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书信往来是“传递国宝” 陈能雄/临并文 赵孟頫和石民瞻年轻时就是好友,后来又结为亲家,关系更加密切!两人时有书信往来,现今传世的赵孟頫《致民瞻十札》,其中九札是写给石民瞻的,还有一札是写给高仁卿的,高仁卿又是石民瞻的亲戚。书法通篇使用行草,冲和典雅,不激不厉,深得王羲之的草书之妙,大有《十七帖》的遗风。《致民瞻十札》与《十七帖》除了书法相近,在其他方面也有许多相似性,《十七帖》是王羲之写给好友益州刺史周抚的一组书信,它和《致民瞻十札》一样都是写给好友的。王羲之和赵孟頫两大书家前后辉映,《十七帖》和《致民瞻十札》一脉相承。当初,两位书法大家写信时,并未把它当成作品去构思书写,无意于佳乃佳,书法气象超然,被后人视若珍宝。 赵孟頫在《致民瞻十札》中,称呼石民瞻为“民瞻宰公仁弟”,书信中都是讲些日常琐事,嘘寒问暖,充满着浓浓的情谊。书信中提及之事,细微琐碎到油盐酱醋茶之类的生活小事。正因为如此才显出两人关系的亲近,因为一般朋友只谈工作大事,能在一起谈芝麻绿豆小事的,必定是无话不说的知己,是自己可以任意倾诉、对方也会愿意倾听的“闺蜜”关系。就像赵孟頫在其中一封书信中说:“孟頫方雨中闷坐,忽得惠字。乃欲知为雨小留。”说得是赵孟頫有一天在雨中独自枯坐,百无聊赖,忽然收到石民瞻的书信,一下子神清气爽,像遇到喜事一样高兴。这场景就如同我们有时候感到无聊时,突然手机里收到好友的一条信息,心中的郁闷之气顿时一扫而清。 在另一封信里赵孟頫说:“雨中想无他出,能过此谈半日否……仁弟肯过此,当遣马去也。”这封信更有意思,赵孟頫在雨天闲着没事时,第一个想到的是石民瞻。想来他们两家离得很近,书信可能是直接派家仆直接送到府上传话的。这就如同我们打电话或者发信息给朋友:“喂!哥们,今天下雨,我们两人都没什么地方可去的。我想你了,你过来玩半天吧,我们一起煮茶聊天。如果你肯来,我就派专车(遣马)来接你。” 古代通讯不像现在这么方便,一封信过去要很长时间才会有回音。赵孟頫想念好友,他在一封书信中说:“孟頫自去岁便过德清,盖三间小屋,滞留者三月。十一日归吴兴,闻骑气已还京口。十三日钱令史来,得所惠书。审动履之祥,极慰下情。相别动是数月,满谓可以一见。不意差池,倾渴之怀,临风难写。或旆从过杭,千万一到龟溪为望。附此拜意仁卿令亲。闻携研见过,此意甚厚。何时重来,以慰翘想耶。因钱令史还桐川,作此附便奉问。”这封信里,赵孟頫说自己从去年在德清盖房子,滞留了三个月,和石民瞻已经很长时间没相聚了。刚回吴兴第三天,正好碰到钱令史带着石民瞻的书信过来。赵孟頫很高兴,见字如见人,愈发思念好友,可惜因各种琐事耽误了。他希望石民瞻下次经过杭州时,一定要到龟溪来聚一下。他又写了一封回信交代给钱令史,托付他转交给石民瞻。由此可见,两人书信往来极为频繁,很多时候是托付给老乡好友捎带信件的,信中的一字一句,看似琐碎,实则洋溢着关爱之情。 王羲之在《十七帖》中,时常向周抚提到自己的病情及服药情况。赵孟頫在书信中也会把自己的困难之事、身体病情告诉石民瞻,以期得到对方的精神鼓励。他在一封信写道:“不肖自夏秋来,炀发于鬓,痛楚不可言。今五十余日,而创尚未痊愈,盖濒死而幸存耳。想民瞻闻之必挂心也。承示以墨竹,大有佳趣。”在这封信里,赵孟頫说自己最近深受病痛困扰,苦不堪言,几乎是濒近死亡。而今天看到石民瞻寄送过来的墨竹,看了之后感觉妙趣横生,画得很好,渐觉欣慰,病痛也稍有减轻了。 赵孟頫和石民瞻是是亲朋,也是文友。他们在书信中无拘无束,一起分享生活趣事,一起探讨诗文书画。他们可以像家人一样向对方讨要美味佳肴、书画作品。王羲之会请好友周抚帮自己收集胡核、旃罽等山草药,赵孟頫也会向石民瞻要鹿肉等好吃的。赵孟頫在一封书信中说:“寒近,要鹿肉,千万勿忘。”说的是天气快要变冷了,我想要吃鹿肉暖身,你千万别忘了寄些鹿肉给我吃啊!赵孟頫是一代书画宗师,在生活中他也是一个普通人,也会毫无顾忌地向好友索要好吃的。石民瞻呢,自然了解好友的喜好,他赶紧寄给赵孟頫许多上好的鹿肉。 赵孟頫收到鹿肉后,吃上瘾了,意犹未尽,继续催要更多的鹿肉,从这我们可以看到这位谦谦君子也有可爱的一面。他在下一封信里“狮子大张口”:“承远寄鹿肉领次,至以为感。但家人辈尚以为少,不审能重寄否。附至界行绢素,已如来命,写兰亭一过奉纳,试过目,以为然乎?”赵孟頫在好吃的鹿肉面前,也“斯文扫地”。他谢谢好友送的鹿肉,他和家人觉得很好吃,还想更多的鹿肉。但赵孟頫也不会白要别人的,他用绢素写了一篇《兰亭序》送给好友,作为酬谢。 现代社会通讯发达,问候好友,只需用手机发信息、微信,片刻间就可以把温暖传递至天涯海角。但我总觉得手机信息除了文字内容,缺乏文字之外的感情表达,即使是在信息中添加一些表情图片,也是千篇一律的“借用品”。古人云:“文为心声,书为心画”,文字是作者内心情感的表达,书法也同样是作者的心声。一篇文采斐然的诗文,加上典雅流美的书法,必然会烟霞满纸。赵孟頫的《致民瞻十札》,信手随笔,行意连绵、婉转停匀、妍润多姿。这些流美俊秀的书法,是从赵孟頫胸襟中流露出来的。我想当年石民瞻打开赵孟頫的来信时,定然会感到有一缕缕和煦的清风扑面而来,眼前的一笔一画,摇曳多情,宛如俊雅的赵孟頫就在眼前,娓娓道来……且不论书信中的拳拳关爱之语,就单单是那飘逸的书法就足以使人陶醉不已。 我很羡慕石民瞻有赵孟頫这样的亲朋,经常可以收到他那精美绝伦的书法。要知道这可是艺术瑰宝啊,很多土豪即使出重金登门求字,都未必可以得到只字片纸。赵孟頫写信给石民瞻,除了送去问候外,也把书法至宝传递给了他。石民瞻很喜欢赵孟頫的书法,深知赵体书法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他把赵孟頫的书信当作宝贝一样珍藏着,时常拿出来把玩欣赏。也幸亏有这许多赵体书法的收藏者,我们今天才得以目睹到赵孟頫的书法真迹,并从书信中联想先贤们的高雅风采,体会他们之间的感人友谊! |
|
来自: 昵称31149484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