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竹枝词》说得好: 别府十五我十四, 台州元宵真别致。 家家糟羹门前喝, 苦在前头福有余。 糊一只灯笼吧,挂在屋前, 承载的是团圆和地道的民俗。 吃一碗羹吧,记忆中最怀念的味道, 带上家人好好到街上闹元宵吧。 元 宵 佳 节 起十三终十八,十四夜闹元宵 据《临海县志》记载比较有意思和有依据的说法是:?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方国珍,怕朱元璋乘元宵佳节来偷袭,就提早一日过元宵。(也有说法是朱元璋怕对方来袭) 孝子改节:方国珍的母亲信佛,每逢初一、十五都要吃素,为了能也家人享受节日的欢愉,便将元宵提早了一天。还有说啊是因为方国珍的夫人的生日是正月十四,才把元宵节定为正月十四。 ③戚继光在台州抗倭时,因作战机密被泄露而将计就计把元宵提前一夜 十四夜吃“咸”,十五夜吃“甜” 羹分咸、甜两种。所谓的咸羹,包含有大量的食材,如猪肉、火腿、香肠、冬笋、香菇、川豆瓣、香干、油泡、荸荠,各随所好,可多可少。沿海的地方还加了虾仁、鳗鲞、墨鱼干、蛏子、牡蛎肉等,以增加鲜度。所有材料,除了本身体积小的以外,多数都要切成丁。在做法上,先将上述材料倒入锅中翻炒,待冒出香气,加入冷水烧开后,再倒入事前用水搅成糊状的米粉,并不停地搅拌,等到羹变得有点黏糊,加入盐、大蒜苗,味精等调料就可以起锅。 民国后期编纂的地方志里收录的《元宵竹枝词》就写道:“一样糟羹色不同,咸甜两味看乡风。红丝红枣浇头满,难道糟羹也争红。”在台州,正月半吃糟羹的习俗,通常都是十四夜吃“咸”,十五夜吃“甜”,先咸荤后甜素,寓意先咸后甜,日子越过越甜美。 别的地方元宵节吃汤圆, 临海就是与众不同的吃羹 这味道简直美味的不得了! 回味无穷!!!! 正月十四,舞龙 元宵到,临海的大田街道,汇溪镇等地方一年一度的板龙即将舞动全城。 板龙由纯手工制作而成,集书法、绘画、剪纸、刻花、雕刻艺术和扎、制、编、糊工艺为一体。具有民俗、历史研究价值和民间工艺传承功能。龙身制作比较简单,每家每户基本都会:在长约两米的木板两端装上一尺多长的硬木龙轴,板上再装两个灯座,用竹篾扎一圈护栏,裱上透明剔亮的纸,最后画上鳞纹、牡丹或茶花等图案,并写上“安居乐业”“五谷丰登”“心想事成”之类的祈颂语。 ![]() ![]() ![]() 十四晚上吃完热腾腾的羹之后,每家每户拿出自家的龙段接在一起,场面十分壮观,欢欢喜喜舞大龙 舞得财神哈哈笑 ![]() ![]() 中国各地都有舞龙习俗,临海板灯龙也是舞龙的一种,却别具一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