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北书法百人工程-张助刚

 百了无恨 2017-02-08


  张助刚 1981年出生于武汉新洲。现为中国书协会员,湖北省书法院创作员,湖北省中小学教师书协理事,武汉书协理事、楷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武汉市青年书协理事,新洲区书画家协会副秘书长,新洲区文联秘书长。曾多次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展览,获全国第四届扇面书法艺术展优秀奖(最高奖)。

  谦谦君子雅逸书

  ——张助刚书法艺术再评论

  ■吴绍学

  助刚兄的书法在传统和展厅之间,大致来说是偏向、偏重于传统的,功底深,雅致、飘逸、秀美,字里行间透出清澈的书卷气,不论是他的楷书、隶书还是行草书,都是如此。他的楷书融会唐楷、魏晋小楷,并汲取北碑及赵氏小楷等多方面的营养,具体特点我在2013年给他写的《金生玉润 笔迹流怿——张助刚书艺管窥》一文中作过评析,在此不细说。时间一晃又过了两三年,感觉他的楷书似乎又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前两年,他的楷书多一些灵动飘逸之姿,后来似乎又加重了一些颜欧的沉稳、厚重与精严,原来左右比较放逸开张的笔画渐渐收敛了,更有守宫的严谨与内敛,颜欧意味的加重使他的一些小楷作品又显现出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正大气象。在他最近刚出版的《布谷鸣春》作品集中,我还看到了一幅接近褚遂良《大字阴符经》的作品——刘长卿《赴江西湖上赠皇甫之宣州》,看得到他在作多方面的追求和探索,同时也说明他的临帖和眼光所及更宽博了。艺术的发展从来都是“厚积薄发”,虽然现在他多种审美意趣的作品还不能说已完全统于一种显著的个性风格之下,但随着时间、精力的投入,量与质的互变升华,相信他一定会在痛苦的思索中破茧化蝶,在弃与守的艰难抉择中蜕变出自己的独特面目。

  助刚兄的行草书主要取法二王、米芾,并得于钟华、曹元伟等先生传授,很快能学成规矩,写得俊逸潇洒、爽快流利、妍雅可人,颇见天分和性情。前两年感觉他的行草书还是比较多地关注于“字”,着意于把点画写精到,把一个个的字写好,所以感觉有作意安排的痕迹。一幅行草书作品如果刻意、作意的东西多了,心和手都有了挂碍,中间的行气难免受遏受阻,字与字之间笔势气息的连贯难免受到影响。观助刚兄现在的行草书,感觉整体的连贯性比两三年前要好许多,字与字之间气息更流畅,这一方面跟他书写更熟练了,因而熟能生巧有关,另一方面更深层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已经关注到了书法的气息、黑白、风神这些内在的“看不见”的东西,说明他已经不是在“形”的层面上纠缠,而是慢慢地深入到了书法的本质和内核,这应该和他近几年见识、修养的提高有关,无疑这将为他今后的书艺发展奠定一个更高的审美基础。

  助刚的隶书取法《乙瑛碑》《礼器碑》诸汉隶经典,但并不拘于陈法,而是融入行草笔意稍作变态,结字较以前右倾体势似乎又复归于平正,是否在一定程度上由学时人向学传统重归?笔者不得而知。但不管怎样,其古质中见灵巧亦有可赏可玩之处。

  开始尝试写大字是助刚兄近年来的又一个变化。大字和小字虽同为书法,其实也有不同之处,用苏东坡的话说,“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又或说,大字难在势雄力强,小字难在精巧谨严,其理虽同而其法实异。我不想评说助刚兄大字的好坏,但在不同的书写之间,找找艺术的感觉,让两者互济互助,不失为一个聪明的写法,而且对自己的书写表现也是一种丰富。

  不掖着说,助刚兄的行草和隶书还没有完全褪去时下流行的影子,在书写的气息格调上还有提升的空间,隶书在排布上还可以加些横向的错落变化,整个书写的状态也还可以再自然些。苟能如此,助刚兄的书法艺术一定能再上层楼。

  作品选刊


  行书余书扇面(第3行“似”后落“抚”)


  行书山寺条幅


  行书少年扇面


  楷书《醒心亭记》长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