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益阳人是怎么过大节的?

 湘益资黄 2017-02-08

益阳人过年过春节

是指从过小年(腊月二十四)开始

延至元宵节(正月十五)才结束

共计20余天

这期间有许多礼仪习俗和活动内容

马上来看看你了解多少






        春节期间在外地学习、工作或做生意的亲人要回家团聚,亲戚朋友要上门“拜年”,所以必须在过小年之前就开始置办年货。益阳的农家都喜欢自家养猪喂兔,放养鸡鸭鹅鱼。每当隆冬腊月到来时,家家户户要“杀年猪”,“处鸡鸭”,自行熏制干鱼腊肉、干鸡腊兔等农家特色土菜,还要做年糕,碾糌粑,蒸糯米泡甜酒......想想就让人食欲大开。






     

益阳人讲究清洁卫生,特别是过年过节,更加讲究家家户户做到干干净净过新年。平时由于忙于生产劳动,清扫活动较及少,因此在年前停止了一切生产劳动,专门安排几天时间,把房前房后,屋里屋外,楼上楼下搞一次全面彻底的大扫除。

扫净屋内灰尘,擦亮门窗玻璃,房前屋后的枯草落叶,统统都不放过。被套床单、窗帘蚊帐要来一次全面清洗。个人卫生也要十分讲究。从头到脚,从内到外也要大搞卫生。“有钱没钱,剃头过年”是旧时代的一句俗话。全家人打扮一新,新年新风貌。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又称“小年节”,或称“祭灶节”,“新年”)这天,旧有“祭灶神”的习俗。

益阳民间祭灶除大家熟识的供品之外,另有一碟供品--两块白豆腐。据说是给灶神上天下地搭脚用的。如果灶神在玉帝那里讲民间的坏话,想害人的话,就会在上天下地时踩塌脚,跌断脚手遭报应。故以此法,促使灶神老实守灶。祭礼完毕,将灶君旧像揭下烧毁,换上灶君新像,并贴“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之类的对联。还有横幅“一家之主”。这一天,还要清洗家具,打扫卫生,干干净净迎大年过春节。






        春联,是我国最早出现且应用范围最广的对联形式之一。多用来表达人们除旧迎新的喜悦和继往开来的奋斗精神。每当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在大门两侧贴上一幅春联(现在凡有门窗处都贴对联),还有横披。这样就给本来热闹祥和的节日增添了更加浓郁的喜庆气氛。






        等待外地的亲人赶回家中之后,家家户户在除夕或大年初一要张罗一桌特别丰盛的宴席。全家围席而座,大吃大喝,谓之“吃团年饭”。席间,父子、夫妻、爷孙、兄弟、姐妹互相敬酒敬菜。只有桌上那大盘里盛的大鲤鱼是只看不动筷子的“看碟”,要待正月初一那天到了才可以吃。这意味着全家喜庆,年年有鱼(余)。要是动了筷子,戳烂了或吃掉了,旧年就没有鱼(余)了,新年也没有鱼(余)了。老人们就会认为这是不吉利的。因此,吃年饭之前,长辈们要告诉小孩们,做到人人自觉维护“年年有鱼”的局面,以长保家庭富裕幸福、和睦吉祥。


   





        团年饭一般都吃得慢也吃得多,时间拉得很长。有的人家吃上2~3小时不散席。因此,平常有人责怪别人吃饭慢吞吞时,就比喻说他是“吃年饭”-- 慢条斯里的,一点也不性急的。

吃过年饭,天色渐晚,这时家家户户便在堂屋里或烤火房内堆起丁块柴烧起大火,把屋内外所有的灯都点亮。益阳农家流行俗语道:“三十的火,十五的灯”。大年三十(或二十九)没有大火是不成气氛的。守岁到半夜三更甚至黎明鸡叫时,才上床睡觉。待到正月初一清晨时,再燃放鞭炮,大开门户,接纳新年的喜气和财富,称为“开财门”。


     





        拜年是春节期间最普及又极富人情味的传统礼仪。新年伊始,人们扶老携幼,出门走访亲戚朋友。拜年习俗和风格各地不尽相同,但一般于初一上午不走亲友。中午后可以就近走访爷爷奶奶、叔伯婶娘。益阳城乡的平民百姓拜年有个约定俗成的习惯------给亲戚拜年,要根据辈分高低,关系亲疏确定拜年的先后日期。他们认为客人上门拜年来得越早就越受人尊敬。

因此,自古以来就一直承传着这么一句俗话,曰:“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地方。”意思是说,初一这天,一般不走访远门亲戚,只给已分家(居)的父母,祖父母,叔伯等长辈们拜年;初二这天,要出门拜访岳父母大人及岳家亲人;待初三、初四及以后的几天里,就可以去拜访外祖父母,舅父母及其它远门亲戚或朋友了。

因为,在益阳城乡还流传着这么一句家训:“耶亲(意思是说:爹再亲,叔伯是父亲的兄弟,同样要受到尊敬;叔大,娘亲舅大”娘再亲,舅父母是母亲的姊妹,同样也要尊敬,不得有丝毫怠慢,否则认为严重失礼)。因此,做晚辈的,春节期间忙得不亦乐乎,走完岳父母家之后,又要匆匆忙忙赶去给外祖父母、舅父母家拜年,免得老人家不高兴。







        益阳人活泼开朗,喜欢健康有益的活动。每当腊月到来之时,各村各镇的人民群众自行组织起来,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一年一度的春节欢庆活动前的热身活动。有舞狮的,耍龙的,打地花鼓的,各个踊跃积极,主动报名参与。到了正月初三初四,开始走家串门,挨家挨户玩耍。元宵夜,各龙灯花鼓队汇聚到城镇广场,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集体表演赛。内容丰富,多姿多彩,高潮迭起,热闹非凡。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日,称“上元”(古称“上元节”),又叫“灯节”。它是汉民族的传统节日,源于西汉。东汉开始,元宵夜里出现燃灯观赏的习惯。益阳人民在元宵佳节里,节庆活动丰富,且多姿多彩。

元宵节这天,做元宵、卖元宵、送元宵和吃元宵已有千余年历史了。宋代《岁时广记》中称“元宵”为“元子”,唐代又叫做“汤圆”。送汤圆给亲戚朋友,意味着给别人送去美满和幸福。吃汤圆,象征着全家团圆、生活甜美、幸福圆满之意。如今依然盛行如旧。每当进入春节,街头巷尾、购物超市等到处有元宵出售,家家都喜欢购买,人人都喜欢吃。

按照传统习俗,“三十的火,十五的灯”都是少不了的。元宵之夜,家家户户挂彩灯、放焰火,以赏灯为乐。有的单位或街区、村社还制作灯谜。人们边观灯花边猜谜,增添许多快乐兴致,学到许多知识。

益阳还有龙灯花鼓这种地方娱乐文艺形式,盛行于城乡,历史悠久。到了明代基本定格。龙灯花鼓是对布龙、牌灯、地花鼓、鼓乐队这四部分的总称。它们既可独立表演,也可以有机组合演出。在村头、街尾、平地、舞台均可演出,更能走村串户,形式灵活,流动自如。扎红头巾的领队,手舞火流星开路,木炭的火星在空中飞舞,火星飞扬,酷似夜空中群星在飞动,耍流星的目的是镇妖辟邪,既为龙灯花鼓开道,又起到增添节日喜庆的气氛。



零点的钟声马上就要敲响

你们都陪伴在家人爱人身边了吗

益阳海洋城祝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