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常见蛇类药材图文赏析 本文观点为作者学习观点,有错误之处请老师们给予留言纠正!发出分享为链接形式分享,后台纠正后,会立即生效,请老师们多点评指导! 在此感恩浙江-求知老师对本文的指导和点评! 蛇类药材品种繁多,市场经常出现混淆现象。易出现赤链蛇、小泥蛇冒充金钱白花蛇,水蛇冒充乌梢蛇,苍目蟒蛇(八步蛇)与蕲蛇混淆等现象,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市场常见的不同蛇类药材。
金钱白花蛇(银环蛇) (干燥品收载于2015版中国药典,鲜品收载于2009版湖南中药材标准) 本品为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 Blyth的幼蛇干燥体。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腹部,除去内脏,擦净血迹,用乙醇浸泡处理后,盘成圆形,用竹签固定,干燥。
鉴别特征: 白色环纹45~58个,黑白相间,白环纹 在背部宽1~2行鳞片,背正中明显突起一条脊棱,脊鱗扩大呈六角形,背鱗细密, 通身15行,尾下鱗单行。 金钱白花蛇鲜品 金钱白花蛇鲜品腹面观 金钱白花蛇干品 长大后金钱白花蛇 赤链蛇 本品为游蛇科赤链蛇的干燥干燥体。 赤链蛇成蛇(图片来源网络) 长大后赤链蛇 赤链蛇与金钱白花蛇对比图 小泥蛇 (来源不详,市场称其为小泥蛇,可能是水蛇幼蛇) 金钱白花蛇、赤链蛇、小泥蛇对比 乌梢蛇 本品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Cantor)的干燥体。多于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腹部或先剥皮留头尾,除去内脏,盘成圆盘状,干燥。 鉴别特征:密被菱形鳞片;背鳞行数成双,背中央2~4行鳞片强烈起棱,形成两条纵贯全体的黑线。上唇鳞8枚,第4、5枚入眶,颊鳞1枚,眼前下鳞1枚,较小,眼后鳞2枚。脊部高耸成屋脊状。尾下鳞双行。 乌梢蛇活蛇(此图为网络搜集经作者鉴定) 江西乌梢蛇 四川乌梢蛇 广东乌梢蛇 乌梢蛇四川与江西对比 乌梢蛇头部 水蛇 (产地较广,与乌梢蛇相比,屋脊状特征不明显) 水蛇图赏析1
水蛇段 金环蛇 (标准收载于广西中药材标准第二册) 蕲蛇 (标准收载于2015版中国药典) 本品为蝰科动物五步蛇Agkistrodonacutus(Güenther)的干燥体。多于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蛇腹,除去内脏,洗净,用竹片撑开腹部,盘成圆盘状,干燥后拆除竹片。 鉴别特征:头在中间稍向上,呈三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习称“翘鼻头”。上腭有管状毒牙,中空尖锐。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V”形斑纹17~25个,其“V”形的两上端在背中线上相接,习称“方胜纹”,有的左右不相接,呈交错排列。腹部撑开或不撑开,灰白色,鳞片较大,有黑色类圆形的斑点,习称“连珠斑”;腹内壁黄白色,脊椎骨的棘突较高,呈刀片状上突,前后椎体下突基本同形,多为弯刀状,向后倾斜,尖端明显超过椎体后隆面。尾部骤细,习称“佛指甲”末端有三角形深灰色的角质鳞片1枚。 蕲蛇活蛇(此图片为网上搜集) 蕲蛇药材赏析 苍目蝰蛇(八步蛇) (未找到标准收载出,与蕲蛇微像,无方胜纹) 蝮蛇 (标准收载于吉林省药材标准1997版) 海蛇(平颏海蛇) (标准收载于广东2011版、广西中药材标准第二版) 海蛇图片赏析 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图片赏析 蛇胆 (收载于湖南、广东、广西、江西中药材标准) 本品为游蛇科(Colubridae)、眼镜蛇科(Elapidae)及蝰科(Viperidae)动物多种蛇的干燥胆。多春秋两季捕捉,剖蛇取胆,将胆管结扎,沿结扎处上方剪断,取出,晾干或低温干燥。 蛇蜕 (标准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 本品为游蛇科动物黑眉锦蛇Elaphe taeniura Cope、锦蛇Elaphe carinata(Guenther)或乌梢蛇Zaocys dhunmades(Cantor)等蜕下的干燥表皮膜。春末夏初或冬初收集,除去泥沙,干燥。
(未找到收载标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