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卷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张立行 | 兰意春芳--上海手卷艺术展(第二回)

 陆天艳 2017-02-09




 

手卷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

策展人

张立行


      “兰意春芳”上海手卷艺术展(第二回)经多时酝酿,将于2月11日(元宵节)在虹桥友谊商城“兰意艺术空间”与观众见面。  


      打开中国美术史,我们可以发现,作为其主体的书法、绘画艺术,那些经典的作品,多是长卷的形式。书法方面,王羲之的《兰亭叙帖》、颜真卿的《祭侄稿帖》、杜牧的《张好好诗帖》、张旭的《古诗四帖》、怀素的《自叙帖》、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赵佶的《真草千字文》卷、赵孟烦的《洛神赋》卷……不仅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采用长卷的装潢形制,就是寥寥数十字的陆机的《平复帖》、王羲之的《丧乱帖))、王(王加旬)的《伯远帖》,也被装潢成长卷的形制。绘画方面,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周(日加方)的《簪花仕女图》卷、孙位的《高逸图》卷、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卷、董源的《夏山图》卷、王诜的《烟江叠嶂图》卷、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卷、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卷、李唐的《采薇图》卷、夏圭的《溪山清远图》卷、扬无咎的《四梅花图》卷、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卷、黄公望的《富舂山居图》卷、八大山人的《河上花图》卷、龚贤的《溪山无尽图》卷……同样也都是长卷的形制。


杜牧《张好好诗帖》


      手卷是中国书画艺术特有的表现形式。五千年不断线的中华文明,与绵延无尽的美术长卷形制之间,有着某种微妙的关联。文明的记载形式,不外乎阅读的文本和视觉的图像。陆机有云:“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张彦远说:“记传所以叙其事,不能载其容,赋颂有以咏其美,不能备其象,图画之制,所以兼之也。”都是指视觉的图像即美术与阅读的文本即文献,对于文明的记录、传承、发扬,有着同样的功能却表现为不同的形式。而事实上,不仅中国美术中独有的一个门类书法,既是视觉的图像,同时又是阅读的文本,而且,作为视觉图像装潢形制的长卷形式,正是从阅读文本的形式而来。视觉图像与阅读文本,在中华文明的传承中始终携手并行。



      手卷的传统遗产是如此丰厚。对当下的书画创作者来说,要充分继承手卷的创作传统,掌握手卷固有的创作特性,并有所创新,绝非易事。从某种程度上说,手卷创作比其他的艺术形制更具挑战性。 近年来,手卷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制也为越来越多的普通中国书画收藏者所体认和青睐。而将众多的艺术家的手卷作品汇聚一堂,公开展出,却是凤毛麟角。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去年10月,当 “兰意秋香“上海手卷艺术展(第一回)在“兰意艺术空间”推出时,不少参展艺术家和收藏者对此还有不少疑惑:过往甚少有以手卷为展览主体的艺术展,这样的展览是否有生命力?能否得到人们的喜欢?然而,展览的结果出人意料:不仅书画圈佳评如潮,给予多方面的肯定;而且普通收藏者也予以热捧,大部分参展作品最后都“花落识主”。这充分证明,手卷这一传统的中国书画艺术形制有着其独特的表现力,既可悬挂于墙,也可把玩于案头,可长可短,比一般的艺术样式有更大的收藏回旋余地,以往人们低估了它的艺术魅力。不少收藏者希望能够有机会欣赏和收藏到更为丰富的手卷作品。有鉴于此,“兰意艺术空间”此次再度举办上海手卷艺术展(第二回),以更为开阔的艺术视野、征集到海上画坛更具代表性的艺术家的丰富多元的参展作品,以期满足收藏者的需求。特别是除了常规的艺术策展人,展览还特邀上海著名艺术家、上海书画院前院长江宏担任学术主持人,为参展作品进行严格的学术把关。

                                   




学术主持:江宏

策展人:张立行


参展艺术家:(按姓氏笔画排序)

石禅、江宏、朱敏、朱新昌、孙信一、邬敏敏、沈一波、沈向然、汪家芳、余欣、陈世中、陈强、陈翔、萧海春、韩伍、蔡天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