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心学应用:能够控制的情绪,可以成为权术手段

 伟天英 2017-02-10

王阳明心学应用:能够控制的情绪,可以成为权术手段

古代官员像

王阳明的弟子向他请教说:我用您的方法,在情绪冲动的时候,用良知一觉察,冲动就停下并消失掉了,有时是在情绪刚起时,有时是在半途,有时是在闹完后马上知道后悔。我的良知就像个悠闲的主宰,我担心若我再情绪冲动时它失灵了咋办?

王阳明的回答是:你能有此体会,说明你找到了不动心,体会到对情绪的收发之妙。但是还有一点没认识到--情绪就在良知中,只是未发,它不是在良知外面由良知控制的。它们是一体的。”良知既不滞于喜怒忧惧,而喜怒忧惧亦不外于良知也“。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王阳明认为心与情绪是合体的,不存在失控的问题。心就是情绪的阀门,情绪未发时为中,在心内;情绪发动时,心也不迷失,因为心不停留在情绪上。当然,这个心理功能是需要修练的,即致良知。

20世纪法国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经典的话:你生气,是因为你选择了生气。与阳明思想交相辉映。

情绪,是可控的。看来,以后再情绪失控就没有借口啦。人不仅不要成为自身情绪的奴隶,甚至还能反过来把情绪用作生活中的工具。

能够控制的情绪,甚至可以成为权术手段。举个例子,骂人是表面情绪化,实则非常理性的管理手段。在骂人中,可以把不方便直说的事,通过情绪化的表现间接表达出来,让下属明白领导者的意图。但是不能滥用。因为情绪化必须以人性化为根基,打一巴掌揉三揉,要有恩。而且因为它承担了一部分决策的功能,情绪化就必须承担后果,这都要求使用者必须有足够的情绪控制能力,用得不好适得其反。

明朝末帝崇祯就是个例子。崇祯一登基就扳倒了大太监,自我实现,且一生兢兢业业,连穿的衣服都打着补丁。可能是少年得志,也可能是国运多舛,他的交流方式逐渐变成了愤青式的发火,终他一朝共废了50个宰相,史称“崇祯朝50相”。到最后,大臣们没有敢发表意见的,即使到李自成即将包围京城时,他强按着宰相说:只要你说,我就下命令照你说的办。宰相怎么做的呢?只是把头一低,一言不发。气得崇祯破口大骂。崇祯自杀时还不忘写个条幅挂在颈上,声明:都是这帮大臣误朕。都说崇祯为政刚愎自用,可是他与大臣间情绪化的交流方式一旦形成,他还有别的选择吗?

崇祯败在对自身情绪的自察自控,影响了他的判断与决策。不然,一亿人的大明怎么也不至于败给几十万人的大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