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类方

 潮州刘医生 2017-02-09
麻黄汤类方(麻杏甘石桂)
 
麻黄、杏仁、甘草 (甘草生用。加荆芥、桔梗,称五拗汤)
麻黄、杏仁、甘草、 桂枝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 (五虎二陈汤、葛根麻黄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桂枝、干姜、人参、当归、川穹 (续命汤)
麻黄、 甘草、石膏、 生姜、大枣 (越婢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 生姜、大枣、文蛤 (文蛤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桂枝、生姜、大枣 (大青龙汤)
麻黄、 甘草、石膏、桂枝、生姜、大枣、芍药 (桂枝二越婢一汤)
麻黄、杏仁、甘草、 生姜、大枣、连翘、桑皮、赤豆(麻连赤豆汤)
麻黄、 甘草、 桂枝、生姜、大枣、细辛、附子 (桂去芍麻附细汤)
麻黄、杏仁、甘草、 薏仁 (麻杏苡甘汤)
麻黄、 甘草、 桂枝、 薏仁、当归、芍药、苍术 (薏苡仁汤)
麻黄、杏仁、 石膏、 干姜、厚朴、细辛、半夏、小麦、五味子 (厚朴麻黄汤)
麻黄、 甘草、 桂枝、干姜、芍药、细辛、半夏、五味子 (小青龙汤)
麻黄、 细辛、半夏、五味子、紫苑、冬花、大枣、生姜、射干 (射干麻黄汤)
麻黄、 甘草、 桂枝、生姜、芍药、白术、附子、知母、防风 (桂芍知母汤)

桂枝、麻黄、甘草、大枣、生姜、石膏、 芍药 (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枝 麻黄、甘草、大枣、生姜、石膏、杏仁 (大青龙汤)
桂枝、麻黄、甘草、大枣、生姜、 杏仁 、 芍药 (麻桂各半汤)
 
(表寒证有肢体疼痛者,配桂枝,无肢体疼痛者,不用桂枝。“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三拗汤 源于 张仲景麻杏甘石汤去石膏,后被《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收录
组成:麻黄(不去根节),杏仁(不去皮尖),甘草(不炙),各等分(30克)。
主治:外感风寒,肺气不宣证,症见鼻塞声重,语言不出,或伤风受寒,头痛目眩,四肢拘急,咳嗽痰多,胸闷气促,无汗,口不渴,苔白,脉浮。
 
麻黄汤
组成: 麻黄(9克) 桂枝(6克) 杏仁(12克) 炙甘草(3克)
主治: 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属风寒表实证者。)
 
麻杏甘石汤
组成:麻黄9克,杏仁9克,炙甘草6克,生石膏24克。
主治:外感风邪,身热不解,寒郁化热,邪热闭肺,咳嗽喘逆,气急鼻扇,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
脉浮而数者。
 
续命汤
组成:麻黄 桂枝 当归 人参 石膏 干姜 甘草各三两 川芎一两 杏仁四十枚
主治:《古今录验》续命汤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越婢汤
组成:麻黄6两,石膏 半斤,生姜3两,大枣15枚,甘草2两。
主治: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者。
功效:发汗利水。
加减:恶风者,加附子1枚(炮);风水,加术4两。
 
文蛤汤
组成:文蛤5两,麻黄3两,甘草3两,生姜3两,石膏5两,杏仁50个,大枣12个。
主治:吐后渴欲得水而贪饮者;兼主微风,脉紧头痛。麻杏甘石汤证越婢汤证又见口渴明显者。
 
大青龙汤
组成:麻黄去节六两, 桂枝二两 ,甘草炙二两,杏仁去皮、尖四十粒,
生姜切 三两,大枣擘二十枚 ,石膏如鸡子大,碎
功用: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主治:外感风寒,兼有里热,恶寒发热,身疼痛,无汗烦躁,脉浮紧。亦治溢饮,见上述症状而兼喘咳面浮者。
 
桂枝二越婢一汤
组成:桂枝(十八铢)芍药(十八铢)麻黄(十八铢)甘草(十八铢)
大枣(四枚)生姜一两二铢,石膏二十四铢
主治: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属外感风寒,内有郁热之轻证。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组成:麻黄6克,连翘9克,杏仁9克,赤小豆30克,大枣12枚,桑白皮10克,生姜6克,甘草6克
主治: 《伤寒论》第262条曰:“伤寒,热瘀在里,身必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加麻附细辛汤
组成:桂枝3两,生姜3两,甘草2两,大枣12枚,麻黄2两,细辛2两,附子1枚(炮)。
主治:寒饮停积,病在“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苔白腻,脉沉迟者。
 
麻杏苡甘汤
组成:麻黄、杏仁、薏仁、甘草
主治:《金匮要略》:“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曰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
可与麻黄杏仁苡仁甘草汤。”扁平疣、湿疹、荨麻疹等。
 
薏苡仁汤 (《奇效良方》卷二。日本汉方载《明医指掌》)
组成:薏苡仁1两,麻黄1两,官桂1两,甘草(炙)1两,当归1两,芍药1两,苍术1两。
主治:中风。手足流注疼痛,麻痹不仁,难以屈伸。寒痹疼痛。
厚朴麻黄汤
组成: 厚朴五两 麻黄四两 石膏如鸡子大 杏仁半升 半夏半升 干姜二两 细辛二两 小麦一升 五味子半升
主治: 咳而脉浮者。证见咳嗽喘逆, 胸满烦躁,咽喉不利,痰声漉漉,苔白滑。
 
小青龙汤
组成: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
主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射干麻黄汤
组成: 射干三两; 麻黄9四两; 生姜四两; 细辛三两; 紫菀三两; 款冬花三两; 大枣七枚; 半夏半升; 五味子半升
主治: 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或胸膈满闷,或吐痰涎,苔白或腻,脉弦紧或沉紧。
 
桂枝芍药知母汤
组成:桂枝四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麻黄二两 生姜五两 白术五两 知母四两 防风四两 附子二枚(炮)
主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金匮要略》
 
桂枝汤类方
 
桂枝、甘草
桂枝、甘草、半夏 (半夏散及汤)
桂枝、甘草、 龙骨、牡蛎 (桂甘龙牡汤)
桂枝、甘草、 生姜、大枣、龙骨、牡蛎、蜀漆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牡救逆汤)
桂枝、甘草、芍药、生姜、大枣、龙骨、牡蛎 (桂枝加龙牡汤)
      甘草、芍药、生姜、大枣、龙骨、牡蛎 白薇、附子 (二加龙牡汤)
桂枝、甘草、芍药、生姜、大枣、厚朴、杏仁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枝、甘草、 生姜、大枣、皂荚 (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
桂枝、甘草、 生姜、大枣 (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甘草、芍药、生姜、大枣、 葛根 (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甘草、芍药、生姜、大枣、 葛根、麻黄、半夏 (葛根加半夏汤)
桂枝、甘草、芍药、生姜、大枣、 大黄 (桂枝加芍药加大黄汤)
桂枝、 芍药、 黄芪、苦酒 (黄芪桂枝苦酒汤)
桂枝、甘草、 白术、附子 (甘草附子汤)
甘草、 生姜、大枣、 白术、附子 (去桂加白术汤)
桂枝、甘草、 生姜、大枣、 附子 (桂枝附子汤,桂去芍加附汤)
桂枝、甘草、芍药、生姜、大枣、 附子 (桂枝加附子汤)桂枝、 芍药、生姜、大枣、 黄芪 (黄芪桂枝五物汤)
桂枝、甘草、芍药、生姜、大枣、 黄芪 (桂枝加黄芪汤)
桂枝、甘草、芍药、生姜、大枣、 人参 (桂枝新加汤)
桂枝、甘草、芍药、生姜、大枣、胶饴、黄芪、人参 (大阳旦汤)
桂枝、甘草、芍药、生姜、大枣、当归(胶饴,生地、阿胶) (当归建中汤)
桂枝、甘草、芍药、生姜、大枣、当归、细辛、木通、吴芋 (当归四逆吴芋生姜汤)
桂枝、甘草、芍药、生姜、大枣、胶饴、黄芪 (黄芪建中汤)
桂枝、甘草、芍药、生姜、大枣、胶饴 (小建中汤,正阳旦汤)
桂枝、甘草、芍药、生姜、大枣 (桂枝汤,小阳旦汤)
桂枝、甘草、芍药、生姜、大枣、黄芩 (阳旦汤)
            甘草、芍药、生姜、大枣、黄芩 (小阴旦汤)
            甘草、芍药、 大枣、黄芩
            甘草、芍药、生姜、大枣、黄芩、柴胡、人参、半夏 (大阴旦汤)
      甘草、 生姜、大枣、黄芩、柴胡、人参、半夏 (小柴胡汤)
桂枝、甘草 干姜 黄芩、柴胡、花粉、牡蛎 (柴桂干姜汤)
芍药、生姜、大枣、黄芩、柴胡、大黄、半夏、枳实 (大柴胡汤)
 
 
            茯苓、五味、甘草、干姜、细辛、半夏、杏仁
桂枝、茯苓、 甘草、 黄芪、防己 (防己茯苓汤)
桂枝、茯苓、五味、甘草
桂枝、茯苓、大枣、甘草
桂枝、茯苓、生姜、甘草
            茯苓、白术、甘草、生姜、大枣、芍药
      茯苓、白术、 生姜、 芍药、附子
      茯苓、白术、 党参、芍药、附子
桂枝、茯苓、白术、甘草
桂枝、茯苓、白术、甘草、 党参
      茯苓、 甘草、干姜、党参、 附子
            茯苓、白术、甘草、干姜
                        白术、甘草、干姜、党参
桂枝、 白术、甘草、干姜、党参
桂枝、茯苓、白术、甘草、附子
桂枝、茯苓、白术、甘草、陈皮、半夏
桂枝、茯苓、白术、 猪苓、泽泻
桂枝、茯苓、白术、甘草、生姜、泽泻
            茯苓、 猪苓、泽泻、滑石、阿胶
桂枝、茯苓、杏仁、甘草
桂枝、茯苓、杏仁、薏仁
桂枝、茯苓、茜草、红花
桂枝、茯苓、桃仁、赤芍、丹皮
 
刘渡舟苓桂剂应用
刘老擅长以“苓桂术甘汤”治“水气上冲”之“水心病”,且灵活化裁运用。
苓桂杏甘汤:治“水气上冲”,水寒迫肺之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
苓桂杏苡汤:治“水心病”兼夹湿浊之邪。心悸气短,咳嗽多痰,头重如裹,胸满似塞,周身酸楚,不欲饮食,小便不利等。
苓桂茜红汤:治“水心病”兼见胸中刺痛,控及后背,血脉瘀阻不通。
苓桂二陈汤:治“水心病”而痰浊多,咳、呕、不寐、头目眩晕不止。
苓桂术甘附汤:治“水心病”而后背恶寒与酸痛。
苓桂术甘参汤:治“水心病”心悸而颤,胸中发空,气不足息,脉弦按之软。
 
阳旦汤 (《外台秘要》卷二引《古今录验方》。)
组成:桂枝9克; 芍药9克; 生姜9克; 甘草9克(炙);大枣12枚(擘); 黄芩6克。
主治:中风或伤寒,脉浮,发热往来,汗出恶风,项颈强,鼻鸣干呕。

二加龙牡汤 《外台秘要》卷十六引《小品方》。
组成: 甘草(炙)6克 芍药12克 大枣4枚(擘) 生姜9克龙骨15克 牡蛎(熬)15克白薇10克 附子6克(炮)
主治: 虚劳病,阳虚外越,多梦失精,心悸气短,潮热汗出,或阴部畏寒,目眶疼痛,头发脱落,及精神不安等。

半夏黄芩类方:
大半夏汤: 半夏,人参, 白蜜
大建中汤: 干姜, 人参, 蜀椒,胶饴
干姜人参半夏丸: 干姜,半夏,人参
附子粳米汤: 大枣, 半夏, 炙甘草,粳米,附子
麦门冬汤: 大枣, 半夏,人参,炙甘草,粳米,麦冬
竹叶石膏汤: 半夏,人参,炙甘草,粳米,麦冬,竹叶,石膏
生姜甘草汤: 大枣,生姜, 人参,炙甘草
小柴胡汤: 黄芩,大枣,生姜,半夏,人参,炙甘草, 柴胡
半夏泻心汤: 黄芩,大枣,干姜,半夏,人参,炙甘草, 黄连
黄连汤: 大枣,干姜,半夏,人参,炙甘草,桂枝,黄连
六物黄芩汤 黄芩,大枣,干姜,半夏,人参, 桂枝
干芩连参汤: 黄芩, 干姜, 人参, 黄连
旋覆代赭汤: 大枣,生姜,半夏,人参,炙甘草, 旋覆,代赭
泽漆汤: 黄芩, 干姜,半夏,晒参,生甘草,桂枝,泽漆,紫菀,白前

乌梅丸:乌梅300枚,桂枝6两,细辛6两,干姜10两,炮附子6两,
                蜀椒4两,人参6两,当归4两,黄柏6两,黄连16两
               (连柏桂人当细辛,附子干姜椒乌梅)
干姜 黄柏(黄芩) 黄连 人参——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桂枝 乌梅(芍药) 细辛 当归——当归四逆汤
蜀椒 干姜 人参(胶饴)——大建中汤
附子 干姜(甘草)人参——四逆加人参汤
 
柴胡类方:
抑肝散: 柴胡、白术、当归、茯苓、甘草、川穹、钩藤
逍遥散: 柴胡,白术,当归,茯苓,甘草,白芍,生姜,薄荷
枳实芍药散: 芍药、枳实
排脓散: 芍药、枳实、桔梗、鸡子黄
四逆散: 柴胡,白芍,枳壳,甘草
八味解郁汤: 柴胡、白芍、枳壳、生甘草、姜制半夏、厚朴、茯苓、苏梗或苏叶、生姜或干姜
八味活血汤: 柴胡、白芍或赤芍、枳壳、生甘草、当归、川芎、桃仁、红花
柴胡疏肝散 柴胡,白芍,枳壳,甘草,香附,川穹,青皮,栀子
柴芩温胆汤: 柴胡、黄芩、陈皮、茯苓、竹茹、半夏、枳壳、甘草
柴葛解肌汤: 柴胡,黄芩,大枣,生姜, 甘草,干葛,芍药,羌活,白芷,桔梗,石膏
小柴胡汤: 柴胡,黄芩,大枣,生姜,半夏,人参,炙甘草
柴胡加芒硝汤: 柴胡,黄芩,大枣,生姜,半夏,人参,炙甘草,芒硝
柴胡加龙牡汤: 柴胡,黄芩,大枣,生姜,半夏,人参, 桂枝,
茯苓,龙骨,牡蛎,大黄,铅丹
柴胡去夏加蒌汤: 柴胡,黄芩,大枣,生姜, 人参,炙甘草,瓜蒌根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黄芩, 干姜, 炙甘草,桂枝,
花粉,牡蛎
柴胡桂枝汤: 柴胡,黄芩,大枣,生姜,半夏,人参,炙甘草,桂枝,
芍药
大柴胡汤: 柴胡,黄芩,大枣,生姜,半夏, 大黄,
芍药,枳实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黄芩,大枣,生姜,半夏, 炙甘草,
 芍药
半夏泻心汤: 黄芩,大枣,干姜,半夏,人参,炙甘草,
黄连
旋覆代赭汤: 大枣,生姜,半夏,人参,炙甘草,
 旋覆,代赭
泽漆汤: 黄芩, 干姜,半夏,晒参,生甘草,桂枝,
泽漆,紫菀,白前
 

柴胡剂的应用概述——胡希恕

          仲景书中以柴胡为主要的配方共八首,其中柴胡加芒硝汤,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汤,柴胡桂枝汤,柴胡龙骨牡蛎汤四者,皆属小柴胡汤的加减方,兹所讨论者,为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四逆散等四主方依次述之于下。


      一、小柴胡汤方
      
        柴胡24克 黄芩9克 人参9克 半夏12克 炙甘草9克 生姜9克 大枣4枚
    
      方解:柴胡苦平,本经谓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可见是一舒气行滞的解热药而有治胸胁苦满的特能,方中用为主药,佐以黄芩除热止烦,半夏、生姜逐饮止呕,复用人参大枣甘草补胃气以滋津液,病之所以内传少阳,主要是胃气不振于里,气血不足于外也,补中滋液,实此时驱邪的要着,徐灵台曰: “小柴胡汤之妙在人参”,即指是也。
    
      有关仲景书中的论治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热寒,胸肋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由以上的说明,则小柴胡汤为病自太阳传少阳的主治方,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即其主要的适应证,此外有以下之情况者,均可用之。
1、太阳病,脉浮细,嗜卧,而胸满胁痛者。【此条最重要。有外邪,正气(机能)不足,加上“少阳类症候”】
2、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
3、妇人热入血室证,经水适断,续得寒热,发作有时者。
4、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
5、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
6、呕而发热者。
7、诸黄腹痛而呕者。
8、新产妇人昏迷而痉,大便硬,呕不能食者。

        (一)小柴胡加石膏场:原方加生石膏30一100克,煎服法同原方。
          此为日常服用的良方,无论感冒流感以及其他急性传染病,表虽解而高热不退,其人呕逆不欲食,胸肋满,口舌干,或口鼻如冒火,或头痛如裂,或眩晕者,用之则立验,并以本方屡愈小儿肺炎,即未满月的婴孩,以奶瓶频频饮之,亦得奇效,他如腮腺炎,淋巴腺炎,乳腺炎等多属本方证。总之,凡有小柴胡汤证,而口舌干燥,或渴,舌白苔者均可用之,具体细节难为一一列举也。
  
      (二)小柴胡加芍药汤:原方加白芍12一18克,煎服法同原方。
          治小柴胡汤证而腹急痛者,痢疾多此证,口舌干燥者宜更加石膏,里急后重者宜加大黄。
      
      (三)小柴胡加桔梗汤:原方加桔梗9克,煎服法同原方。
            治小柴胡汤证而咽痛,或咳痰困难者,若口舌干燥更加石膏,扁桃体炎多本方证,宜注意。
  
        (四)小柴胡加吴茱萸汤:原方加吴茱萸9一12克,煎服法同原方。
        治小柴胡汤证头痛头晕而呕吐剧甚者,若口舌干燥者,宜更加石膏。
    
      (五)小柴胡加桔皮汤:原方加桔皮20—45克,煎服法同原方。
          治小柴胡汤证而呕逆或干嗽者,小儿百日嗽可增量大枣有验。

      (六)小柴胡与葛根汤合方:小柴胡汤再加葛根12克,麻黄、桂枝、白芍各9克即可。先煮麻黄葛根一二沸去上 沫,再内余药煎取一杯温服。
        治小柴胡汤证与葛根汤证同时出现者。剧重的感冒,初发病时每见此合方证,喘家被外感诱发者亦常见此证,口舌干燥者宜更加石膏。
  
      (七)小柴胡汤与小陷胸汤合方:取二方药味合为一方,煎服法同小柴胡汤。
        治小柴胡汤证与小陷胸汤证同时出现者,肺病、肺结核多见本方证,咳呕者更宜合用泻心场,骨蒸劳热者,可兼与黄连解毒丸。
  
      按:小柴胡汤的加减或合方,均不止于此,兹仅略举常见者数则以供参考而已。

        二、大柴胡汤方
        
        柴胡24克 黄芩9克 芍药9克 半夏12克 生姜10克 积实10克 大枣4枚 大黄6克 水煎温服。

        大柴胡汤为少阳阳明并病的治剂,除柴胡证外,而心下急,痞硬,按之痛,为应用本方的要征。

        有关大柴胡汤常用的加味和合方

        (一)大柴胡加石膏汤:于原方加生石膏30—100克,煎服法同原方。
            治大柴胡证,而口干舌燥者,外感表解而高烧不退,虽现柴胡证,若心下痞塞,大便燥,舌黄苔者已非小柴胡加石膏所能治,则宜本方主之。此二方证均常见,宜注意。

        (二)大柴胡加芒硝场:于原方加芒硝10克(分二煎冲化),治大柴胡汤证,发潮热而谵语者。
      
      (三)大柴胡加桔皮汤:于原方加桔皮12克,治大柴胡汤证心下逆满,呕逆甚者,伤食多见本方证。
  
      (四)大柴胡汤与葛根汤合方:于原方加葛根12克,桂枝麻黄各9克即是,煎服法同葛根汤。
            治太阳少阳并病而有大柴胡汤证和葛根场证者,哮喘常有本方证,口干舌燥者,宜更加石膏。

      (五)大柴胡汤与桃核承气汤合方:于原方加桃仁10克、桂枝、甘草、芒硝各6克即是,水煎汤成,去滓内芒硝3克更上火微沸,温服。
          治大柴胡汤证与桃核承气汤证合并者。
    
      (六)大柴胡汤与桂枝茯苓丸合方:煎服法同大柴胡汤。
            治大柴胡汤证与桂枝茯苓丸证合并者。
  
      (七)大柴胡汤与大黄牡丹皮汤合方:于原方加桃仁9克,牡丹皮10克,冬瓜子、芒硝各12克即是,水煎汤成,去滓内芒硝6克更上火微沸温服。
        治大柴胡汤证与大黄牡丹皮汤证合并者。

        按:以上三方虽均以大柴胡汤合以驱瘀药,主治略同,但前二方以为桂枝则偏于治上,应用于头脑心肺诸病的机会为多,后方以有冬瓜子则长于治痈肿、兰尾炎、胆囊炎、胰腺炎等。若疯狂、癫痫、脑震荡、脑血管病、心血管病、以及瘀血性哮喘等多前二方证,适症选用之无不应手取效,若口舌干燥者,均宜加石膏,此皆日常不可缺少的良方,应用的机会颇多,以上不过略举其要耳。

      (八)大柴胡汤与菌陈蒿汤合方:于原方加菌陈18克,栀子10克即是,煎服法同原方。
            治大柴胡汤证而并发黄疸者,急性传染性肝炎多见本方证,宜注意。


        三、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柴胡24克 桂枝9克 干姜6克 栝楼根12克 黄芩9克 牡蛎9克 炙甘草6克 水煎服。

        有关仲景书中的论治
        伤寒五六日,己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按:此微结即不似大陷胸汤证的结如石硬,亦不及大柴胡汤证的心下急,而只心下微有结滞感耳。本方治疗确有捷效,但用时宜根据上述证候,我常用本方,深有体会,凡久病津血不足,有柴胡证,疲乏无力而温者,概属本方证,尤以下述合方更为常用良方。
    
        柴胡桂姜汤与当归芍药散合方:
    
        柴胡24克 桂枝9克 干姜6克 栝楼根12克 黄芩9克 牡蛎9克 炙甘草6克 白芍18克 当归9克 川芎9克 茯苓12克 苍术10克 泽泻18克 水煎温服。
      
      治柴胡桂姜汤证与当归芍药散证合并者,常以适证运用于慢性肾炎、红斑狼疮,贫血病等均有良效。 长期的无名低烧用之尤验。屡用本方加吴茱萸治剧痛的青光眼得奇效。慢性肝炎见本方证亦多,肝区疼可加王不留行,增量甘草治之。肝功不正常宜加丹参、菌陈。

          四、四逆散方
  
        柴胡 白芍 积实 炙甘草各等分
      上四味为细末,白饮和服3—6克。各药取6一12克作煎剂益佳。

        方解:此为芍药甘草汤与枳实芍药散合方更加柴胡所组成,故治芍药甘草汤与积实芍药敬的合并证而有柴胡证者。

          按:实践证明,本方证的四逆甚少见,据所经验,只若胸胁烦满,心下痞塞,形似大柴胡汤证,不呕而不宜攻下者概可用之。
    
          常用之加减方和合方
          (一)四逆散加龙骨牡蛎:于原方加龙骨牡蛎各12克,水煎温服。
                治四逆散证胸腹动悸而烦惊者。倍芍药量,治阳萎有验。
  
          (二)四逆散与桂枝茯苓丸合方:于原方再加桂枝、桃仁、丹皮、茯苓各9克即是。
                治四逆散证桂枝茯苓丸证合并者,后世血府逐瘀汤的适应证大都宜本方。脑心血管(病)不可下者也有与本方的机会。心绞痛者更宜合用半夏栝楼薤白汤,或更加生姜。

        (三)四逆散与当归芍药散合方:即于原方加当归、川芎、茯苓、苍术各6克,泽泻12克即是,水煎温服。
            治四逆散证与当归芍药散证合并者,此和上述柴胡桂姜汤与当归芍药散的合方均属治慢性肝炎的要药,胸胁满、微结、身无力,渴而大便干者宜前方。胁下满、心下痞塞,大便溏者宜本方,余则大同小异。若噫气不能食者,宜加人参、桔皮、生姜。肝区痛加王不留行;肝功不正常加丹参、茵陈同前法。
  
          病例举要
    
          刘××,男,37岁,工程师。素不信中医,更不喜中药。初患感冒发烧,经西医注射服药不已,续即头痛如裂,日夜呼叫不得眠,以至亲关系乃亲往探视,诊脉弦数,胸胁苦满,心烦口干,头痛难忍,与小柴胡加石膏汤,服已即愈,此后笃信中医,后患肺结核,始终经我医治而愈。
    
        王××,女,55岁,家庭妇女。从汽车坠下,住某医院一周始终昏迷呕吐,抽验骨髓结果:脑有积水微量出血,后转另一医院,认为不能速愈,今回家疗养。后乃邀我往诊,脉弦实有力,舌苔黄厚,二便不利,余如上述,与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服一剂自能活动,与食已不吐,但仍头痛晕,继服七八剂诸证尽已,无任何后遗证。
    
          刘××,男,63岁。一周前发高烧,近日发黄,小便黄赤,两胁胀满,恶心,舌红脉弦滑数,检查肝功能:GPT 219、黄疽指数20。与大柴胡场合茵陈蒿汤,服七剂黄退,20剂诸证已,肝功正常。
    
        田××,女,20岁,本院学生。以哮喘住院,发烧,喘鸣,胸胁满,口舌干,脉浮弦数。与大柴胡葛根场合方加生石膏,服一剂喘平。

          胡××,女,22岁,73l医院会诊病人。慢性肝炎多年,肝功一直不正常。近查肝功:GPT 2810单位。症见肝区痛,大便燥结,先与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加丹参、茵陈,服6剂后症缓,因便仍干改服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连服10余剂GPT降至500单位。又改服大柴胡汤合大黄牡丹皮场加茵陈10数剂,肝功恢复正常。
    
        李××,女,32岁。经××和××医院确诊为红斑狼疮,因用短期激素治疗不效,经入介绍来诊。症状不规则发烧,面部、背部红肿如牛皮癣样皮肤病变,兼有颈项腰背疼。血象变化亦明显。与柴胡桂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合方加石膏45克。病人药后有效,故连服30余剂后复诊。面部、背部红班基本消失,血象正常。不规则发烧,颈项腰背痛已消失。
——————————————————————————————————————————

先师(陈慎吾)临床擅用经方,尤其对小柴胡汤临床运用有独到之处。除少阳病外,尚有内、外、妇、儿各科杂病,每用必效,人所公认,堪称一绝。因其理论基础之坚深,临床经验之丰富,今特介绍如下,以利后学。
  一、小柴胡汤治疗外感热病。不论是《伤寒论》所说之少阳病,还是今天所说的病毒引起的流感、肺炎、腮腺炎等等,只要见到少阳病的主证、主脉皆可用之,疗效显著。如果是高热不退,可加生石膏、金银花、板兰根等清热解毒之品。
  小柴胡汤亦为治疗小儿病常用之方,因幼儿为稚阳之体,但脾胃之气又尚未充实,故多见小柴胡汤证。该方祛邪而不伤正,小儿肺炎用此方加石膏、杏仁、桔皮;若大便不通者,可加枳实、瓜萎以通腑气。百日咳者,加竹茹、茯苓、青陈皮、桔梗;消化不良者,可加枳实或枳壳。小儿发热之时易使阴血不和,常加一味芍药以和之。
  小柴胡汤治疗各科杂病其有效病例,数不胜数,仅以数例说明。肺结核以本方加桔梗、丹皮、当归、芍药等;咳血者可加茅根、阿胶清热凉血育阴之品。心痛者(狭心症)以本方加桅子、香豉清热解郁。有胸水者,本方与大陷胸汤或小陷胸汤合方治疗气郁水热互结之证。在治疗肝、胆、胰疾病方面,用本方更有奇效。解放初期先师在华北中医实验研究所及中医研究院工作时治疗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硬化腹水患者,用本方加减均获良好效果、急性肝炎兼有黄疸的,多证见口渴、小便不利、黄疸、腹胀满等,用本方与茵陈蒿汤或五苓散合方。若是无黄疸型肝炎,就用小柴胡汤随证加减皆效。血虚型的慢性肝炎证见口苦、胸满、食少、呕吐、心烦、胁下痞硬、腹部喜按时,用本方合当归芍药散治疗。若是血瘀型的慢性肝炎,证见口苦、心烦、胸腹满痛拒按时,用本方合桂枝茯苓丸治疗。两胁疼痛较剧时,加香附、郁金或元胡;腹胀满重时,加厚朴。其余随证加减。肝硬变腹水,腹水去后,多用小柴胡汤以善后调理。这种治法疗效还是满意的,在1957年时经过随访治愈率在80%以上。治阿米巴性肝脓疡用本方加鸦胆子。
  胆与胰疾患两降下痛,其属于阳热性者,基本用小柴胡汤加减。
  外科病,如瘰疬患者,用本方加海藻、昆布、牡蛎等软坚散结;乳疮重者用本方合小金丹或犀黄丸消症散结,轻者用本方加赤芍、丹皮、芒硝、当归、桃仁活血化瘀。
  五官科病,如少阳耳聋可单用小柴胡汤,若兼有水气上冲者可苓桂术甘汤合方。目赤甚或红肿,本方加生石膏。鼻渊证用本方加桔梗、辛夷、薄荷辛透开窍。口腔糜烂、咽喉肿痛,用本方与桔梗汤合方,或加生石膏,或加桅子等,皆可奏效。
  至于妇科病除可治热入血室外,若是由于肝胆情志不遂引起的气血不和,血虚或血瘀的亦多用本方随证加减。
  二、犬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为小柴胡汤证兼里有热者设,其治疗范围最高到头部。如因脑瘤而发癫痢,用本方加活血化瘀之品;中焦可治肝、胆、胰疾患,如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炎、急性肝炎等等;在治疗肠梗阻中也取得满意疗效。但在使用本方时必须与三承气汤证,大、小陷胸汤证相区别,但又往往与这些方剂合用。下焦可治湿热下注及下利等证,临床也取得满意疗效。虽然大柴胡汤能治上、中、下三焦之病,但仍以心下急、郁郁微烦,呕不止为其主证,其病机仍是三焦气化不利所致。
  三、柴胡桂枝汤,为一调气血、和营卫之方。具有了小柴胡汤,桂枝汤两方的作用,此处不多作介绍。
  四、柴胡桂枝干姜汤治小柴胡汤证而有脾阳虚,及心阳虚、阳虚不能化气、水湿内停之人。先师用一句话总括为“少阳证有阴证机转之人用之”。此方法为治上焦阳气郁结而又兼有阳虚水停,或是脾虚下利等可以随证加减。为治疗慢性肝病,肝硬化腹水、心脏病等开拓了新的治法。
  五、柴胡加龙骨牡蛎救逆汤为治疗阳热性发狂证有效之方。
  六、四逆散列在少阴篇,因其见气郁四逆也。本方或证甚多,正说明三焦气郁所致影响之原因。此方用途甚广,可以在气郁的基础上随证加减。
  以上七方为柴胡剂,但随证加减后已不仅七方,这是在遵循仲师的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病案举例如下:
  1.四逆散加味治疗急性胰腺炎
  一妇女,30余岁,上腹部疼痛,胀满,痛甚时四肢发凉,疼痛不能平卧,发热,呕吐,大便干,小便黄、量少,气短,舌苔黄、脉细数。化验:淀粉酶168单位,白血球13600,体温39℃以上。该患者因阳气郁结于中则腹中痛,阳气郁不能达于四肢故肢冷,气郁而使胃气上逆故呕吐。用四逆散加竹茹、半夏、香附、郁金解郁和胃。一剂后疼痛减轻,但未大便。原方加厚朴、大黄,再进一剂,服后疼痛除,仍未大便。原方加芒硝三钱,服后大便通畅,诸症皆除,化验亦正常。
  2.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肝硬化腹水症
  丁xx 男 7岁 初诊日期:1962年2月2日。该患者肝大肋下4厘米,伴有腹水,北诊为肝硬变。
  诊见面色萎黄,心烦,喜呕,不欲食,短气,大便带血二日一行,小便短少,腹胀大,青筋暴露,脐凸、脐下痛,手凉时自发热,暮则头痛甚,舌润两边厚腻,中心斑剥,脉左细数,右芤。
  辨证:该证邪实而正虚,不可补虚。腹水已成而青筋毕露,夜重昼轻,便血,邪实病血,破瘀为急,实邪去,则正自复。惟久病缓攻,急则生变。拟先以柴胡桂枝汤疏肝开郁,调理气血、加当归芍药散理血散瘀,兼服鳖甲煎丸以散血积。使气血稍和,攻破之法不能除外。
  此方服之后改用小柴胡汤与血府逐瘀汤合方。至62年4月13日来诊诸症皆轻,但腹仍胀大,在原方基础中加茯苓、白术。服药至5月8日食欲佳,小便量多,腹胀已轻7月20日已无症状,只是舌苔斑剥,肝大,以小柴胡汤加鳖甲煎丸善后调理。63年7月痊愈入学。
  3.大柴胡汤加味治疗肠癌症
  在58年时一男孩名钟小毛,年6岁,在xx等医院诊为肠癌。当时并无治法。其父带来门诊服中药。诊其腹部硬满疼痛,拒按,食少,胸满,呕吐,大便坚。即用大柴胡汤加苡仁70克及芒硝。服药十剂后能食,病情好转。连续服用三月以上,自觉症状均除,身体见胖。又到xx等医院复查,癌症病愈。
  4.大柴胡汤与大承气汤治腹满痛证
  在56年时,一患者经医院检查为肠梗阻症,必须手术治疗,患者不愿,来中央卫生研究院诊治改服中药。患者呕吐不止,心下急,腹满烦甚,根据《伤寒论》大柴胡汤的辨证,与以大柴胡汤原方施治,并无增减,服后呕吐止,心下急亦愈;只是腹满未除,大便未通,烦躁不安,午后潮热,凭此证投以大承气汤,少量频服。服后大便通,随便有蛔虫数十条,一剂知,三剂愈。
  由以上举例及方剂加减后可见柴胡剂治疗病种甚多,是否用此方剂什么病都能治疗呢?笔者介绍一个个人失败的病例供大家参考借鉴:
  该患者四十多岁,男性,患糖尿病已多年1960年初又得肝炎。就诊时五月天气,仍穿着棉鞋及棉套裤。当时血糖、尿糖皆偏高,时有腰酸痛。近得肝炎又见不欲饮食、厌油腻,欲呕吐、胁下时胀痛,心烦、口苦、目眩,脉弦等证。初诊认为是小柴胡汤证具备,此为卒疾,虽有阳虚之证,为痼疾。应先治卒疾后治痼疾,即投以小柴胡汤原方。三剂后,小柴胡证未减反增恶寒及便溏。考虑再三认为应用兼治之法,即仍服用小柴胡汤加服桂附地黄丸。三日后仍不效。遂请教先师如何处理,师日:虽有柴胡证,但阳虚于下,命门火衰,无阳以通三焦之气,用柴、芩反克元阳,此犯虚虚之戒,当服桂附地黄丸以消阴翳。服后当即能食,火生土也。连服数月后两病皆愈。由此病例说明服用柴胡剂时,必须注意到是在少阳病提纲的基础上,抓住病机,抓住主证,用此方宣通上焦,津液滋润于下焦,达到调和中焦为治。
  北京中医杂志1987年第一期
  ------------
  刘渡舟教授对小柴胡汤的理解与应用探微
  原载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年7月第4期刘渡舟教授(1917-2001年)是我国已故名老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首批博士生导师。刘老临证喜用经方,擅用经方,对小柴胡汤的应用尤为得心应手,并加减出了一系列柴胡类方和“古今接轨方”(注:刘老把仲景方与后世方结合应用的方剂称之为古今接轨方),临床应用频率之高,令我辈叹为观止,并常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笔者有幸跟随刘老攻博侍诊三载,得闻先生对本方机理之阐释,得睹先生临证疗效之神奇,受益匪浅。此仅就导师对小柴胡汤的理解与运用介绍如下,以就正于同道,并以此表示对恩师之怀念。
  1 尊经旨 阐“升降出入”  广“推陈致新”
  小柴胡汤在《伤寒论》中是治疗少阳病之主方,具有和解少阳的作用。后世发挥其用,广泛施治于临床各科,究其原因,不外乎本方具有解郁功能。刘老认为,《伤寒论》治郁之法甚多,如栀子鼓汤治疗火郁;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治疗水郁;茵陈蒿汤治疗湿热郁;瓜蒂散治疗痰郁等。然而,以上治郁之法皆就事论事而比较局限,故其使用较隘。惟小柴胡汤之治气郁,纵横捭开,升降出入,无所不包。
  升降出入是人体气机运动的基本形式,《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帝曰,不生化乎?岐伯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天地相召的“生化”之气,主宰着物质的运动,在人与动物,则为生长壮老已,在植物,则为生长化收藏。物质运动的目的,用现代语言讲,就叫做“新陈代谢”,生化正常,则气机的升降出入有序,新陈代谢旺盛,人体就健康,若病亦易于恢复;反之,人体即发生疾病。
  对于柴胡的功能,《神农本草经》明确提出了其具有“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的作用。刘渡舟教授认为,研究仲景《伤寒论》,论其药性时当以《神农本草经》为准,不可以后世本草之论强释仲景之方。后世虽然认定柴胡有和解少阳、升举阳气和疏肝解郁三大作用,然《本经》明言“推陈致新”,其实际意义也就是能够推动人体的新陈代谢。基于以上两经之论,刘老提出了柴胡治疗疾病的三大特点:第一,它能开郁畅气,疏利肝胆,通利六腑,推陈致新,调整气机的出入升降;第二,对木郁则能达之,火郁而能发之;第三,独具清热退烧的特殊功能。所以,柴胡治疗疾病,既适用于外感,又能治疗多种内伤杂病。既能治疗肝胆疾病,也广泛适用于它脏之恙,此亦《内经》“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之内涵所在,也是刘渡舟教授临床喜用柴胡类方的原因所在。
  2 临证时 主但见一证 擅灵活加减
  刘老喜用柴胡,擅用柴胡,充分体现了其为医上溯岐黄之经,精通神农之药,中合长沙之论,下逮诸家之说,并有自己数10年之临床体会。对于小柴胡汤的应用,外感病重其和解少阳,疏利肝胆,通达内外之功;内伤杂病则倡其开郁调气,以利气机升降出入之枢。临证之时,主张“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处方时,以原方为多,但也提倡灵活加减,并创系列柴胡类“古今接轨方”,使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范围大大扩展,为经方治疗现代疾病提供了一种新模式,值得后人借鉴。
  在应用小柴胡汤时,刘渡舟教授仅仅抓住本方是少阳病主方之特点,只要见到“口苦”一证,必用柴胡类方,此笔者侍诊3年之心得。问之,先生则曰“小柴胡汤,少阳病主方也。少阳诸证,以口苦为第一证。”思之,此刘老从少阳病提纲证“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悟而得之。又阅读《伤寒论十四讲》,在书中第三讲“试论六经为病提纲证的意义”一文中,刘老写道:“少阳病的提纲证,而以口苦在前,咽干,目眩在后,反映了口苦在辨证中的重要性。《内经》说:‘火之味苦’。然它经之火,甚少口苦,唯肝胆有火,则多见口苦,故口苦反映少阳的邪热有现实意义。”所以,以笔者之见,刘渡舟教授论“但见一证”,当以口苦为先。
  刘渡舟教授常用之小柴胡汤加减系列方甚多,如治疗外感发热的柴胡石膏汤(柴胡、黄芩、半夏、党参、炙甘草、生石膏、连翘、枳壳、桔梗、生姜、大枣),本方退热其效如神,3剂之内多能热退病愈,刘老称之为中药的“阿司匹林”。而在内伤杂病的治疗中,其应用于肝病最多,以小柴胡汤加减出了一系列治疗肝炎的方剂,如治疗肝病气分湿热毒邪的柴胡解毒汤(柴胡、黄芩、土茯苓、凤尾草、草河车、半夏、土鳖虫、茜草、苍术、海螵蛸、叶下珠),治疗肝病血分的柴胡活络汤(柴胡、黄芩、土鳖虫、茜草、红花、泽兰、当归、白芍、草河车、茵陈、凤尾草、白术、海螵蛸),治疗肝脾肿大的柴胡鳖甲汤(柴胡、黄芩、党参、甘草、半夏、生姜、红花、茜草、鳖甲、牡蛎、干姜、土鳖虫)等,均经临床验证疗效颇佳,体现了刘渡舟教授重视气机升降出入的学术思想。
  3 倡合方 创古今接轨 尽柴胡之功
  刘渡舟教授于《伤寒论》研究方面,颇具功底,堪称当今研究仲景学说的泰斗。晚年有古今接轨论、方证相对论、火证论、水证论、湿证论问世,被称为其老年五大论。以余之见,五论之中,以古今接轨论为其最得意之作,其临床实践也最成功,尤其是柴胡类古今接轨方甚多。与后世方的接轨应用,大大扩展了小柴胡汤的临床使用范围,使本方的临床功效发挥得淋漓尽致,此刘老深研仲景学悦,境界之所至。现略举数例,以资说明。
  3.1 小柴胡汤与越鞠丸接轨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方: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炙甘草、大枣。功能和解少阳,治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妇人热入血室,及疟疾等证。越鞠丸,出自《丹溪心法》方:苍术、香附、川芎、神曲、炒栀子。能治疗气、血、痰、火、食所致之郁结,消化不良,胸脘痛闷等证。导师刘渡舟教授认为:小柴胡汤善治两胁苦满,能疏理肝胆之郁,而侧重于“横’;越鞠丸畅气舒胃,善治胸脘痛闷,而侧重于“纵”。两方接轨,则互相为援,而有纵横捭开,疏肝和胃,解郁开结,畅行三焦滞结,无往而不利,为接轨方最理想之法也。临床用于治疗郁证、胃病疗效惊人。
  3.2 小柴胡汤与平胃散接轨
  平胃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此方功能燥湿运脾,行气导滞,平胃中之腐,消脘腹之胀满,对嘈杂反酸,恶心呕吐,心下痞满,凡舌苔白厚腻者,其疗效如神。小柴胡汤与平胃散接轨,古人亦有先例,叫做“柴平煎”。小柴胡汤善治肝胆气火之郁,平胃散以利气消满、苦温燥湿为长,两方接轨,则疏肝和胃而使肝胃两顾,临床治疗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属于肝胃不和型者效佳。
  3.3 小柴胡汤与霍香正气散接轨
  霍香正气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霍香、大腹皮、白芷、茯苓、紫苏、陈皮、苍术、白术、厚朴、桔梗、半夏、生姜、大枣。本方治疗风寒暑湿杂邪,山岚瘴气,内伤饮食,憎寒壮热,头痛呕逆,胸满腹胀,痰嗽气喘,霍乱吐泻,疟痢,不服水土等证。两方合用,对于肝胆气郁而见舌苔异常厚腻,湿浊胶着者,有立竿见影之效。临床治疗肝炎、胃炎符合上述病机者。
  3.4 小柴胡汤与温胆汤接轨
  温胆汤,出自《千金要方》,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生姜、炙甘草、茯苓组成。本方清胆和胃,除痰止呕,治痰热扰动之心烦不寐、胸满、口苦、惊悸等证。两方接轨,既能疏解气郁,又能清热化痰,对于气郁痰火所致的失眠、精神病等均有较好疗效。
  3.5 小柴胡汤与黛蛤散接轨
  黛蛤散,出自宋代民间验方:服壳蛤、青黛研成细末,每服9-15g,布包,水煎服。此方治疗木火刑金,咳痰带血,咽喉不利,头晕耳鸣,胸胁作痛,每见于妇女,服之多效。木火者,肝胆之郁火也,小柴胡汤疏肝利胆,肝胆舒畅则郁火不生,乃治本之法也;黛蛤散清泄肝肺二经之火,为治标之法也。两方接轨,则标本兼顾。
  3.6 小柴胡汤与三甲散接轨
  三甲散,出自《瘟疫论》方:鳖甲、龟板、穿山甲、蝉蜕、牡蛎、当归、白芍、甘草、土鳖虫。此方脱胎于《金匮要略》之鳖甲煎丸,具有软坚消癥,治疗肝脾肿大,两胁痞坚,络脉瘀阻,气血瘀滞等证,须久服而方有效。两方接轨,一者理气郁而畅肝气,一者行血瘀而消癥瘕,合用则对肝病由气及血,肝脾肿大有明显疗效。本方也是刘老柴胡鳖甲汤之前身,临床多用于治疗肝硬化。
  3.7 小柴胡汤与四磨饮子接轨
  四磨饮子,出自《济生方》:人参、槟榔、沉香、乌药。此方功能下降逆气,顺气扶正,治疗正气素虚,而又肝气横逆,上犯肺胃而见气逆喘息,胸膈不舒,烦闷不食等证。导师治疗肝胆气郁疾患,又见气之上逆甚为猛烈,或呃、或喘、或呕、或胸满不食等证,乃用“柴磨接轨”之法,用之多效。
  3.8 小柴胡汤与四物汤接轨
  四物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当归、川芎、白芍、熟地。此方有补血养肝作用,治疗妇女血虚造成的月经不调,头目眩晕,偏头作痛,脐腹疼痛,崩中漏下。肝藏血,以血为体,以气为用。如果属于肝胆气郁,气郁火生的口苦胸满则用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治在气分而不涉及血分;如果肝病由气及血,而出现阴血不足的手麻头晕,腰腿酸软,心烦少寐,下午低烧,脉来弦细等证。导师每用小柴胡汤与四物汤接轨,疏肝解郁,以顺其阳用,补血柔肝以滋其体阴,用之则每获良效。临床用于治疗经期感冒、月经不调属于肝郁血虚者效佳。
  他如小柴胡汤与启膈散接轨治疗肝胆气郁,胸胁苦满,而又饮食堵塞,噎嗝难下,如梗如阻,憋闷难堪。与颠倒木金散接轨治疗气病及血胸痛连胁之病;与三仁汤接轨,治疗少阳合并湿邪之发热,也有立杆见影之效。本方与经方合用者,如治疗肝胆气机不利,痰气交郁于上中二焦的柴陷合方,治疗湿热蕴郁肝胆所致黄疽的柴胡茵陈蒿汤等,均为刘老临床常用之效方。以上只是刘老使用小柴胡汤经验中的九牛一毛,限于论文篇幅,不能详述。能否反映导师学术思想,权作窥管之见。
 
 
江尔逊柴仁汤是江尔逊老中医融小柴胡,三仁汤之方意精华,柴胡,黄芩,半夏,杏仁,薏仁, 滑石, 桔梗,通草,云苓,川朴,藿香 佩兰等组成。为治疗湿邪内阻而变生诸证创制的一首良方。三焦通行上下,网络脏腑,湿据三焦牵涉广泛,见证纷繁。江老崇尚“病在三焦隔膜之中,则舌色必白”。临证运用柴仁汤,唯以“舌苔或白,或微黄而厚腻”为特征,每可执简驽繁,以一方而应万变。凡呼吸,消化,泌尿,因湿阻三焦所致之证,皆可随兼证而加减。如黄疸加茵陈,泽泻。呕逆加云苓陈皮生姜,湿困脾虚加南沙参,白术,气虚水聚加黄芪防己,湿渍中焦脘腹胀满入平胃散,湿蕴痰生咳逆上气合六安煎。痰湿上犯清窍,则眩晕加钩藤,天麻,菊花。饮食停滞中脘则纳呆加麦芽,卜子建曲。热邪胆府口苦,加金钱草,夏枯草栀子;淤滞肝经而痛加元胡金铃子,玉金,肾病尿蛋白不消加芡实金樱子,白茅根,肝炎转氨酶不降加五味子,山楂夏枯草。
六安煎:陈皮4.5克(一钱半); 半夏6~9克(二,三钱); 茯苓6克(二钱); 甘草3克(一钱);
        杏仁(去皮、尖,切)3克(一钱); 白芥子1.5(5~7分)
五磨饮子:木香,沉香,槟榔,枳实,台乌药各等分。
【方名】 柴葛解肌汤(陶氏)
【出处】 《伤寒六书》
【分类】 解表剂-辛凉解表
【组成】 柴胡(12克) 干葛(9克) 甘草(3克) 黄芩(9克) 羌活(6克)白芷(6克) 芍药(6克) 桔梗(6克)
【方论】方中柴胡、葛根解肌发表为君;石膏、黄芩清内郁之热,羌活、白芷散外感风寒为臣;桔梗宣肺利咽,芍药和营泄热为佐;生姜、大枣和营卫,健脾胃为使。诸药相配,共奏辛凉解肌,兼清郁热之效。
【功用】 解肌清热。
【用法】 水二盅,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槌法加石膏末一钱(3克),煎之热服(现代用法:加生姜3片,大枣2枚,石膏12克,水煎温服)。
【禁忌】 若太阳表邪未入里者,不宜使用本方,恐其引邪入里;若里热而见阳明腑实(大便秘结不通)者,亦不宜使用。
原书主治《伤寒六书》卷3:“治足阳明胃经受邪,目疼,鼻干,不眠,头疼,眼眶痛,脉来微洪,宜解肌,属阳明经病,其正阳明腑病,别有治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