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天,我被足浴女上了一课

 昵称19659587 2017-02-08

作者:向青春微调(微信号:YZF135135)

   

按语:

    足浴女,顾名思义,是帮人洗脚及做足部按摩的女人。在一般人眼中,足浴女依然要被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的,觉得她们干的是不那么光彩的职业。但我以为,三教九流、各行各业的人,都有值得人学习的地方,只要不忘初心,只要心怀良善,都应该值得敬重,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如此吧。

    正文:

    作为七零后的我,还能很清楚地记得小时候家里贫穷的样子,但总体上已经不怎么挨饿了,每天吃上一顿干的还是有可能的。

    那时候要饭的特别多,基本上每天都能看到,年头岁尾更是走马灯似的随时可见。有体弱多病的,有拖儿带女的,有年老残疾的……带一根"打狗棍″,背一个布口袋,拿一个粗瓷破碗……他(她)们的要求并不高,一个红薯,几根山芋干,半碗(粥)饭都行,都会感谢不尽,并打躬作揖。

    那时候民风纯朴,人心向善,只要要饭的上门,不管谁家,不管穷富,或多或少的都能给一点儿。毕竟谁家都知道"要饭的要不穷"的道理,谁家也都知道出门乞讨的不易。要不是生活所迫,谁愿意冒着被狗咬,被孩子围攻的危险,吃这碗低三下四的红脸饭呢?!

    而今,改革开放到现在,物质生活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只要用心,只要不懒,吃饭都是不成问题的。但依然会时不时的见到一些上门或当街乞讨者,有以学生样子跪着求助的,有以出家名义合什化缘的,有以卖唱方式直接要钱的,有缺胳膊少腿博取同情的……对于这些人,偶有善男信女路过,都会驻足解囊。但更多的时候,他们都是一无所获。或许世道变坏了,或许人心变硬了,或许这些乞讨者在人们的心中已经不像是一个真正的乞讨者了,也或许各人都有各人一言难尽的"苦衷"吧……

    也有一类乞讨者,专门站在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不怕危险,穿梭在车来车往之间。只要有车停下,他(她)们就会过来用一块海绵擦你车子的后视镜或挡风玻璃,然后就敲窗要钱。由于零钱的配备和时间的允许各有不同,有的车主给钱,也有的车主会选择不给。不管给与不给,我认为都是情有可原的。

    记得去年夏季某一天,我接送一个足浴女去某地。在一个高架下十字路口等红灯时,一个小伙子柱一根拐杖过来,擦了两下后视镜开始像我要钱。我当时觉得他这么年青,更觉得他柱拐杖是假装的,而且碰巧我身上又没有零钱,就打算点油门前进以避开这个乞讨者。这时旁边的足浴女说话了:你是不想给,还是没零钱啊?那我来给吧。说完就从包里摸出两个一元硬币递了过去。在路上,她又(对我)说:这些人也不容易的,他既然能大热天的冒着危险站在这里,也就一两块钱的事,又不是向你要多少,就算他是装的,就算他是骗子,也要给点钱为好,落个心安多好。

    听到这话,一向喜欢"抬杠说理"的我很是无语,脸有点发烫,有点胸闷气短,也有点全身不自在,觉得丢了面子而不爽。但综合自身经历及所学所知,还是认为她说的对。毕竟开车在路上,谁都要图个安全和安稳。给个一两块钱,得到一两句祝福,皆大欢喜,这是多好的事。如果不给钱,乞讨者在车旁耍赖碰瓷怎么办?即使有行车记录仪或路边监控能还原真相,那也是劳心费神,得不偿失的。

    所以后来我只要出车,总会备一些零钱放在车上,只要碰到擦玻璃的,就不带拖拉的含笑给钱。这虽算不上积德行善,但最起码他快乐,我心安,何乐而不为呢?!

    我原来对乞讨者抱之以轻视冷漠、居高临下、不置可否的态度,就这样被一个素不相识的足浴女给彻底地改变了、颠覆了。

    这就是一个足浴女给我上的活生生的一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