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看完了《三体》,想和你聊聊黑暗森林法则和降维攻击

 昵称22998329 2017-02-08

者:糖涩尔

全文共 5038 字,阅读需要 10 分钟


—— BEGIN ——


近年来,一套名为《三体》的硬科幻小说在互联网圈意外走红,大受马化腾、李彦宏、雷军、周鸿祎等互联网大佬所推崇。


马化腾对《三体》所表现的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前瞻性大加赞赏,认为其写出了现下的科技发展,以及未来的一些研发方向,值得展望。


雷军更是直接发微博表示:


“在金山集团战略会上,花了很多时间分享读《三体》体会,其中的哲学道理对制定公司三到五年的战略非常有帮助。”


他在 2010 年看过《三体》,2014 年又再次重温,并强烈推荐给好友凡客 CEO 陈年,《三体》对企业家的强大吸引力可见一斑。


那么,《三体》到底有何魅力,让这么多互联网大佬沉迷其中?


带着这个困惑,笔者用春节前后十余天的时间,读完了这套由《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组成的地球往事三部曲(本文所言《三体》为对这三部的统称)。


当真是大呼过瘾,与其说这是本科幻小说,不如说这是本哲学书,其中对人性的刻画、宇宙规律的揭示、博弈论展现,无不令人脑洞大开。而其中“降维攻击”、“黑暗森林理论”也确实让互联网人有所借鉴启迪。


笔者今天就以互联网为切入点,来聊聊这本哲学科幻小说《三体》。


黑暗森林法则


城市就是森林,每一个男人都是猎手,每一个女人都是陷阱。


刘慈欣将《三体》系列的第二部命名为《黑暗森林》便是取自这句流行于上世纪 80 年代的话。


而放到宇宙维度上,则可以理解成“整个宇宙就是一片黑暗森林,文明与文明之间互为猎手和陷阱”。


黑暗森林法则,作为全文的核心论点之一,其成立的基本条件便是源自“黑暗”。实际上,它更像是将博弈论中“囚徒困境”置于宇宙这一尺度之上。至于笔者为什么会这么认为,我们先来看下黑暗森林法则的两个公理:


  1. 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2. 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不变。


是不是觉得显而易见、不言自明的两个道理。但公理之所以叫公理,正是在于其简单不证自明,就如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一样无法反驳。黑暗森林法则便是基于这两条公理,结合猜疑链和技术爆炸所推导出的理论体系。


基于宇宙维度,我们就该法则来举个例子:


A文明无意中发现了在宇宙深处存在着B文明,这时候他


1. 首先要判断这个B文明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

2. 如何判断?和B文明沟通?还是选择沉默?


-2.1. 选择沟通


  • 2.1.1 那如果 B 文明是恶意的文明,那岂不是暴露了自己的位置,遭到B文明的打击?

  • 2.1.2 如果沟通过程中 B 文明所显示出来的善意的文明,那我们如何去判断是否是欺骗?要知道在宇宙这个维度上,各文明之间有着宇宙尺度的信息鸿沟,验证信息的成本非常的高昂

  • 2.1.3 即使文明 A 相信了文明 B 是善意的,那文明 A 如何确定文明B认为文明 A 也是善意的?如果文明B不相信文明 A ,那便有很大可能为了自身文明的生存攻击文明 A 。最终两者永远无法达成互相信任,只能陷入互相猜疑的循环,这便是猜疑链。


-2.2 如果沉默


那么既然文明 A 可以发现文明 B ,那么文明 B 也终有一日可以发现文明 A 。即使文明 B 目前对外领域地探索可能受限于技术水平,但技术爆炸随时可能会带来科技的质变。与其等待被文明 B 发现,还不如先下手为强。


基于此,为了满足“生存”这一文明的第一需要,宇宙各文明面对发现的其他文明,在己方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唯一的选择就是消灭其他文明将危险扼杀于摇篮之中。


更遑论还有“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不变。”这第二条公理的存在,宇宙的资源是有限的,既然会有第二个文明,那势必也会有第三、第四、第五个文明。在有限的资源下,各文明的发展必然会面临着此消彼长。奶酪就这么多,你吃的多,我吃的必然就少了。而消灭其他文明,恰恰能保证自己可以获得更多。


宇宙文明间高昂的沟通成本,将文明之间的猜疑链无限放大,这便使合作双赢、共同开发成为不可能。而且合作共赢的前提是,合作能开发更多的资源,使获得的利益远远多于各自为战。如果合作的结果是平分原先本可一方独享的资源,那就没有合作的必要性。


有没有觉得这一幕似曾相识?其实思想一旦上升到哲学的层面。我们总能在生活的各个角落发现它们的身影,不过既然笔者是试图通过互联网的角度来解读《三体》,便也仅从互联网层面来谈下黑暗森林法则,在互联网领域的缩影。


1.1 生存:赢家通吃


相对于传统行业,互联网确实更好地展现了什么叫“生存是第一需要”,什么叫“文明不断扩张,但物质总量不变”。


这两者其实就是互联网典型的特色:“快速占领市场”&“赢家通吃”。


不同于传统行业,市场份额可能老大 50%,老二 30%,其余的 20%给老三、老四、老五、老六、老七、老八去分;但不好意思,互联网行业没有这样的。一个成熟的互联网领域最终留下来的只能是老大,可能会有老二、老三、老四,但他们只能吃残羹冷炙。这是由互联网自带的“流量为王”特性导致,再次不做过多讨论。


以笔者之前从业的酒店预订领域为例,当时携程(C)、艺龙(E)、去哪儿(Q)还没合并的时候,携程的市场份额一度高达70%以上,仅剩 30% 让包括艺龙去哪儿在内的其他平台去分。而现在 ECQ 俨然已成一家,美团虽说一跃成为老二,但其在高星酒店的劣势,实在难以和 ECQ 的高低星全面布局相抗衡。


或许酒店处于自身利益,为了制衡 OTA 会对有意识的去扶持美团或者阿里飞猪的崛起,但除非出现颠覆性的技术变革,携程一家独大的局面实难改变。至于颠覆性的技术变革,笔者会在技术爆炸时举例。


互联网企业对市场份额的执念,恰如文明的不断扩张。但物质的总量不变,此消彼长明显。要想成为最后生存下来的赢家,能做的无非两点:


1. 在市场空窗期迅速跑马圈地


如出行领域滴滴快的前期的疯狂补贴教育市场、饿了么的疯狂地推覆盖新商家、小米手机初期频繁地每周迭代更新快速试错留住用户;


2. 深耕垂直领域


资源有限,物质守恒,但人们最先关注到的总是最大的资源。既然这些互联网大佬咬着大块的奶酪不松口,那我只能从你们指甲缝里捡漏。


既然你阿里着眼于大而全的 C2C(淘宝)和 B2C(天猫),那我唯品会就专攻特卖,小红书就着眼跨境电商;微信做熟人社交这么牛逼,那陌陌就做陌生人社交这一微信不屑做也不敢做的领域。


但这里要明确一点:捡漏可以作为你前期生存的一个手段,但如果生存只靠捡漏那等待你的最终也只能是灭亡。垂直领域最终的发展方向必然是由小入大,就像小红书由一个基于“香港购物指南”的社区入电商之局,美团由团购起家,如今涉猎酒旅、餐饮、休闲娱乐等更个领域。


1.2 扩张:阳谋和杠杆


所谓扩张,其实也就是核心活跃用户规模的扩大。


对于服务型产品,需要平台上优质服务方的入驻来吸引用户。对于这类产品,最终决定商家入驻的与其说是产品给商家提供可观的利益保障,不如说是商家对“猜疑链-囚徒困境”的妥协,败于平台的阳谋之下。


以大众点评为例,某家店本来对大众带来的客源并无多大的需求,以往通过散客便可基本达到餐厅的最大接客量,入驻后非但无法从客流量上获益,甚至还需要提供优惠降低了客单价,总收入不升反降。


那么,他能选择不入驻平台吗?理论上当然可以,但是实际则不然。


如果它不入驻,周边的其他店铺都入驻了,那么客源就会被分流过去,使餐厅的业绩更加惨不忍睹。除非大家全都不入驻,但这基本不可能实现。生意总有好坏,大众点评对你无用,但对其他商家可能有用;你受限于餐厅本身的接待量,但他正有扩张店铺的打算;如果他说不合作,你是否愿意相信他所说的。


正是在这种猜疑之中,明知入驻影响业绩,但为了避免更糟的结果,大部分商家只能选择妥协。最后获利的只有平台和消费者。


1.3 技术爆炸


至于黑暗森林法则中的另一个:技术爆炸,可以说是互联网行业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了。


从 1969 年因特网的创建,到 2000 年互联网的盛行,用了 31 年,而到 2009 年移动互联的崛起却只用了短短的 9 年时间。科技的发展只会是越来越快,而那些取得跃迁式增长并最终实现垄断的互联网企业中,80% 靠的是技术变革所带来的杠杆效应。


去哪儿可以算是通过技术实现逆袭的典型案例,虽然它最终败于资本,但其确实通过超前的技术,在携程艺龙的重重封锁中杀出一条血路。


当时,携程和艺龙均以 BD 直签酒店作为平台酒店的主要来源,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去哪儿则另辟蹊径:


通过爬虫技术抓取携程艺龙等平台上的酒店信息和价格,以及通过正规渠道接入携程艺龙等库存的形式,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完善了产品的基本内容(酒店的信息、价格、图片)。


通过比价平台的模式,让用户对各渠道价格高低一目了然,帮助用户减少在各网站间进行切换比价的成本,快速地获得了市场认可,在前期积累了一大批忠实的对价格敏感的用户群体。


虽说其后来也是因为这种模式,在携程艺龙的联合断供下,导致网站无房可售,让庄辰超不得不发展自己的地推直签团队。但其前期通过技术变革快速进入市场并获取大量用户,确实为期最终立足于这个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降维攻击


降维攻击,是《三体》中为那些互联网大佬们所津津乐道的另一个观点。


所谓“降维攻击”,其实就是:将竞争对手的维度降低进行打击。


在《三体》所描绘的宇宙维度中,一个三维的文明通过降维攻击的方式,将另一个三维文明打击成二维文明的,代价是自己首先变成一个二维文明。这种打击本身是个两败俱伤的形式,如果不先壮士断腕,迟早也会和对方同归于尽沦落为二维,而猝不及防的衰落,不如提前有准备的转型。


而类比到互联网行业,深受传统行业诟病的“免费”策略,算是一种典型的降维攻击手段。


相比于传统行业的“客户”先付费再想用服务,互联网的先免费获取用户,再通过交叉补贴、增值服务等模式,将免费用户转换成付费用户。


对于处于用户前期选择产品的决策阶段,显然免费的“维度”要低于付费,更容易获得用户。而大部分互联网企业一贯的套路,就是靠这种“降维手段”迅速占有市场,进行扩张。


360 杀毒软件可以说是通过“免费”颠覆传统安全杀毒软件行业的典型。周鸿祎一直被认为是杀毒软件行业的搅局者,在他之前金山、诺顿这类的杀毒软件均是需要付费方能使用的。


企业通过扫楼、地推、陌拜等手段说服客户购买使用产品,并最终获得利润,这其中最难的便是在客户的说服上,而 360 则通过免费使用的手段,大大降低了用户购买的未知风险。


当用户通过免费体验,对产品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信赖,再通过给付费用户提供更高级功能的方式,刺激用户进行付费转化,其难度便远远低于从一开始就要求用户付费购买。


360 通过对用户购买路径从“付费”-“免费”的降维,迅速在杀软市场跑马圈地,击败了金山和诺顿等传统企业,这也是那些老牌的安全软件企业,第一次看到居然靠免费可以在这个市场上活下来,而且活得还比自己更好。


而除了“降维攻击”,互联网行业其实还有另一个基于“维度”层面或者说是“格局”层面的竞争手段,那就是“高维打低维”。


比如说:


淘宝之流的电商平台对实体行业的冲击,使越来越多的传统制造业沦为互联网企业的代工厂,各中间渠道商被这种“类厂家直销”的模式斩于马下;酒店行业迫于 OTA 提供的大量客源,受其限制又难以脱离,如果丧失 OTA 所带来的这部分流量必然对其出租率产生严重的冲击,无奈之下只能越陷越深。


诸如此类,都是互联网企业位于产业链的高维“俯视”低维的典型例子。放到现实环境中,这种高维打低维的模式,最终多形成了互联网“轻资产”的现状。


但互联网从业者务必需要认识到一点:如果这种对低维的俯视演化成“恣意地轻视,甚至玩弄”,势必会招致“低维”势力的反扑。


正如《三体》所言:“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当初小米凭借其不同于其他手机厂商的“互联网思维”,不设线下门店,不依赖渠道,通过饥饿营销、小米之家等手段,一跃成为国产手机中的佼佼者,风光无限,但这两年却也有日薄西山之感,Vivo、oppo 等传统手机厂商跃居其上。


降维攻击也好,高维打低维也罢,就算是互联网本身,其也只是一种工具手段而已。我们可以利用它走向成功,却也不能完全依赖它。



除了“黑暗森林法则”和“降维攻击”,《三体》中还有对人性的深刻描写:


  • 随着时间的迁移、处境的改变,人类对三体文明的情感变化、对过往人类英雄的评价几经改写;面对末日时,人性的善恶;

  • 安逸环境下,人类被短暂繁荣生活的遮蔽;

  • 是“赋予生命以岁月,还是赋予岁月以生命”;是“选择为了生存零道德,还是坚持道德而死亡,那样生存下来的人,还能称之为人吗?”;

  • “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然而这个第一需要是否是最高的需要,有比生存更高、更终的需要吗?如果生存没有了,这个更重要的东西又何以为系?”

……


这里面充斥着各种利己性、同理心、从众心,以及对人性最本质的思考。这些问题,有些《三体》中给出了答案,有些则需要我们自己去理解。


《三体》这套书所描绘的世界太过宏伟深刻,就笔者的功力,实在难以寥寥数语便向诸君尽显其精髓。我想,如果大家愿意花点时间亲尝原著,静下心来细细体悟,必然能有更多收获。


作者:糖涩尔,微信公众号:弈呓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