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CO:二战早年跌宕起伏的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航空活动被禁止:凡尔赛条约禁止德国在航空领域的活动。多年后,德国航空回归正轨,车载仪器和飞行员手表的需求才再次上升。就在这个时候,Frieda Lacher 和 Ludwig Hummel在普福尔茨海姆创立Lacher& Co.(有限公司),当前品牌名称LACO的发音也是源自这家公司首字母的发音。 但在1925年之后的第7年,这两个商业伙伴分道扬镳,两人的经营理念慢慢产生分歧,开始朝着自己不同的方向努力:LudwigHummel带着公司名称LACO及母公司的大量业务进一步创立了德国腕表空白机芯(DuRoWe),独立于瑞士手表机芯制造商。这里Durowe机芯不仅提供给自家的LACO,也为许多其他厂商提供空白机芯。 Frieda Lacher则开始出品精密腕表的配用零件,诸如大钢轮和传动齿轮,后来,在他儿子Erich Lacher的帮助下,Friedas branch又开始生产成品手表, Erich Lacher出生于手表厂,于1936年进入公司,并将公司正式更名为Erich Lacher Uhrenfabrik。 然而德国二战的失利使位于普福尔茨海姆的LACO和Durowe的厂房在1945年战争结束前被盟军的一次毁灭性的空袭化为瓦砾,所剩无几。
二战后的朗坤 1950年,朗坤重建了工厂并恢复了运营。1959年Ludwig Hummel 将LACO和Durowe卖给美国时代公司(后来的Timex)。实际上,Hummel 并不想出售——但美国人给出了令人惊讶的报价(5千万德意志马克),这实在是太诱人了。 朗坤家族传人Horst Günther在80年代重新获取了Erich Lacher手表有限公司,这是与LACO和Durowe公司并行的全部股权收购。几年后确定了Horst GüntherLACO的冠名权和图形商标字——为现在的LACO公司奠定了基础。
今天的朗坤 如今的LACO公司员工只有几十人,是一个相当小的公司,与其竞争对手STOWA差不多。LACO制表师秉承手工生产制造的理念进行制表,每个细节都堪称完美,例如,日期显示的设置等等。 除了在德国本土销售之外,LACO产品也以全球40个国家的分销商形式进行售卖。 2013年约在普福尔茨海姆生产约40000只手表。 总而言之,因其特殊的历史价值,作坊式手工劳动生产的LACO品牌,成就了令人垂涎的“德国制造”手表。
朗坤B-Uhr飞行员表 有一些手表的设计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战火纷飞中,也超越了其原有的背景下成为经典。 这样的腕表,就是B-Uhr。二战时期,B-Uhr的首要装备任务是帮助长距离飞行中的飞行员计算航时并提供其他精确的导航依据。可以说,B-Uhr是现代飞行员表的鼻祖,也是让表迷深深着迷无法抵抗的手表之一。 二战期间,为德国军队制造B-Uhr飞行员表的品牌有以下五家: Stowa斯托华,恩格尔斯布兰德 Wempe万普,格拉苏蒂 Lange&SOHNE朗格,格拉苏蒂 IWC万国,沙夫豪森 Laco朗坤,普福尔茨海姆
这些手表都很大。 55毫米大。 这个大小是为了能容纳大型手动上链怀表机芯,但是B-Uhr一直是手腕上佩戴的手表。 内部机芯都被软铁壳包围,使B-Uhr防磁——航空必需条件。 为了校正时间偏差,机芯必须能够通过拉动表冠停止中央秒针,并有超大的钻石型或洋葱型表冠方便戴手套操作。 双铆钉皮表带很长,长到能裹在皮革飞行夹克袖口上,这样的手表标准成就了B-Uhr特色。 表壳的规格被统一正式确定为55毫米,每一枚B-Uhr都于出厂前在厂家或军方的严格调教下达到了天文台级别。帝国航空部也正式为B-Uhr颁布了航空部精密计时器服役编号:FL23883。 现代的朗坤飞行员表,在保留B-Uhr经典设计的同时,缩小了表壳的尺寸,同时在机芯,表带等方面进行了更适宜日常佩戴的改良。 飞行员表表盘设计区分通常分成A 款和B 款。单圈刻度的为A 款,双圈刻度的为B款,AB 两款被军表迷们亲切的叫成“大飞”和“小飞”。 B-Uhr表盘为方便夜间使用,所有的时标、指针与刻度都带有环保夜光涂层,让飞行员即使在暗夜中执行任务也可以清晰地读时。当然,这一特色也被保留在了现代飞行员表的字面设计中。 时光易逝,风格永存。延续战争时期一切设计特点的现代朗坤飞行员表,因其硬朗的外观、简约的设计、不朽的故事、严谨的德国工艺,而深受广大表迷的追捧。
------------我是万能的分隔线----------- 君品行元宵新品发布惠,郎坤军表少量到货,全场领券立减200,满额包邮!更多战术新品发布,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