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诗词大会》带来的思考︱生活不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yyll1177 2017-02-10


 

 


一、诗词里蕴含着传统文化的基因,也深藏着感人至深的情感

 


《中国诗词大会》的宗旨是:“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从整个节目的精心设计和深情演绎来看,既让我们重温了诗词之美,又让我们丰富了知识储备,既让我们感受到了比赛的激烈壮观,又让我们体会到诗词之外的真情流露,既让我们感叹选手们的高超技艺,又让我们再次惊叹传统文化的磅礴力量。《中国诗词大会》的圆满收官,代表的不是结束,反而是一种诗词不灭、传统文化永续的余音回响。

近几年兴起了国学热,而国学少不了诗词,也不能缺少诗词,因为诗词里有祖宗留下的文化血脉。从诗经到唐诗宋词,无不蕴含着传统文化的基因。这也是为什么从小学开始就强调要背诵诗词,并明确每个阶段要背诵多少诗词的原因。背诵诗词知只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从诗词中传承文化、汲取营养、增加智慧,真正让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赓续流传。特别是诗词大会设置的“飞花令”环节,复原了古人的诗词游戏,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传统文化的回归。

千百年来,我们中华儿女走向了世界各地,有的已经客居他乡,但无论在哪里,文化的根脉是一致的。这些文化的根脉是联结炎黄子孙情感的纽带,也是传递乡音的最好表达。正如诗词大会嘉宾北师大教授康震老师在点评时说的那样:华人和华裔相互之间见面,可能会因为一句诗词而泪流满面,因为我们有共同的根。

中华诗词之美,美的不仅是文化的深厚、词藻的华丽、意境的深远,更重要的是诗词来源于生活,反映的是文人墨客、古今圣贤们的真情实感。这些情感里,既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相思之情,也有“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的家国情怀;既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含蓄婉约,也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慷慨激昂;既有“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的思愁之苦,也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欢欣喜悦;既有“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孤独落寞,也有“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的畅快淋漓。可以说,诗词里有喜怒哀乐、有真情表达、有繁花似锦、有块垒抒发,都融入了作者感人至深、直击心底的情感和情怀。


二、诗词大会不仅是智力的角逐和对决,更是情怀的交融与碰撞

 

这次诗词大会是诗词达人们的聚会,可谓是少老咸集、群贤毕至。高手之间的角逐和对决是紧张激烈的,是精彩纷呈的,也是扣人心弦的。选手们的精彩表现,深深地影响和带动了观众,有的让人拍手叫好,有的让人扼腕叹息,有的让人刮目相看,着实给我们带来了一场诗词文化的盛宴。

既然是比赛,就会有输有赢、有胜有败,但诗词大会不仅考查的是选手的诗词储备,而且考查的是选手对诗词的理解和历史背景的掌握,以及心理素质的比拼,可以说是综合素质的充分展现。很多选手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淡定自若的冠军武亦姝,才华横溢的亚军彭敏,机智敏锐的工科博士陈更,率真直爽的古装女孩张淼淼,沉静不俗的华裔女孩李宜幸,“她能不动声色 让你血脉偾张”的姜闻页等,都是诗词达人中的佼佼者。当然,还有不容忽视的“百人团”,缺少了他们的陪衬,诗词大会就缺少了竞技的激烈。有人说“百人团”是路人团,意指水平一般,但正因为有些问题他们不懂不会不知,才更加凸显了场上选手的技高一筹。至少,无论是场上选手还是“百人团”的表现,都让我这个自诩热爱诗词的人心生了一地的惭愧。

这季《中国诗词大会》把广大诗词爱好者的心紧紧地拧在了一起,尤其是对场上选手和“百人团”来讲,更是如此。从年龄上,他们从40后到00后,跨越了7个年龄段;从职业上,他们有农民、工人、公务员、老师和快递员,还有待业者和学生;从参赛原由上,有为儿子来征战的,有第一季参赛后卷土重来的,有初来乍到一显身手的,有为使学生热爱诗词而做出榜样的。显而易见的是,热爱诗词与年龄无关,与职业无关,与性别无关,与输赢无关,与名利无关。他们在比赛场上是寸步不让的对手,私下里是惺惺相惜的知己、朋友和兄弟姐妹,他们彻夜长谈的有之,他们相见恨晚的有之,他们依依不舍的有之,他们相互眷顾的有之,因为他们之间的情感早已超越了时间、空间、年龄、性别和距离的界限,因为诗词已成为他们交流畅谈的共同话题,因为诗词文化已成为他们坚守和承继的共同精神家园。

 

三、诗词寄托着先哲们的精神剖白,更传递着我们诗意栖居的美好向往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些诗句都是对天下读书人的赞美、褒奖和激励。读书人的高风亮节、不屈不挠、甘于淡泊、勇于抗争在诗人和词人们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些诗人、词人们不乏有生不逢时者,有郁郁寡欢者,也有多次被贬谪者,他们都通过诗词表白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带给我们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古往今来的诗人、词人们的作品,带给我们不仅是“学而优则仕”的士大夫情怀,还有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而且让我们从诗词中领略了他们的精神高地,给予我们的是勇于面对生活、敢于排除艰难、乐于潇洒闲适、善于淡定自若的精神力量。

诗言情,诗更言志。从远了说,李白、杜甫、辛弃疾、陆游等是诗词人的杰出代表,读他们的诗词犹如梦回唐宋,身临其境地与他们交谈和神交。从近了说,毛主席的诗词处处彰显了“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的大无畏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诗词的力量是无穷的,值得一提的是,诗词的流传需要传道者,而这次诗词大会的王立群、康震、蒙曼和郦波等四位文化专家,就是潜心传道的代表,他们为现场和观众解读诗词背后的故事,打开了观众和选手的知识寻访之门、精神寄托之门。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种情感让人瞬间泪流满面,总有一种态度让人不由自主的心生敬佩和敬畏,总有一种精神教人淡定自若,而这一切在诗词大会上都得到了很好的诠释。诗词大会上感人至深的人和事不断涌现,他们中间有先后动了三次开颅手术,却仍要为儿子做出榜样的交通厅职员孔东辉;有得了淋巴癌仍从诗词中体会人生喜怒哀乐的农民白茹云;有只上过4年学,却一生热爱诗词的修自行车大爷王海军,他们以诗词为药、以诗词为乐、以诗词为精神寄托,他们在困苦和生活中展现的是一种诗意情怀。尤其是,白茹云的亮相得到了主持人和嘉宾的高度称赞,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老师多次夸赞她答题时的淡定从容,并在讲解毛主席的诗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时,指出白茹云的心态,与毛主席在写这首诗时的豪迈和气魄相似:那是一种跨过所有障碍之后的淡定和胸襟。这种久历磨难却仍乐观向上的精神是令人尊敬和佩服的,这种诗意人生是值得人们反思和学习的。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栖居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美好向往,有了诗意就会让我们多一点风雅情怀,看到美丽的桃花时不是说“哎呀妈呀,这花真好看”,而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看到漂亮晚霞时不是说“这霞光真特么漂亮”,而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有了诗意就会让我们淡泊名利,从诗词中获得心灵的自由和解放,自觉寻找人的精神家园;有了诗意就会让我们不再沉闷枯燥,就有了一双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的眼睛,以超脱世俗的心境融入自然,欣赏自然的雅趣;有了诗意就会让我们感悟大爱和悲悯,不再斤斤计较、自私自利,人生也就有了善意和善举。

诗词大会主持人董卿说:诗词一直浸淫在我们的血脉里。诗意栖居待何时?!就让我们从虚心学习诗词开始,用心体味诗情画意,用心感悟生活的诗意和美好,用心去践行诗意情怀,不枉费和辜负此生的美好年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