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正立身,中和养性,中庸处世

 汉青的马甲 2017-02-09


中正立身

 

《周易》: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做人首先要立身中正,正道直行,做事光明磊落。正如《孟子·尽心上》所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中国的太极拳理也讲究立身中正,一定要正。身形正了,气也正。气正精神就提得起、放得下。如果立身不正,劲力就不能顺达,圆转变化就不会轻灵。“中正”有两个关键环节:头顶上悬,尾闾中正。头顶上悬就把精神提起来了,身体就不会萎缩,自然能展开,如果身体拘束一团,就不可能中正。

 

中正立身就是要正心诚意,人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要摆正自己,存心良善,正心诚意。正如太极拳理中所言,身形正了,气也正了,力量就有了。如果我们做人能做到中正立身、正心诚意,也就有了正气、正能量。

 

这种正气,就是文天祥在《正气歌》中所说的: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立身中正,就能养成一股浩然正气,充塞天地河川。

 

 

中和养性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是人养身、养性的第一法。

 

中和,得先中而后才能和,也就是说要达到“和”的状态,得先有“中”这个基础条件。“中”为体,“和”为用,就是说“中”是一样东西,而“和”是这个东西的用途,要想发挥这个东西的作用,你得先拥有这个东西。

 

所有情绪未受周围环境影响而产生波动之前,这是一种中正、平稳的状态;情绪起来了,但是波动的幅度没有过度,在合情合理的范围内,且符合当下的身体、环境状况,是一种自然、健康的反应,这就是中和的状态。

 

中和,表现在人的身体上就是阴阳协调的状态,是最健康的状态。中医认为,人所有的病只有一个原因,就是阴阳不调。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亡失、阴阳离决,这些都打破了人体的“中和”的状态。

 

久视伤血,久坐伤肉,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思则伤神……所以久坐工作学习思考后,走一走,运动一下,对身体和精神大有裨益。脑力劳动耗阴,运动耗阳,动静结合,有利于调节阴阳平衡,使身体保持中和的状态。

 


中庸处世

 

 

中庸处世有三个境界。

 

第一个境界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待人接物,不要心存偏斜,要一碗水端平。话不能说满,事不能做绝,凡是把握一个度,凡是留有余地;话不说满、是不做绝,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这才是成功的做人之道。

 

第二个境界是刚柔并济。刚柔相济,是中庸之道的重要内涵。曾国藩深谙此道,他说:以刚压柔则猛,以柔克刚则巧。曾国藩认为人要想有所成就立得住,主要依靠对刚柔尺度的把握。他说:“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非暴虐之谓也,强矫而己;柔非卑弱之谓也,谦退而已。”

 

第三个境界是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庸》中说“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这是中庸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在人生境界上得到了那个最高的“道”,致广大而尽精微,一切广大精微的学问都得到了,但却最平凡、最简单。由最绚烂而归于平淡,由极高明而归于平凡,这才是真正的成就。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修炼,是一种认识。

 

人生百年,一个“中”字道出了老祖宗修身处世的智慧:中正立身,中和养性,中庸处世。

本文系儒风大家原创,转载须注明:

[ 作者:儒风大家  来源:儒风大家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