隙里塞满了废纸屑。认为纸屑是没什么用的东西,又考虑到大纸箱携带不方便,就扔掉了大纸箱和里面的废纸屑,直接把瓷器放进小巧的手提箱里。结果,上车时,一个趔趄,手提箱撞在铁栏杆上,那件珍贵的瓷器就这么破碎了。这时,他才后悔扔掉了那些看似没用的废纸屑。

即便是废纸屑,都不应该被轻视,不该随意被我们以自己的“见识”来决定是否有“价值”。瓷器“高贵”,可它就需要废纸屑的保护——

什么才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或者说,“己所不欲”,到底要不要“施与人”?

我们该如何去理解、去做?

不废一物,不轻一人,不着一事,不昧一心。如是。

本文为光明觉照网原创,公众号转载请提前联系授权

转载请保证文章完整性并注明:

来源:光明觉照网(ID:gmjz8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