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铎不愧为大清战功之最,门前一对石狮便能说明一切

 timtxu 2017-02-07


清朝有定制,凡是王府门前必须有石狮,以显其威。诸王府门前的石狮都是傲视天下尽显威武的蹲姿,而唯独豫王府门前的石狮是平腰而立,威武不足却有憩息之态。据说这是朝廷对第一代豫亲王的特殊恩典。

第一代豫亲王多铎,是努尔哈赤第十五子,20岁不到便统兵打仗,勇猛且有计谋。最初封贝勒爵,因军功显赫赐“额尔克楚虎尔”之名号,其意是战场上的勇士,类似于巴图鲁称号。

崇德元年钦封豫亲王,但不久又被降为贝勒,原因不详,据传是不拘小节,有违礼制。不过,虽降爵却恩宠不减,清太宗皇太极即多铎之兄对其信赖而倚重,称之“义以行法,仁以睦亲”。

顺治元年即复豫亲王爵位,复爵后不到一个月又授予多铎“定远大将军”,统率劲旅攻打陕西。平定陕西之后,再率军直下江南,攻克南京,迫南明弘光帝归降。顺治四年加封“辅政叔德豫亲王”,其王府门前不同寻常的石狮,表示对豫亲王多铎南征北战劳苦功高,该让他休息过过安逸的生活了。这对石狮如今尚在,仍置于原处,即协和医院门前。

可惜天妒英才,下马离鞍的清闲生活只过了两年,功高位重的豫亲王多铎便归天了,当时他才36岁,英年早逝的原因在《清史稿》中有记载,曰“天花所致”。

豫亲王爵位由其次子多尼承袭,但改豫亲王为信亲王。几年后,受多尔衮案牵连,多尼被降为信郡王。多尔衮与多铎关系最为密切,不仅因为是一母所生,还因为脾气、秉性乃至相同。《清史稿》中记载多尔衮“视豫亲王厚,每宽假之”。

由于多铎功高且早逝,所以其后人仅被降爵一级,并未被朝廷疏远。多尼的爵位虽降却实权有升,先升任议政王,后又授“安远靖寇大将军”,握有兵权。不过,多尼和他父亲一样,几年后也早亡,年仅26岁。

乾隆四十三年正月,乾隆谕旨:多铎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特旨追封豫亲王。由此,信郡王府又成了豫亲王府,从昔日降豫亲王为信郡王,再到信郡王恢复豫亲王,时隔128年。

豫亲王爵位共传9世,计有13位亲王,其中两人被削爵,变正宗为散宗。第八位豫亲王裕丰,乾隆五十二年袭豫亲王爵。

嘉庆朝白莲教起事频繁,嘉庆帝对白莲教恨之入骨,制定出逢白莲教必诛的政策,豫亲王裕丰上折子,对此提出异议,认为首恶当诛,胁从当罚,而裹挟之愚民可从宽,不必一概诛杀。

就是这么一道入情入理有益社稷的折子,让嘉庆帝勃然大怒,立下谕旨:革去裕丰亲王爵位,豫亲王由裕丰的三弟裕兴承袭。但六年后,嘉庆帝又动无名肝火,下谕旨夺了裕兴的亲王爵改由裕丰的五弟裕全承袭。

33年间,豫亲王爵位由亲兄弟三人先后承袭,这在清史上绝无仅有,由此可见嘉庆帝的心胸狭窄,刚愎自用。

上折子惹祸的裕丰搬出豫王府,在鼓楼西大街买地盖房,建了一处宅院。或许是裕丰人缘好,也或许是众人对他无过受罚的同情,他搬入新居之后,来客不断,并戏称这座宅院为“修王府”。“修王府”之称,或许是借裕丰之父修龄之名讳而称之,估计意在私下还尊裕丰为王爷。

没了爵位的裕丰自然没有俸禄,同时还意味着后人将是散宗,不再享有正宗宗室的特权,即承袭爵位永享俸禄、宗人府派差等“恩典”。不过,散宗也有散宗的好处,那便是正宗不能报考的科举,散宗可以报考。

裕丰的后人中便有一人进科场高中进士,此人名麟书,咸丰朝进士,积年累进升迁到尚书,而且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尚书位置上整整转了一圈,故落下“六部尚书”的美称。

这样的尚书莫说在清朝,恐怕历朝历代也没有第二人。光绪二十二年,这位“六部尚书”晋升“武英殿大学士”,他的门生弟子众多,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便是其中之一。

麟书自己凭学识考取进士,靠本事升迁尚书,他儿子英绵也步其后尘,进考场中进士,官至礼部侍郎、鸿胪寺正二品卿。英绵的官位虽不及其父显赫,但父子皆进士,在清代宗室后裔中并不多见,好像除了和亲王弘昼之后,即启功之先祖之外,并无第三家。






如果您喜欢本文,喜欢满洲文化、老北京文化、满族文化、热爱清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