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咳血、便血、呕血来找茬,神医叶天士有良方!

 我心飞扬695 2017-02-08

小编导读

咳血、便血、呕血,这些都是不少人碰到过的问题,这些疾病就像一些“碰瓷”者,一不留神,就可能被碰上了。针对这些病证,神医叶天士研究出了一些方剂,据说临床疗效不错。后世医家彭宪彰对叶氏良方深有研究,今天就一起来欣赏下叶氏留下的几个配方吧,或能受益!

一、益胃滋阴治夜热盗汗,嗽痰失血法

【原文】幼年久有遗精目疾,不耐劳烦,先后天未得充旺,秋季疟邪,再伤真阴。冬月夜热,嗽痰失血,不饥不食,盗汗伤阳,阳浮不藏,渐致胃口,皆久虚劳怯之象。此恙屏绝酒色怒烦,须安闲坐卧百日,必胃口渐旺,病可渐除。精生于谷食也。

北沙参、茯苓、女贞实、炒麦冬、苡仁、川石斛、芡实。

【疏注】肾藏精,故遗精久则伤肾;肝开窍于目,故目疾久则伤肝。肝肾之阴伤,故不耐劳烦,因劳烦则阳气反张。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幼年脾胃未强,故曰“先后天未得充旺”。加之秋季疟邪再伤真阴,至冬月将何以闭藏?在下之真阴失守,则在上之虚阳必浮。真阴失守,故夜热盗汗;虚阳上浮,故嗽痰失血。盖阴阳互根,不可偏失故也。脾主化,胃主纳,脾气虚,不能健运,故不知饥;胃阴虚,不能濡润,故不欲食。此病如不善自调养,徒赖医药无功;如用熟地滋填,胃纳必然更减。此叶氏所以有“须屏绝酒色怒烦”,以及“必胃口渐旺,病可渐除,‘精生于谷食’”之语也。

【按语】原文“盗汗伤阳”,廖本作“盗汗伤阴”,可从。

【方解】此乃手太阴、足阳明、足三阴经之药。北沙参气寒味苦,以补肺阴;炒麦冬气平味甘,以润肺燥;女贞子甘苦,以滋肝益肾;川石斛甘淡,以益精强阴;芡实甘涩,能补脾肾;苡仁甘淡,能益脾胃;茯苓甘平,能补心脾。肺与肝肾得补,则阴精充足,而阳浮自藏;脾胃后天得补,则胃口必旺,而精生于谷食矣。

二、养阴补中止血治便后纯血法

【原文】便后纯血,食减力疲,脉左坚,是中年阴亏。

熟地、炒白芍、当归、柿饼炭、炙草。

【疏注】《灵枢·百病始生》“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此乃经之明文。《金匮要略》“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此乃仲景之经验。今本案证见便后纯血,非所谓阴络伤与远血乎?因血统于脾,藏于肝。今脾陷肝郁,久而化热,热伤阴络,血为热所迫,故便后纯血;脾主四肢,脾虚不振,故现力疲;《灵枢·本输》“脾合胃”,脾络与胃相通,脾虚则影响于胃,故呈食减。脉现左坚者,因肝藏血,血属阴,今流血过多而伤阴,阴虚则血管失其柔和之象,肝脉应于左关,故左脉坚而搏指。不用黄土汤者,因黄土汤证乃由脾气虚寒,失其统御之权,血为之不守。故仲景用黄土温脾,合白术、附子,以复健行之气;阿胶、地黄、甘草,以益脱竭之血。又恐辛温之品,转为血病之害,故又以黄芩苦寒以防其太过,此用黄土汤之义也。本案之证,不唯脾虚,且有阴亏。如用白术、附子、黄土之温燥,则阴液益伤;如用黄芩之苦寒,则脾气愈陷。故用四物汤合芍药甘草汤,以益血养阴,补中止血。黄土汤为刚柔互用,此法乃用柔远刚。有是证,故立是法。由此观之,为医者岂可拘守成方以治病欤?

【方解】此乃手少阴、足太阴、厥阴经之药。四物汤中用当归、熟地甘温以补血,白芍酸寒以敛阴。不用川芎者,因病属阴虚,畏其辛散之故。又芍药配甘草,酸甘可以化阴。血足阴充,则左坚之脉自愈,而肝能藏血矣。况炙甘草甘平以补中,中气旺,则食减力疲自复,而脾能统血矣。又加柿饼之甘平性涩,烧成炭剂,使肠中有宿血者消之,无宿血者涩之,则便后纯血自止。

三、平肝清热,止血消痰治咳甚呕血吐食法

【原文】李云生,咳甚,呕血,吐食,肝病犯胃,阳气升逆所致。

代赭石、新绛、茯苓、丹皮、旋覆、黑山栀。

【疏注】肺藏气,又主肃降,今症见咳甚,知肺之肃降失权。“肝藏血”,肝所生病者呕逆,今见呕血之症,知肝气上逆。胃主纳食,胃气主降,今见吐食之症,知肝病犯胃,胃不和降矣。肺气本从右而下降,肝气本从左而上升。今本案之证,乃肺之右降失权,肝之左升太过,两者兼而有之。医者,如不审其病之轻重、缓急,不先治肝,而反先治其肺,恐转瞬之间,血亡而人亦亡矣。故案末特提示“肝病犯胃,阳气升逆所致”一语,乃示人必急其所当急也。

【方解】此乃足厥阴经之药。代赭石苦寒,平肝降火;旋覆花咸温,下气消痰。新绛有行瘀敛血之长,山栀有清热止血之妙。茯苓甘平而淡,和胃健脾;丹皮辛甘微寒,泻火凉血。此方乃本《金匮要略》旋覆花汤加减而成。旋覆花汤乃仲景治“肝著”之方,今叶氏借此方加减以治肝病犯胃,阳气升逆致咳甚、呕血、吐食之症,恰合拍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