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语言在抑扬顿挫的表达中是带着能量的。世界是感知的世界,认知是有主观性的。大脑对语言会有丰富的反应,我们的用词不同,情感立场不同,语言重心不同,语言产生的效能感也就会不同。 思维影响语言,语言影响思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低能量状态的人,说出的语言也常伴着否定、批评、抱怨或无能感等负能量,人们常说的垃圾人大概就是此类人吧。归因其实在于自身的狭隘、情绪不成熟和内心不强大上。 如何说,如何发挥语言的魔力? 从避免说负能量的话开始。我们可以把批评语变成询问句,把能量自然而然中往高的推。例如,当你说“我不会做”时,其实是在给自己找理由;但当你说“怎样才能会做呢”,其实脑中已经开始想办法,大脑已经从收敛到流动的开放状态,已经把负面的评价变成通向可能性。这其实就是语言上的换框架,让问题到结果,从失败式走向反馈式,变不可能为可能。 语言习惯是长期形成的的信念外在体现。信念是关联的自然反应,当我们一天天将自己的语言与行为、环境、形象、能力、愿景等进行关联,投入情感能量、行为能量,并不断固化,形成一种自己习惯性的描述,就变成了自己的信念。巧妙地使用语言,能让我们的内心美妙起来。 那怎样才能改变成积极的信念呢?
觉察是改变的第一步。用正能量的思维习惯带动积极的语言习惯。积极的语言,会让一个人更乐观,对未来更有希望感。作为老师,最高的境界是给人效能感,把人的未来引向积极。经常说“你说得对”,就能积极地影响一个人。 不和别人争辩。接纳别人的想法,也是一个人情绪成熟的表现。有时你的不辩,别人反而愿意改变。 不要妄想别人一定会因你而变。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对每一件事情上都能看到至少三个以上的选择才对。因为一个人的价值观、信念不可能瞬间改变。我们不要放弃对他人的影响,也不要妄想别人一定会因你而变。 多想想评价背后的目的是什么,怎样表达才能够真正让它实现。语言背后隐藏着我们的认识、价值观等各种素养,当我们的话给人带来正念,能让人向积极转化时,语言的魔力自然体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