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然教育:德国为什么能出奔驰宝马?看看他们的森林教育就知道了

 文苑书店66 2017-02-08


一提起德国,很多人立刻会想起奔驰、宝马、双立人……等等全球知名的品牌。

 

为什么这么多优秀的产品会集中诞生在这里?是什么德意志民族能够创造出无数世界经典,并且长盛不衰?

 

一种流行的说法是:儿童教育!更具体地说,是其全球最为知名和领先的森林教育体系。

 

今天,我们就通过一家德国森林教育机构的日常,来窥探德国森林教育的精髓。


现在,德国有超过1500家森林学校(含幼儿园)。所谓森林幼儿园,并不只是开在森林里的幼儿园,更因为他们的教学体系大多都依靠森林这个“自然宝库”来完成。

 

今天我们分享的案例是德国卡罗镇的Pankgrafen森林幼儿园。

 


这个幼儿园有21个孩子。无论刮风下雨,每天早晨他们都来到“教室”学习,即使零下28摄氏度,孩子们也在室外呆着(和日本的“短裤教育”异曲同工),但这些孩子们,从来没有被冻感冒。

 

当然,在少数格外严寒的日子里,孩子和老师会钻进露营帐篷或木头建的小教室暂时躲避一下。但这只是极个别日子。

 


在国内的幼儿园,主导理念是课程第一,老师的任务就是去完美呈现一次教学活动。但在德国的森林幼儿园,孩子们的日常就是像去森林里郊游一样,泡上一天玩开心。

 

在自然环境的状态下,不是老师们造就了一个场景或者困境,而是孩子自然地在森林里和他的伙伴去维持一个游戏。

 

马上要下雨了,我们要吃午饭了,怎么去解决我们的午餐,这些是他们特别真实的生活。对于孩子来说就是要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而已,孩子在这个环境中学到的知识是丰富多元的,几乎能够满足孩子除了模块化知识以外的需要,还能发展比如挫折、交际、大小精细动作等等能力。



Pankgrafen森林幼儿园的一个学习主题是野外生火。尽管要接触火这样的“高危物品”,孩子们还是像学习其他课题一样,被置于“无人管” 的状态。

 

当篝火因受潮而要熄灭时,4岁的芬恩马上捡起新鲜树枝投进火里,其他小朋友也拿一些小树枝拨弄火苗让它重燃。

 


到中午11点,老师给孩子们吃一些小点心,通常是从树上新鲜摘下来的水果,而玩了一上午泥巴和蜗牛的孩子们,要洗干净手后才能从碗里抓果子吃。



餐点过后,有些孩子们继续在森林里游荡,有些则去爬树。这里大大小小的树就好比幼儿园的攀爬架,孩子们想爬多高就爬多高。

 

孩子们爬树,老师和家长不给与任何帮助,只是帮他们下来,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孩子们更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这里的孩子很少接触商业性的玩具,而是选择就地取材,在森林中寻找玩具。

 

大自然的玩具不像商业玩具以及被赋予了特定的意义,森林里面找到的树枝、泥巴、小虫等更能发挥孩子的想象力。



老师每个星期都会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带领着学生们在森林里远足、干活,学期结束的时候,学生们向家长们展示了他们的劳动成果。

 

有的学校每个学期期末还会组织学生们去远足。远足的地点也常常选择在森林里,老师曾带着班上的所有学生在夜晚的时候带着手电筒在森林里穿行,体验森林的夜景,看看那些夜间出来的动物的真实面孔。



幼儿园每一个班级的小朋友可以决定第二天去哪,这大片森林都是他们的,有些可能砂石比较多,有些可能就是茂密的树林或者草地,这些他们都得自己想清楚。



森林教育并不是让孩子随意在森林里玩,而是采用主题教学的模式。主题课程一般都是安排好的。

 

比如关于蜘蛛,看到蜘蛛网以后孩子们就会去思考为什么蜘蛛网不会粘住自己,老师就会做一些功课一步一步跟学生探讨,孩子们就会模拟自己被蜘蛛网粘住了,通过很多艺术形式做了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无论是从专业角度还是艺术角度都能够打动人心。

 

这些案例对老师来说这还是最好的培训材料。特别需要老师有能够捕捉问题的能力,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孩子们遇到阻力无法继续推进的时候,老师能不能够助力一把让项目延续,所以老师非常关键。

 

结束后,老师们直接把这些案例做成一个册子(类似我们国内的课程),他们直接把这些案例做成一个册子,就有一点我们所说的课程的感觉。

 

幼儿园数十年积累下来的案例,完全可以把它再拿出来进行新的突破,这个主题久经考验,孩子们都特别的感兴趣。如果真的有这样一片森林幼儿园的话,这些经典的森林教学案例就会用之不竭。



森林学校每天下午都有一段时间是听故事或者唱歌,这些平常疯玩的孩子在这个时候反而很专注,听故事的时候特别专心,一起唱歌的时候也一点不乱。



孩子们还在在森林里学习认识各种动植物,小蛇如何爬行,老鼠如何做窝,在森林这座“大宝库”里,孩子每天都有着兴奋的新发现。



当然,如果非要说森林教育有什么劣势的话,就是这里的孩子在刚刚进入小学的时候在认字、阅读量上有所欠缺,但只要小孩子有兴趣就能很快能够跟得上。

 

相对于这一点点劣势,森林教育的优势则是显然易见:因为孩子们每天都是沐浴在新鲜空气中长大,并在自然中得到各种历练的,所以这里的孩子身体素质非常好,孩子们很少生病,户外跌倒摔伤的事故更是大大低于常规的幼儿园。


有教育专家通过跟踪研究发现,这些从森林幼儿园毕业的孩子在进入小学、中学以后,他们天性更加好奇,很自然地会有学习兴趣,整个的心态更加平和、身体发育、协调能力更好。

 

再加上对他们创造性、团队协作精神的潜移默化影响,可以说,森林教育成就了半个德国的辉煌。

 


如果把当前我们农庄所谓的亲子课堂拿来作为对比,就会很遗憾地发现,同样是对孩子进行户外教育,我们和德国的差距,绝不仅仅是一片森林。

 

既然是教育,就一定要带有清晰的目的性。我们需要系统思考的是:孩子未来需要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我们如何潜移默化地通过大自然,通过孩子喜欢的方式去影响他们?

 

在这一点上,我们无疑还有很长的一段路。更重要的是,我们去看齐或者追赶,考验的不是速度,更是理念和方向。

 

至少,我们不能再把城里游乐场的道具放到农庄,然后一脸得意地告诉家长,看,这就是自然教育。


作者:佳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