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世纪九十年代同学给我的来信,那样的情怀,如今是再也没有了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7-02-08

前段时间我和本涛兄相聚的时候,我曾对他说过,在大学期间他写给我的那两封信,我都还保留着,信中那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气度当时深深地影响了我。他开始有些不大相信,觉得这样的书信来往,一般情况下,看了一眼之后就该束之高阁了,怎么能保留二十多年?却不知所有同学写给我的信件,我都完整地保留着。

我将本涛写给我的这两封信从旧书信里找了出来,拍照发在朋友圈里,取了个题目是:忆得少年多乐事,一中文补兄弟情。

这里说的是“一中文补”是指1993年下半年和1994年上半年河南通许一中文科补习班,我们是这个班的同学,我不是通许一中毕业的,我从县里另外一所高中而来,第一年参加高考,差了几分不够建档,于是就到一中补习。

补习一年之后,我考入本市一所师专,学的中文。本涛却因为成绩不理想,又转战周口扶沟继续补习了一年。

上世纪九十年代同学给我的来信,那样的情怀,如今是再也没有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同学给我的来信,那样的情怀,如今是再也没有了

第一封信就写在1994年的10月份,从信的内容可看出来,他对这年的高考失败颇为耿耿于怀,应该是没有正常发挥吧。能引用“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的诗句,可见他内心是多么不甘。那个年代,对于频频复读的学子来说,几乎每个人心中憋着这样一口气吧。

上世纪九十年代同学给我的来信,那样的情怀,如今是再也没有了

第二封信写于1995年的11月份。当时我已经大二,由于我们那一届师专只读两年,次年6月就要毕业了,而本涛刚刚考入郑州的一所中专。又复读了一年,却还是仅仅考上一所中专,本涛的失落之情溢于言表,但文字更是洋溢着倔强,也许正是这股不服输的精神,才造就了后来的本涛老总吧。

如今再来重读这两封信,我依然很感动,本涛对命运的不屈服,对未来及早打算的长远目光,不愿浑浑噩噩过一生的豪情,都令人思之神往。如今手机很普遍了,微信QQ等早已替代了书信往来,可是这样的情怀,却真的没有了。

本涛说他不想认认真真地活个七老八十的,这里的认认真真当是按部就班之误。毕业之后他果然只按部就班工作了两年,就大胆辞去了工作自己创业了,如今同学之时,他俨然已经是兄弟们中的翘楚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