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肺内影像实变影,抗生素治疗无效,激素治疗部分病灶消散后病情加重,何病?

 渐近故乡时 2017-02-09

患者,女,32岁,农民,2009年2月26日因“咳嗽4个月,发热、咳痰伴呼吸困难2个月”为主诉入院。患者于入院前4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无痰,不伴发热及咯血,当时未系统治疗。入院前2个月因咳嗽加重,咳黄痰,发热,体温达39℃,且出现乏力、气短,于当地医院行肺CT检查示“左肺炎症”,给予“头孢哌酮、阿奇霉素”治疗20天后,咳嗽有所减轻,咳白痰,但仍间断低热,无盗汗,转诊于当地结核病院抗感染、抗结核治疗半月,咳嗽仍不见好转,且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患者于入院前3天再次出现高热,体温39.1℃,咳嗽、咳黄痰,平卧后咳嗽加重,活动后明显呼吸困难。患者在蔬菜大棚内湿热环境劳作10年,无宠物、粉尘及药物接触史。

入院时查体:T:36.9℃,P:109次/分,R:24次/分,BP:110/70mmHg。呼吸促,神清语明,查体合作,步入病房。未见贫血貌,口唇轻度发绀。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结膜无苍白,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无颈静脉怒张,气管居中,左肺叩诊略浊,呼吸音粗,可闻及湿啰音。心音纯,心率109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脏脾脏肋下未触及,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无水肿,四肢活动良好。

入院时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4.0×109/L,N 80﹒1%,Hb124G/L,PLT226×109/L;血气分析PaO245﹒6mmHg,PaCO239﹒5mmHg;支原体抗体1∶320;肝功、肾功、尿常规均正常;痰细菌、真菌、结核菌涂片及培养、肝炎系列、HIV和梅毒抗体均阴性;PPD阴性。肺CT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以左肺为著,左肺可见斑片状渗出改变及实变影,伴支气管充气征(图8‐1‐1)。

图8‐1‐1 入院时肺CT示双肺多发磨玻璃渗出改变及实变阴影,以左肺为著,可见支气管充气征

入院诊断:重症肺炎,Ⅰ型呼吸衰竭。

治疗经过及疾病变化:患者入院后先后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莫西沙星、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并给予吸氧、祛痰对症治疗13天,患者体温降至正常,黄痰消失,但仍咳嗽、咳白痰,呼吸困难症状未缓解。复查:血常规WBC6.1×109/L,N 66﹒2%;血气PaO254﹒2mmHg,PaCO243﹒2mmHg。复查肺CT示肺内病变无明显改善。因患者仍有呼吸衰竭,支气管肺泡灌洗存在风险,家属拒绝故未行该检查。结合治疗反应,诊断“隐源性机化性肺炎?”,试用激素治疗,予甲强龙40mg/d静脉滴注8天,之后序贯泼尼松50mg/d口服。激素治疗第10天,患者咳嗽、呼吸困难症状有所缓解。复查血气:PaO262﹒4mmHg,PaCO238﹒4mmHg。遂出院继续口服激素治疗。激素治疗2个月后,复查肺CT示右肺磨玻璃影明显吸收,左肺病灶缩小(图8‐1‐2)。

图8‐1‐2 激素治疗(2个月)后,肺CT示右肺磨玻璃影有所吸收

再次入院诊治经过:患者于2009年05月25日因“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3天”再次入院。当时口服泼尼松30mg/d治疗中。患者发热38℃,咳嗽、咳白痰,呼吸困难明显加重。查体:T 36﹒5℃,P124次/分,R22次/分,BP120/80mmHg。呼吸促,神清,轮椅推入病房,口唇发绀,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无颈静脉怒张,左下肺叩浊,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湿啰音。心音纯,律齐,余未查及异常体征。辅助检查:血常规WBC7.4×109/L,N 75﹒2%,Hb118g/L,PLT120×109/L;血气分析PaO238﹒7mmHg,PaCO242﹒4mmHg,肿瘤系列:癌胚抗原46.15ng/ml,神经元特异烯醇酶23.89ng/ml,细胞角蛋白19片段8.64ng/ml。肺CT示双肺斑片及实变影较前增多(图8‐1‐3)。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的情况下,进行了支气管肺泡灌洗的检查。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找到瘤细胞(图8‐1‐4)。痰脱落细胞学检查,也找到瘤细胞。患者及家属在确诊后自动退院。

'图8‐1‐3 出院后3个半月,磨玻璃影增多增浓

图8‐1‐4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找到核大、核浆比失调的癌细胞

临床诊断:细支气管肺泡癌(BAC)

【诊治评述】

BAC与其他非小细胞肺癌相比,无论是在易患人群、肿瘤细胞的生长方式和生物学特性、病理组织学结构、影像学和临床表现,还是在对各种治疗的反应和临床转归方面均具有其特有的特征,是肺癌各种类型中最易误诊的一种亚型。

BAC起源于远端的细支气管和肺泡的clara细胞、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和化生的黏液细胞。瘤细胞沿肺泡壁呈伏壁式生长,无间质、淋巴管、血管和胸膜的侵袭,仍保持肺泡间隔正常结构。在WHO的BAC分类中,分为3个组织学亚型:①非黏液型;②黏液型;③混合型。国内学者贾心善报道BAC中非黏液型占84.82%,黏液型占6.25%,混合型占8.93%。

Read报道女性在肺癌中的比例为37.8%,而在BAC中则占到53.8%,提示女性发病率高的特点。细支气管肺泡癌症状不典型,主要为咳嗽,其次为呼吸困难、咳痰、咯血、胸痛、发热,少数患者伴肺外表现或无任何症状。临床上的表现不一,具体与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类型有关。早期及病变局限者,尤其是病灶位于肺外周部,单个结节,不影响叶段支气管者,症状出现晚且较轻,可以起病数月甚至数年无症状,40%~70%的患者因体检或其他原因做肺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有时即便是弥漫性病变,患者仍然可以无症状,并可持续较长时间。发热多为继发性肺部炎症所致。黏液型患者临床上可表现比较特异的大量稀薄泡沫痰。当痰量每日大于100ml时,称为“支气管黏液溢”。有报道典型病例痰量最多为1300ml/d,提示临床医生对该特异症状应予以关注。本例患者有咳嗽、咳痰的症状,痰性状为白痰,间断发热、咳黄痰并伴有血常规白细胞增加,提示合并呼吸道感染,而并未出现上述的大量浆液稀薄泡沫痰。本例最突出的表现是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其病理基础是BAC细胞沿细胞壁生长,并可形成乳头突入或脱落于肺泡腔,造成泡腔阻塞。肺泡间隔因纤维增生而增厚,弥散功能降低。患者死亡原因多为肺内癌细胞播散所致呼吸功能衰竭,与其他类型肺癌造成肺外远处脏器转移迥然不同。以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为首发症状或最主要表现的BAC病例,临床上容易误诊,应予以重视。

国内报道BAC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脱落细胞检查的阳性率为45.45%,而痰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为38.05%,血清或胸水CEA检查的阳性率可高达82.45%。因此,在怀疑BAC时应重视CEA的检测,多次行痰脱落细胞学检查。在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时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将提高BAC诊断的阳性率。本例患者在初次住院时未重视上述检查是造成误诊的原因之一。

BAC影像学分类,可将其分为:局限性磨玻璃影型、单发结节型、多发结节型和实变弥漫型。局限性磨玻璃影型的BAC少见,常容易误诊,应密切进行随访。当发现病灶增大、或出现了一些实性成分、或原有实性成分增大时,应积极进行手术干预。对于结节型病例,应注意分叶征、短细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及内部小空泡征、结节增强征。表现为实变的BAC病例,在实变影中可有较大的支气管充气显影,而较小的支气管多不能显示,呈“枯树枝”征。

另外,肺癌的CT血管成像征,是指行肺增强CT检查时在均匀一致的低密度区内有树枝状的血管影,提示实变型BAC和炎症具有鉴别诊断意义。本例患者肺CT表现为弥漫的磨玻璃影和实变影像,在实变影像中可见“枯树枝”征,但未见CT血管成像征。

本例患者表现严重呼吸衰竭,病情进展快,但部分BAC病例与其他非小细胞肺癌不同,有着惰性发展的趋势。在Hasegawa的一项为期3年的肺癌CT筛查及BAC倍增时间的研究中,纯磨玻璃影倍增时间为813天,混合型磨玻璃影为457天,而实性结节为149天。倍增时间长是部分BAC病例的特征之一,其病程可长达数年甚至十余年。因此,传统观念上鉴别良恶性的倍增时间已受到了挑战,持续随访至关重要。

BAC的误诊率相对较高,结合本病例分析其误诊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因BAC无特异性症状,影像表现多种多样,若临床医生缺乏对其影像学认识,易诊断为常见病或多发病而导致误诊。另外由本病例可见,在BAC的诊断中还应重视BAC与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鉴别。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是指原因不明的机化性肺炎,临床表现亦无特异性,可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其影像学可呈现斑片实变影、结节影、网状影等多种表现。在获得机化性肺炎的病理诊断基础上,结合临床、影像,并排除可能导致机化性肺炎的其他疾病后,方能诊断。本病例肺内影像表现为实变影,抗生素治疗无效,激素治疗使部分病灶消散,疑诊为隐源性机化性肺炎,但此时缺乏病理诊断的证据有可能导致误诊。因此,从本病例得到的经验和教训是临床医生应掌握BAC肺CT表现多样性的特点,积极进行相关检查,诊断间质性肺疾病力争取得病理诊断。

2﹒缺乏对BAC生物学特性的了解,认为糖皮质激素治疗使病灶部分吸收可排除恶性病变,从而导致误诊。BAC病例肺CT磨玻璃影形成的病理基础是肺泡腔内填充的黏蛋白、液体及细胞成分。当黏蛋白和液体重吸收后,可表现为磨玻璃影的消失,而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促进磨玻璃影的吸收。BAC易误诊为间质性肺疾病,若不了解BAC的生物学特性可能导致误诊。如本病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改善,动脉血氧分压升高,肺CT磨玻璃影部分消失,误导临床治疗有效,最终导致误诊。

3﹒忽视肿瘤标记物及脱落细胞学检查。血清及体液CEA对诊断肺癌具有较高特异性,当明显增高时应予以重视。另外,反复多次查痰肿瘤细胞,可能提高检出阳性率,从而避免漏诊和误诊。

4﹒部分BAC病例倍增时间长,当病灶随诊半年或一年无明显变化时,临床医生易误诊为良性病变而中止随诊,最终导致病变发展而贻误治疗时机。了解BAC生物学特性,积极进行诊断干预,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关于BAC的治疗,外科手术是可切除细支气管肺泡癌首选的根治方式。但多数BAC患者由于病变广泛或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化疗成为BAC主要的治疗手段。与传统的腺癌相比,BAC对全身化疗反应差,有效率明显低于其他类型非小细胞肺癌。此外,生物靶向治疗和放射治疗也应用于临床,是晚期患者姑息性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临床经验】

1﹒患者表现发热、咳嗽、咳黄痰、呼吸困难,肺CT示磨玻璃影和实变渗出影,经抗感染治疗体温正常,黄痰消失,但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影像学改善不明显,应警惕BAC的可能。

2﹒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者症状有所改善,磨玻璃影有所吸收,不能排除恶性病变,如BAC。

3﹒对诊断不清的病例,应重视血清或体液CEA的检查,反复查痰的体液细胞学,积极进行支气管镜及灌洗检查,以尽早明确诊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