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前,我们发起了#你与哪家书店相遇 #征集,希望大家能把回乡或旅途中遇到的书店通过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让没能有机会造访他们的人,也能在线上与这些书店相遇。 活动发起短短一周,我们欣喜地收到了上百个投稿,看到了上百个与书店相遇的故事。 我们从读者们的投稿中,选出了 20 家书店。这些书店散落在不同城市的不同角落,它们或是我们行程中的避风港,或是相逢恨晚的新朋友,或是思慕已久的情人,曾经天各一方,然而一经相逢,就如在黑暗的房间中点亮烛光,一切在自然而然中发生了改变......透过这些书店,我们看到了城市,看到了生活,看到了人生。 投稿人:@胡伊君 书店相遇地:旧金山 旧金山的城市之光书店 投稿人自述:旧金山大名鼎鼎的城市之光书店,在路上闲逛时偶遇,书店不大,文艺复古,店主不停接电话,人们安静的看书,和时光互不打扰。 单向君补充:“City Lights Bookstore”位于美国旧金山北海滩,1953 年由 Lawrence Ferlinghetti(劳伦斯·费林盖蒂)开设。“City Lights Bookstore”曾是艾伦·金斯堡(Allen Ginsberg)和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的“家”,“垮掉的一代”的大本营,“反叛文化”的路标,即使在如今多元文化和信息的冲击下,依然傲然屹立。 投稿人:@桃乐丝密达 书店相遇地:重庆 重庆的精典书店 投稿人自述:过年第一次来重庆旅游,被道路两旁树上的彩灯吸引,走着走着突然发现了这家店,嘴角上扬立刻走进去。第一眼望到满满的书架,店内环境安静,藏书丰富,挑选一本读了进去,再当抬头时夜色渐浓。舍不得。 投稿人:@金妮芙拉 书店相遇地:长春 吉林长春的“书嗜”书店 投稿人自述:书店整体的极简风格中又不失温馨,给人的感觉很舒服,流连忘返。 单向君补充:这是吉林省首家 24 小时不打烊书店。该书店打造了集图书、阅读、文创产品、主题咖啡、儿童阅读与家庭教育等为一体的文化空间,是一个灯火中的好去处。 投稿人:@靖靖 书店相遇地:广州 广州的“我们家书房” 投稿人自述:春节在温暖的羊城,误打误撞遇见书店与咖啡的完美结合~“我们家书房”,保利中环广场店, shopping mall 北楼四层。内外场的设计别具一格,所有饮品的名字也极为文艺。11 点多到店,犹如包场,无论是开间还是隐秘的小隔间,茶具与书籍,都属于自己!品咖读书,消磨了离开广州前的最后时光,值得!与每一个陌生的城市相遇都是种缘分,而书与咖啡更是老天的馈赠~ 投稿人:@Liliilxirung 书店相遇地:哈尔滨 哈尔滨的果戈里书店
单向君补充:2014 年 10 月 1 日,一家名为果戈里的书店在哈尔滨开张了。推开书店的大门,一股浓浓的怀旧气息扑面而来,纵深的走廊、走廊两侧的橱窗与镜框、泛黄的哈尔滨老照片......以及那些拜占庭式、哥特式和巴洛克式的穹顶和廊柱,静默地诉说着哈尔滨座城市的历史。 投稿人:@lamusemalade 书店相遇地:大连 大连的码头 15 库 回声书店
单向君补充:回声书店外面是一个单体书店,摆满了小众图书和黑胶唱片;里面是咖啡厅,其中摆放着沙发、软榻,咖啡的香气弥漫在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巨大的落地窗外,是一望无垠的大海,巨大的轮船就停在书吧的旁边,白天可以凭栏听海,晚上可以看到轮船的点点灯光游弋在海面上的美景…… 投稿人:@Lici 书店相遇地:绍兴 绍兴的南方书店 投稿人自述:绍兴的南方书店,上大学时最爱的地方。这次故地重游,看到阳光透过玻璃,各种书从地面堆到天花板,空气里满是书和茶的气息,感觉无论再过多久我都会记得这里。 投稿人:@CG 书店相遇地:贵阳 贵阳的“城市书屋” 投稿人自述:这是一家位于贵阳市花果园购物中心、叫做城市书屋的书店,整块通透的玻璃屋顶,有阳光的时候感觉很好。 投稿人:@行者书屋 书店相遇地:蚌埠 安徽蚌埠,花鸟市场附近路口处有一家外表不起眼的书店:“行者书屋” 投稿人自述:这座书店已经开了二十多年,走近书店,橘黄色的台灯、老式的藤椅、清幽的茶香、带着眼镜的店主、低声交流的书友,一进店内就被一种氛围笼罩着。抬头望见墙上两行字: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投稿人:@水含秋远 书店相遇地:韩国仁川 投稿人自述:在韩国仁川机场回北京时遇见,虽不记得书店的名字,也不认识书上的韩文,但温暖的灯光,带着白色围巾、手捧博尔赫斯诗集的他,却是我遇见的最温柔的风景。 投稿人:@柯南崽子 书店相遇地:衢州 衢州·水亭门 半书房 投稿人自述:藏在千年古城里书屋。傍晚偶然踱步至此,却发现书房已关了门,大概都回家过年了吧。慢悠悠从弄堂里走出来时,古街灯火如织,远处星河低悬,在低头抬头间,你正向我迎面走来,此时钟声敲响,我幸福地站在这古檐角边朝你招手。这微妙的一瞬间,我却希望是永远。 投稿人:@三二一 书店相遇地:南昌 投稿人自述:十年前未相遇,这次特去南昌拜见。席殊书屋,位于南昌市文教路,已有二十多载。走进就不想出来,是我心中很合格的独立书店,多年的沉淀有了不可言语的厚重感。我去的时候书店老板刚刚离开,真想见见一位一生只做一件事(开书店)的人是怎样的人。我在想象他的形象。 投稿人:@阿桐宝力代 书店相遇地:汕头 汕头 壹茑书巢 投稿人自述:手捧纸质书,Cafe 满座,年轻人正逆流而上。逆流多了,就变成了顺流。 单向君补充:有一群 80 后、90 后的汕头年轻人逆流而上,他们想用开办实体书店的形式,改变汕头人的阅读方式,重新唤起大家对阅读的喜爱。于是,2014 年 12 月 4 日,粤东第一家“周末 24 小时不打烊”的书店——壹茑书巢正式开办。 投稿人:@张小刀 书店相遇地:北京 北京的“万卷书 书吧” 投稿人自述:这是一间玻璃房的书吧,北方的冬天是很落寞的。一眼望去,凋零孤寂满城,北京的顺义更是如此。 那是一个阳光很好的下午,这间玻璃书屋在阳光下异常可爱。我走进去就感觉把心里的浮夸丢在了外面。书屋里有暖炉,有毯子,有茶有咖啡。孕期的我挑了一本书,找到最舒服的坐姿坐下,喝着热水,内心是祥和的。书屋老板是可爱的美女,书屋里的人很有涵养, 自觉保持安静。一个美好的下午,希望书屋会有越来越多爱读书的朋友加入,越办越好。 投稿人:@青禾 书店相遇地:布宜诺斯艾利斯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 El Ateneo Grand Splendid 书店 投稿人自述:这不是在春节出去逛遇见的书店,而是去年一个人背包旅行的时候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遇到的一家,名字叫 El Ateneo Grand Splendid。这家书店前身是一家剧院,据称在全世界最美书店里排名第三位,第一次走进去的时候剧院的格局就给了我很好的感觉,可能书和剧院这种都有艺术气息的载体合在一起十分完美,三层楼,空间感很足。我最喜欢的马尔克斯的一本小说是《霍乱时期的爱情》,找到西语原版,虽然自己的西语只能应付简单日常交流,但是凭着看了几遍的中文版也勉强看了一些。在布宜遭遇长途旅行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被抢,丢了所有财物,虽然失落了几天,但是讲真看到这个书店的时候我说:学探戈和来这家书店看书是让我想要留在布宜的两个理由。 投稿人:@张三的歌 书店相遇地:桂林 漓江边的刀锋书店 投稿人自述:大学在桂林呆了五年,五年的时间里不管高兴与不高兴总喜欢钻进这家书店找精神寄托,也许是年少无畏,总是向往外面更广阔的世界,而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却开始想念这曾经想逃离,曾经被我咒骂的地方。 此行是因为回家需要在桂林转车,想故地重游。然而在下车的瞬间心底有一个声音:啊,到家了。熟悉的街道,熟悉的漓江,熟悉的刀锋书店~ 我还会回来的,此生。 投稿人:@许栩 书店相遇地:台中 新手书店,隐藏在台中勤美术馆附近小巷子里的阅读新手基地。 投稿人自述:他们说,因为热爱阅读,所以乐当新手。 真实的声音与诗句一起呼吸,我们都在反复试错中前进,而此刻你又在哪里活着? 投稿人:@洛安 书店相遇地:格灵贝 美国威斯康辛的 Barns&Noble 书店 投稿人自述:威斯康星州的格灵贝,被森林和湖区覆盖的小城,每到冬天都会下起大雪。家家户户都烧着壁炉,泛着白雾的蒸汽从烟囱里飘出,可以散的很远。
投稿人:@Linda Lin 书店相遇地:弗罗伦萨 意大利佛罗伦萨的 Todo Modo 书店 投稿人自述:这间书店的的名字叫 Todo Modo ,源于一本 1974 年的意大利政治侦探小说。这个名字包含了 70 年代意大利政治局势的精髓,大意为“为了得到救赎,一切都是被允许的,包括终结别人的生命”。
投稿人:@远航 书店相遇地:利兹 英国利兹的水石书店(water stones) 投稿人自述:这是腊月的一个中午,在英国北部城市利兹的水石书店(Water Stones)。这个位于利兹市中心的水石书店几乎是我每周必去的地方。书店二楼有个咖啡店,非常适合会朋友,吃午餐。在寒冬腊月,这个地方就更让人觉得温馨,惬意。吃过午餐,我通常都去三楼看看,那里有我喜欢的历史,艺术和人文方面的书。 在书店三楼,一个年轻女孩正在专注地画书架旁边的装饰画。她是那样细心,选择不同粗细的画笔,精心调制不同的颜料,一会儿跪着,一会儿坐下来… … 她耐心的画着,我在旁边静静的看着。时间就那样静静的一分钟一分钟的过去了,她的画一直没有画完,因为我要回办公室继续下午的工作,就拍了这张照片留作纪念。 长假已成白鹤去,然而与书店的相遇仍在继续 你依然可以投稿给我们 让点亮你旅途/归途的书店 与所有人相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