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将不带电的导体A与带负电荷的导体B接触,导体A中的质子数将( )
关于摩擦起电与感应起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已知存在以下几种使物体带电的办法:①摩擦起电;②接触起电;③静电感应;④电介质的极化其中前三种方式是同学们熟悉的,对第④种方式的简介如下:一些电介质(绝缘体)的分子在受到外电场的作用时,在跟外电场垂直的两个表面上会出现等量的正、负电荷,这种电荷不能离开电介质,也不能在电介质内部自由移动,叫做束缚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碎纸屑,对于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其分析,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已知真空中存在电荷量为{{Q}_{1}}、{{Q}_{2}}的两个点电荷,它们两之间的库伦力为F,则引入第三个点电荷{{Q}_{3}},则此时{{Q}_{1}}、{{Q}_{2}}之间的库仑力为( )
A、B、C是三个完全相同的导体小球,A、B的带电情况相同,固定放置后其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库仑斥力为F,今将不带电的小球C先后与A、B小球接触后移去,则A、B间的库仑力的大小将变成多少?
半径为R的绝缘球壳上均匀地带有电量为+Q的电荷,另一电量为+q的点电荷放在球心O上,由于对称性,点电荷受力为零.现在球壳上挖去半径为r(r的一个小圆孔,则此时置于球心的点电荷所受力的大小为 ,(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方向为 .
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带相同电性的点电荷,质量{{m}_{1}}=2{{m}_{2}},电量{{q}_{1}}=2{{q}_{2}},当它们从静止开始运动,{{m}_{1}}的速度为v时,{{m}_{2}}的速度为 ;{{m}_{1}}的加速度为a时,{{m}_{2}}的加速度为 ,当{{q}_{1}}、{{q}_{2}}相距为r时,{{m}_{1}}的加速度为a,则当相距2r时,{{m}_{1}}的加速度{{a}_{1}}为 .
如图所示,某点O处固定一点电荷+Q,一电荷量为-{ q }_{ 1 }的点电荷以O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另一电荷量为-{ q }_{ 2 }的点电荷以O为焦点沿椭圆轨道运动,两轨道相切于{P}点.两个运动电荷的质量相等,它们之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均忽略不计,且{ q }_{ 1 }>{ q }_{ 2 }.当-{ q }_{ 1 }、-{ q }_{ 2 }经过{P}点时速度大小分别为{ v }_{ 1 }、{ v }_{ 2 },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a }_{ 1 }、{ a }_{ 2 },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A和B带等量异种电荷,中间连接着一个轻质弹簧(绝缘),放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平衡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_{0}}.现将不带电的与A、B完全相同的金属 球C与A接触一下,然后拿走,重新平衡后弹簧的压缩量为x,则( ) ![]()
两个质量分别是{{m}_{1}}、{{m}_{2}}的小球,各用长为L的丝线悬挂在同一点,当两球分别带同种电荷,且电荷量分别为{{q}_{1}}、{{q}_{2}}时,两丝线张开一定的角度{{\theta }_{1}}、{{\theta}_{2}},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在“探究两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一同学猜想可能与两电荷的间离和带电量有关.他选用带正电的小球A和B,A球放在可移动的绝座上,B球用绝缘丝线悬挂于玻璃棒C点,如图所示. 实验时,先保持两电荷量不变,使A球从远处逐渐向B球靠近,观察到两球距离越小,B球悬线的偏角越大,再保持两球的距离不变,改变小球所带的电荷量,观察到电荷量越大,B球悬线的偏角越大. 实验表明:两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随其距离的 而增大,随其所带电荷量 而增大. 此同学在探究中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选填:“累积法”、“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或演绎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