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鬼谷子忤合之道:想要走好每一步;原则、道义是基础;

 cntagu 2017-02-08

  坚持原则和立场,走自己的路 

  【原文】 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圣人常为无不为,无所听无不听。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反于是,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

  【译文】 世上没有永远占据高贵地位的事物,也没有永远居于榜样地位的。圣人做事总是顺应客观的规律,所以无所不为;圣人所听的都是客观真理,所以无所不听。做好要做的事,重要的是不违背既定下来的策略。如果计谋合于彼方的利益,则一定会违背此方的利益,任何计谋都不可能同时效忠于对立的双方,必然要相互抵触。合乎此方的意愿,就要违背彼方的意愿;违背彼方的意愿,才可能合乎此方的意愿。

  鬼谷子所说的“忤合之道”,绝不是指没有立场。没有立场的人,就像那墙头上的草,等风一吹来,哪边吹就往哪边倒。而是有原则、有立场,以道义或局势为基础,坚持走自己的道路。

  那些投机取巧的人,或许能获得暂时的利益,但时间一久,人们就能发现他们的虚伪,不愿与之为伍。那样,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骗来的成果,更可怕的是没有人愿意再相信他们。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寓言:

  很久以前,鸟类和走兽因误会爆发了一场战争,蝙蝠是个胆小鬼,战争一开始,它就躲在一边。刚开始,鸟类占了上风,蝙蝠便去投靠鸟类。可后来,走兽又占了上风。蝙蝠急忙从鸟类的队伍里跳了出来,又加入了走兽。最后战争结束了,大家言归于好,蝙蝠不知该站在哪一方好了。而大家都看清了蝙蝠两面派的嘴脸,把它赶出阳光之外。自此蝙蝠只能躲在黑暗中偷偷飞行了。

  两面三刀、见风使舵的蝙蝠的伎俩最终被识破,受到众鸟的痛斥。在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蝙蝠”真是比比皆是。“骑马找马”者有之,“脚踏两条船”者有之,但本以为最安全、最稳定的办法,却常常会导致自己沦为“落马”者,成为“落水”者。

  哲人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坚持走自己的路,明白自己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前提。很多成功人士在成功之前,都会精心设计自己的人生,在发现自己真正要做的事情后,他们会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走自己的路!

  在历史上,就有很多因没有自己的坚定立场,左右摇摆、两面三刀而落得悲惨结局的例子。不妨来看一下春秋时期使楚怀王在历史上成为众人的笑柄的“六百里”变“六里”的故事。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不断地发展壮大,成为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了开拓疆域,秦惠文王多次东进出兵中原,为害各国,搞得各国的统治者食不甘味,夜不安寝。

  为了防止被秦所吞,楚怀王联合魏、韩、赵、齐、燕五个国家,会盟定约,建立起了六国共同抗击秦国的合纵联盟,大军西向伐秦,直扑秦国战略重地函谷关。

  楚怀王统治着国富兵强的楚国,是颇有战斗力的,但楚一贯实行结好秦国的政策,他这次虽然名为“纵约长”,实际上没派主力助战,战争一开始楚军最先退出战斗,导致六国首战失利。

  首战失利以后,楚怀王对其他国说:“伐秦是我们五国国策,不可动摇。我命令,不许停战!”但暗自却派人抢先跑到秦国请求停战。一场六国攻秦的战争,变成了争先投降的可耻比赛,合纵破产。

  为了彻底涣散六国合纵联盟,而后各个击破,以有利于秦国势力的东扩。秦相张仪主动请缨,代表秦国出使楚国朝见楚怀王。他向楚怀王许诺,只要楚国能绝齐之盟,秦国愿意把商於之地六百里赠与楚国。

  楚怀王对土地的占有欲十分强烈,见不费一兵一卒,不要一枪一弹,就可得到祖先们曾经拥有的六百里的土地,于是拒绝了陈轸、屈原等忠良的反对,同意了张仪的条件。

  接下来,楚怀王一边派人与齐绝交,一边派人随张仪到秦国接受土地。快到咸阳时,张仪假装从车上摔落下来。楚国使者多次求见受地,均被告之相国病重,无法办理国事。

  一晃3个月快过去了,楚国使者心急如焚,只好向秦王上书求见,秦惠文王一听,故作惊讶:“既然张相国已经许诺过了,那我们一定会给你们割地。只是我还没有听说齐楚绝交呀!”

  接到使者的报告,楚怀王以为是齐楚断交不及时,于是派一位猛士入齐,大骂齐国国王。齐国大怒,不仅立即宣布与楚断绝外交关系,而且派人到秦国,与秦结成了共同伐楚的联盟。

  张仪见时机成熟,立即上朝宣见楚国使者,商议送商於之地一事:“我已经知道楚国与齐国断交了,现在我就把自己的封地六里地割让给楚国。”

  楚国使者一听,傻了眼:“不是说六百里地吗?怎么只有六里地呀!”

  “秦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秦国将士浴血疆场打下的,我怎么能够擅自作主?”张仪反唇相讥,一脸理所当然的样子,“我当初答应的是在商於的封地六里地,而非六百里地!”

  得知六百里地变成了六里地,贵为大国之王的楚怀王哪里受到过此种欺骗,他立即兴兵伐秦,要讨回公道。在秦、齐两国的夹击之下,楚军大败,仅此一战就被斩首八万多人,秦军尽取楚汉中之地六百里。

  六国联合伐秦,本来把楚怀王推到了历史的前台,为他拉开了称霸中原的帷幕。可是他却因为没有决断力,惧怕强大的秦国损害自己的利益,不仅没派主力助战,还最先退出战斗,同秦求和,既辜负了全体楚国人民的厚望,也辜负了其他五国的重托。

  楚怀王的悲剧,就在于他的立场不坚定,在合纵和连横的态度上摇摆不定,先是因贪慕纵横家张仪允诺的六百里土地,与齐绝交。然后,得知被骗后,又怒而出兵秦。军事上树敌过多,国势日渐衰落。在不到15年的时间内,他就将一个当时最为强大的楚国,败得千疮百孔,满目疮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