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家榜单 | 梦里青绿 诗意田园——陈危冰

 我的小孙孙全全 2017-02-07

  陈危冰,1962年生,江苏苏州人。中国美协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书画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江苏省美协常务理事,江苏省美协山水画艺委会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品曾入选全国首届中国画线描艺术作品展、第七届全国工笔画大展、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等,获2010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重温经典”娄东(太仓)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


  上世纪80年代,当江苏画家陈危冰第一次看到明代沈周的《东庄图》时,他脑海里出现一个念头——自己也要画这样的画。

  2015年,陈危冰创作了“东庄图新编”组画。这组作品有着和沈周《东庄图》相似的田园景致。仔细对比沈周的《东庄图》和陈危冰的画作会发现,沈周作品始终没有脱离文人画的影子,而陈危冰作品中的乡村野趣和田园韵味要浓烈得多。沈周是陈危冰绘画上的精神向导,但陈危冰并没有亦步亦趋地继承传统。他着重展现出沈周绘画中的田园趣味,并根据个人心性对其进行发展和创新。

  中国画画科众多,而陈危冰选择了田园山水画。这样的选择缘于他埋藏在心底的童年记忆。他是苏州人,从六岁起就在诸暨的山村里读书、生活。他和小伙伴一起放牛、割草喂兔子、去池塘里摸鱼。在山水间和阳光下,他的身体和心灵健康、茁壮地成长起来。至今,他仍忘不了祖父带着他在月光下的池塘里洗脚的情景。对他来说,田园山水间承载的是童年和梦境。当见到沈周的《东庄图》时,他就决定要将记忆中的青绿山水和诗意田园展现在画纸上。根植于记忆深处的情感使他的画作呈现出一种恬静、清新之美。他隔着光阴远远地对天真纯净的童年深情回望。这时,他虽没有了青年时的激情,但却有着心如止水般的平和与恬静,还有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怀念与思恋。

禾黍夹道青

  对于陈危冰来说,创作田园山水画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心灵之旅。他梦中的青绿乃是乡愁的氤氲、回忆的丝缕。他与田园山水画的相遇,是其心性选择的必然结果。他曾在《徜徉在田野沐浴》一文中提及自己经常到各地写生。他说:“但是到哪里,我总也不会忘了去看一眼那儿的乡村、田园。”他形容那时的心情就像“教徒去做礼拜、去朝圣一样”。他几乎每个月,甚至每周都要抽时间到乡村写生、拍照片,流连忘返,乐此不疲。他在许多作品中都对草垛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在他的笔下,这些丰收后的“剩余者”展现出乡野的旷远和静谧。在他的作品《萧萧几点秋》中,甚至能看到草垛被露水濡湿的痕迹以及炊烟留下的踪影。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画家经过了长期的观察、体会和练习。傅抱石说:“中国山水画的写生有它自己的特点。有别于西洋画中的风景写生,中国山水画写生不仅重视客观景物的选择和描写,更重视主观思维对景物的认识和反映,强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作用。在整个山水画写生过程中,必须贯彻情景交融的要求。”陈危冰深谙此理。他经常到田园、野外写生,喜欢深入到山村之中。这种写生不仅仅是为了训练技术、储备题材,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朝拜和灵魂上的洗礼。陈危冰也直言:“田园山水而今已经成为我的精神家园。”当今时代,工业的犁铧粗暴地撕裂了传统文明的地表。在那些正在消逝和即将消逝的乡村风景中,有着数代人的思念和寄托,而陈危冰用青绿颜料、用光与影、用爱与痛、用笑与泪将它们存留下来。他对田园的描绘超越了普通的艺术创作,成为一种精神的寄托和心灵的需求。正如一位评论者所说:“绘画对于陈危冰而言,是一种类似自我心灵的回忆。”他的作品打动我们的也正是其记忆中的那一抹动人的青绿。

田园日向闲


来源:《中国书画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