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大教授登上央视《开讲啦》!除了诗词大会,浙大这堂课同样值得听!

 心静自然凉军哥 2017-02-10


       诗词大会近日圆满落幕,在大会中,众才子佳人文采斐然,向我们展示了诗词的魅力。

     书法和诗词同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在历史的长河中历久弥新,代代传承。

       今日书法艺术的发展遇到了怎样的波折呢?在浙大学习传统文化是一种怎样的感受?答案就在本文中啦~


  1月3日晚播出的《开讲啦》由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陈振濂主讲。他的演讲以传承·创新为主题,引导观众认识文字与书法的魅力。

      如果你不小心错过了节目,没关系,小编现在就带你回顾一下~




  陈老师的这堂课,立足于现代书法面临的“低门槛”困境,提出了激发兴趣的学习方法,字里行间体现着对汉字的爱,对书法艺术的热情,可谓字字珠玑,循循善诱。


  下面就一起来了解陈老师,倾听这堂墨香淋漓的课吧~


陈振濂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副院长、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中国书画文物鉴定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书画艺术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在中国美院书法系与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同时招收博士研究生。 




你为什么会提笔忘字?


现在大家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提笔忘字,是因为这个字难写吗?这个字很少见吗?都不是。为什么会提笔忘字?陈振濂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这个字,我们当初记住的只是“形”,它背后的内涵我们不曾了解过,而且我们现在很少写字,所以很容易遗忘。“你现在认识汉字,只是结果是汉字而已,你所有的构成的过程,你对它的逐渐推进的认知过程,全部都是拼音”,陈振濂表示。




毛笔字不等于书法,

   书法是一种艺术!


演讲中,陈振濂讲到,中华文化存在到今天之所以仍然灿烂辉煌,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汉字不灭!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陈振濂带来了不同时期“信”字的演变过程。


▲不同时期“信”字的演变过程


通过讲解,观众可以非常直接地从字体上了解到,中国古代人在造字的时候那种意愿、文化以及审美信息。他强调书法的魅力和写字是不一样的,在很多情况下,大师们在写书法的时候,以及看书法的时候,是看字不是字,是把它当做一个很美的造型,很漂亮的一段舞蹈,很好的一段乐章。书法的魅力也正体现在了这里,书法不仅仅是毛笔字,它是一种表达,一种倾诉,一种审美。



学习书法

   要先培养审美意识


每个人其实都希望自己写得一手好字,现在也有很多小朋友开始学习书法,而如何让学习书法变得有趣则成为了很多从事书法教育的工作者最关心的问题。“培养孩子的审美”,这是陈振濂给出的答案。


因为在学习书法的时候,大部分老师指导的仅仅是书法的技术,但是对于字体审美的培养是缺陷的。陈振濂也提出学习书法有不同的层次,“你到底是写字、学文化,还是练书法、学艺术?”明白这个前提,才能更好地学习书法。


▲陈老师赠“福”字


 


  听了大师的一堂课,对书法、对汉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更醇正的感情。汉字带给我们的远不止交流,这是一种隽永的艺术,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得到审美的提升和精神的满足。


  其实,我浙的本科生大类通识核心课程中,就可以选修陈老师的西泠印社与江南士大夫文化课程哦!让幸运的ZJUer告诉大家这是一堂怎样的课吧~


课程感悟


公共管理学院朱同学

  在课程的讲授中,除了对西泠印社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外,我们更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挖掘了西泠印社延续的精神维系—江南士大夫文化。沉潜敦厚、坚韧不拔、风雅温润的江南士大夫精神正是西泠印社延续百年的精神基础。


  西泠印社就位于杭州西子湖畔的孤山,因此这门课对于浙大学子有更非凡的意义它吸引了许多同学来到孤山,走进印社,去体会园林风雅,品味传统文化,也引发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士大夫精神在当代的发展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环境与资源学院傅同学

  我一直以为,中华文化与我们专心攻读西学的人没什么大关系。我选择了这个课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我是杭州人,我从小就知道西泠印社。当我们开始听课以后,慢慢地被陈老师身上的儒雅所感染。


  老师从西泠印社与江南士大夫文化为起点,侃侃而谈。每节课的ppt只有几张照片,但是老师描绘出来的历史画卷像是绵延不绝的河流,温暖心田。我们享用了社会最好的教育资源,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也应当是我们的使命。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同学

    还记得陈老师在第一节课的时候戏说自己很大牌却并没有给人一种很大牌的感觉而是像很多老师一样亲和。陈老师脸上总是带着笑很随性讲起课程内容也是滔滔不绝,看着一张照片就能讲出许多背后的故事,非常生动有趣。陈老师还在课堂上还展示过自己的作品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我想作为大学生我们也应当为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除此之外,浙大学子们还可以选修唐诗经典研读、宋诗经典研读、庄子研读等等文化底蕴深厚的通识核心课程,体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生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下一个武亦姝也许就是你哦。



  传承与创新是书法艺术发展的良策,这和浙大的校训“求是创新”异曲同工。百廿求是精魂,在磨砺中不断发展,释放出属于自己的璀璨光华。愿传统文化历久弥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