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打碎玻璃心,就不会有真正的强大

 扫地僧一一 2017-02-07

                         

讲述:

晚睡姐你好呀,想请教一个问题。我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从道理上来说对方没错,但是心里还是会觉得不舒服的情况,能够理解对方,但是却无法控制自己不失望、不开心,想问一下应该如何去面对这种情形?例子:1.闺蜜男朋友因为妈妈心情不好而丢下闺蜜提前回家陪妈妈;2.我男朋友觉得我们工作还不稳定,心性还不成熟,没有抗风险的能力和决心,所以还不适合组建家庭…这些全都会令我觉得不开心,难以接受。




 

晚睡回复:



人的感性和理性完全不是在一个系统运行,理性是受过训练的更符合现实逻辑和利害关系的判断,而感性则是人的原始需求和欲望。理性能够接受,认为符合逻辑的事情,感性却觉得受伤的情况太多了。


但如果变成了严重玻璃心患者,一旦有事情超乎自己的想象就会不舒服,无法接受任何一点违逆和不同观点,那就往往不是感性的问题,而是某种心理问题。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心理特权”,“心理特权是指一系列期望的投射。我们期望世界会自然而然地对我们另眼相待,对我们伸出援手,为我们提供资源,对我们表示赞赏。”


简单来说,就是在心理上有特权感的人,会希望自己能够得到特别的待遇,“我应该和别人不一样,我有权得到和别人不一样的对待。”一旦这个期望值落空,发现外界并没有对自己有额外的宽待,或者别人并没有接纳自己的所有要求,就会变得不适应、委屈,认为自己被伤害了。


比如你举的两个例子,第一件事情和你根本没关系,但你在这件事情中投入了个人的情绪和看法:男朋友怎么能丢下女朋友不管,回家陪妈妈呢?你不能允许自己被这样对待,你总是希望自己有特权可以作为男人的唯一,你也会这样替自己的闺蜜打抱不平。


一般人就不会这么看。事情总有一个轻重缓解,如果妈妈真是心情不好,而男人又和女朋友沟通过,提前回家有什么不可以呢?别说是妈妈,就算是另外有朋友遇到什么不快的事情,去陪一陪,开导一下,也不算什么大事吧。


至于第二件事就更简单了,其实你也知道男友是对的,你们眼下还不适合结婚,但只要他一说,你马上就会觉得受伤,因为你有一种带有特权感的思维放肆,“就算我不想结婚,你也要死皮赖脸的要求和我结婚,否则我就怀疑你不爱我,不能满足我的虚荣心。”


特权感是怎么来的呢?心理学上的理论是如果一个孩子总是被父母施加了过多的期望,不断被赞美和欣赏,“孩子,你什么都能做到”,而孩子自己却从没有依靠自己的能力达到这些期望,没有实际的成绩和能力来支撑这份自信,就会形成一种十分表面和形式化的自尊,“我和别人不一样,我应该得到一切我想要的。”


这是比较常见的特权感的来源。父母给予太多,却无形中剥夺了孩子自身体验成就感的机会,孩子并没有真正的自信,相反,因为知道自己配不上那些所得到的赞誉,必须放大自己的形象,加倍去对抗自己内心的自卑感和羞耻感,导致心理承受能力变得脆弱。


还有一种特权感的来源不是因为被过分保护或者过分鼓励,而是来自于过去所遭受到的忽视和不公,在有条件的时候,比如被人爱,就会滋生出一种补偿心理,“我受过那么多苦,应该得到一些回报。”这样的人在和特定的人(往往是亲密关系中对他们好的人)相处过程中,他会变得很玻璃心,总是要求对方要有更多耐心更多付出,而对方稍有忽视,就会被视为是冒犯。


无论特权感来自于哪一种情况,但有一点是共同的:所有玻璃心的人都不是真正的成功者,也没有内在的自信。


玻璃心的人在要求自己得到特殊待遇的同时,已经默认了自己的弱者身份。他们过多的沉浸在自怜自艾的情绪中不能自拔,不能理性的接受和剖析自己所遇到的一切,所以也总是无法去克服和解决问题,只是被动的承受。


要解除特权思想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首先要找到深植于内心的心理根源,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自己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自己又为什么会想当然的认为自己应该得到特殊待遇呢?很多问题都要归根溯源,回到最初最开始的地方去面对。


然后就是要学会接纳一切不如意,要容得下别人偶尔的忽视和冒犯。训练自己把关注点放在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对事情更有帮助上,而不是沉浸于主观情绪中不能自拔。


另外还要增强对他人的理解,要学会共情,能够感受别人的痛苦和烦恼,要明白这个世界的馈赠是有限的,不能一个人吃光占尽,总要分给别人一些。


最后再说点题外话,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对孩子应该采取赏识教育,这是目前教育的主流。但如果做家长的过于正面赞美孩子,过于重视孩子的事情,总是代替孩子去实践,然后把所取得的成就都说成是孩子的进步,那对孩子来说并不是好事,孩子很难在这种包办代替中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也容易埋下特权感的隐患。


前几天有孩子妈妈给我留言,说自己在重点高中的女儿成绩下降了,压力非常大,女儿无法接受,一直哭泣,她也很焦虑,不知道如何劝说孩子。当父母的很容易会把孩子对成绩的过度看重看成是一种上进心,事实上,当一直都很优秀的孩子无法接受成绩的偶尔下降,这已经不是一种正常的上进心了,而是脆弱的特权感,“我就不应该遇到这样的事情,我的成绩必须一直都很好。”


这种特权感来自于父母长期的正面鼓励和鞭策,只教会了孩子如何更积极更优秀,却忘了教会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也都会在前进中经历挫折,谁都想变得更好,但别人的成绩可以上下浮动,你的也可以,谁都不应该有特权。失败了,再去努力就是了,不需要自我谴责。


如果逃避面对挫折,过度的上进心会变成脆弱的玻璃心,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无法承受现实的改变。这样的孩子可能会表现得很努力,但其实内心永远焦虑不安,害怕失败,感受不到真正的成功和真正的幸福感。


打不碎玻璃心,一个人不可能拥有真正的强大。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