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柳河七中图书馆 2017-02-10


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产物,社会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因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必须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才能取得实效。语文学科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学生语文能力的获得需要反复的实践和运用。传统的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教师始终不离三尺讲台,学生则被尘封在有形的教师之中,很难发挥他们的个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写作中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口语交际中呼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也为此做出了努力,使教材更贴近生活,更注重实践。因此,语文教学要突破原来仅仅局限于课堂,学校的狭窄范围,把语文学习与广泛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生活中更好的学语文、用语文。

一、重视源头活水,体验多彩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小学生由于受年龄限制,不可能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感悟型语文教学就应该鼓励学生接近大自然,接近社会,在实践中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从感性上去认识事物的特征。

1.联系生活,引进活水。

毋庸置疑,课内是语文学习的主阵地,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获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内,但课内不是教师“一统天下”,课内不是语文教学的起点,更不是语文教学的终点。语文学习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等,所以,语文教学要立足生活,把学校的小课堂和社会的大课堂结合起来,从封闭的学校课堂走向开放的社会课堂,从枯燥的课堂学习走向生动的生活学习。苏轼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活水”指的就是丰富的社会生活。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中的第一组课文为例,本组课文都是描写春天的景和事的。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引导学生在美丽的春景中赏春----找春----踏春----画春----说春----唱春。引导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学习巩固有关春天的词语。再如识字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广告牌,商标,商店名,电视,标语等各种媒体、资源帮助学生识字,巩固,扩大学生的识字量。

2.加强实践,体验生活。

语文教学具有实践性等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尽可能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接触自然,深入社会,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景物映入学生的脑海,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让他们在社会、学校、家庭的生活实践中观察、认识、体验,在平凡中发现不凡,在平淡中寻找新奇,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教师开展实践活动提供了许多材料,如: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中“有趣的游戏”,教师可组织学生做各种游戏,在此之前可让熟悉这些游戏的学生介绍这些游戏的规则和玩的方法,在游戏结束后可组织谈体会:“哪些游戏最有趣,为什么?你还会哪些游戏,能不能教给大家玩?”学生在玩中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增进了团结。再如: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中的“未来的桥”可组织学生先搜集桥的图片,然后分小组用板报的形式展示桥,介绍桥,最后设想桥,发明桥。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挖空心思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扩展了  课外知识,培养了创造力,而且使口语交际变得津津乐道。

二、以教材为蓝本,强化生活体验。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把语文当作一种知识,年复一年,字词句篇,语修逻文,不厌其烦的灌输,课文的例子作用失去了,一篇篇生动的课文被人为的肢解了。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应考虑如何启发学生,把所学的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去,通过对教材的学习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

1.              联系生活经验。

语文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联系实际,因为每一篇课文都来自生活实际,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生动的内容,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理解生活,善于生活,充满生活的活力,进而能不断地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任。一位教师教《要下雨了》这篇课文,首先重点指导学生读懂第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归纳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读第二部分。然后,教师启发学生联想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夏天要下雨了,还会出现哪些迹象?小白兔往前走,它还可能发现什么?于是小朋友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为课文续讲了《要下雨了》的故事。有的说:“小白兔继续往前走,看到石头上有许多小水珠,就问:‘石头,石头,你的身上怎么湿淋淋的,全是水珠呢?’石头说:‘要下雨了,空气中的小水珠全沾在我身上了。’有的说:“小白兔再往前走,正看见许多蚂蚁搬家,奇怪地问:‘蚂蚁,蚂蚁,你们为什么搬家呀!’……小朋友由此及彼,把课文中所学的认知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既提高了阅读能力,有发展了生活认知和表达交际能力。

2.              运用生活之中。

学生语文能力的获得需要反反复复的实践与运用,教材只是一个例子,要想让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学语文,用语文,必须启发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的各方面去,做到学以致用。仍以实验教科书为例,《乌鸦喝水》、《司马光》、《称象》都是启发学生动脑筋,解决困难的好范例,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启发学生遇到问题要沉着、动脑。还要指导学生利用这些例子展开讨论和想象:“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应怎么处理?”“你还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些困难?”这样,利用课文内容知道学生举一反三,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

总之,语文教学要破除那种把语文教学跟语文课堂教学等同起来的观念。教师应沟通语文教学同生活的联系,勤观生活,多思考人生,从而变封闭语文教学为开放的语文教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