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锡的古驿道-和无锡南门的南长街相似,无锡北门的北塘大街的前世,竟也有无锡的古驿道。

 昵称38882097 2017-02-10

  上一期的文章中已提到,据无锡史志载 :宋初 ,无锡县设有太平、南门、北门三驿。附设五牧、洛社、潘葑、黄埠墩、县前、清宁桥 (即清名桥 )、千里亭、望亭及马墓 9个递铺。北门运河黄埠墩即九个递铺之一。黄埠墩畔有一条古驿道,是一条贯通常州、苏州的官塘大道。有史记载,东晋元帝(公元300年前后)时,这条驿道是由芦苇塘堆砌出来的。

【修驿道,造了三里桥】这条荒凉的古驿道,两岸虽无人烟,但东边不远的后祁里倒是一个居民集居场所。人们往返驿道,一汊河上虽有木板相通,但危险难走。东晋年间(公元370年前后),当时地方官是顾悦之,就是东晋时大名鼎鼎的无锡大画家顾恺之的父亲。他儿子顾恺之为解决困难,商议决定,在河汊上雇工砌石墩,上铺木板,成一简易木桥,取名顾港桥,并勒石于桥墩壁间。到了明代嘉靖年间,当地的乡贤顾懋章、顾可久父子,再修建顾港桥。为求牢固,改木板为石条,桥建成后,取名为三里桥,此桥名沿用至今。

【由驿道,皮日休诗讽唐宰相】唐文宗时期,无锡悯农诗人李绅 ,升任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他赴长安时 ,带去了惠山的二泉水请当时的宰相李德裕品茗。李德裕品尝后十分欣赏,认为该水甘冽醇厚,是上品 。藉其权势 , 李德裕竟令无锡县供奉泉水,用驿马从无锡递送进京。唐末诗人皮日休隐居惠山,对此写了首讽刺诗 :“ 丞相常思煮茗时 ,郡侯催发只嫌迟。吴关去国三千里,莫笑杨妃爱荔枝。 ”当年唐玄宗为了讨得杨贵妃的欢心,不惜千里迢迢,从遥远的南方为她运来新鲜荔枝,遭众非议。唐李相为贪图享受 ,假公济私 ,动用驿马递运 ,走的就是黄埠墩畔的古驿道,累得沿途驿夫怨声载道,真是劳民伤财。

【名臣周忱巧修古驿道】黄埠墩畔的古驿道路基原来都是泥土堆砌而成,经风雨侵蚀,常易倒塌。到明代,名臣周忱巡抚江南,对其进行修复。周忱(1381—1453),字恂如,号双崖,江西吉水人。明朝前期名臣,有经世才,以善理财知名。明朝永乐二年(1404),周忱登进士第,补翰林院庶吉士。翌年进学文渊阁,寻擢刑部主事,进员外郎洪熙元年(1425),迁越府长史。宣德五年(1430年),经大学士杨士奇杨荣的赏识,被荐为工部左侍郎,巡抚江南诸府,总督税粮。周忱到任巡抚江南的第二年,就到无锡整治芙蓉湖,他对驿道的堤岸十分关注,见古驿道荒芜,号召社会出力修护,但当时无锡乡绅多持观望。于是他心生一计,周忱命入太湖捕鱼的船户,每天回城带一些鹅卵石,将卵石堆于驿道河边。这样的日积月累,逐渐聚石成堆。后,周忱就下令筑鹅卵石石塘,计三百丈,古驿道得到了修护。

   后来到了清康熙年间,无锡士绅顾敦(恩贡生,廷试授知县),常去京师、省府,途经北门三里桥,亲见土堤水浸,极易崩塌。纤夫行人,徙涉十分困难,就萌生了效法先祖(指顾恺之建顾港桥,顾懋章父子建三里桥)行善之事。他出资组织劳力,购买石料,将古驿道的土砌塘岸改为石条,一色青石下打木桩,使驿道得以巩固。他的修复工程从三里桥起筑石塘,直至孟里镇,绵延二十余里,巍巍如水上长城,十分壮观。

【乾隆帝古驿道快马回京】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帝第二次南巡江南,二月十六日到无锡县界。三月十一日乾隆帝回銮到望亭南营盘 ,批阅了军机处用六百里加急转呈的新疆紧急塘报 ,得悉回部和卓(首领)霍集占叛乱 。大和卓、小和卓是新疆回部白山派首领,是中国西北地区历史上两位著名的伊斯兰教领袖。小和卓即霍集占。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霍集占杀死清军副都统阿敏道,举兵自立,发动叛乱。乾隆帝得知此急报的当天,仍从容地驻跸惠山寄畅园 ,三月十二日清晨,乾隆帝轻装策马,在百余护卫的簇拥下,改骑龙驹马,由黄埠墩上岸,踏走在古驿道上,尘土滚滚向北,催鞭赶回京城处理国家大事。故在他所作游记诗末有“笑我匆匆催骑去”句,印记了此事件。

  这真是,古运河畔忆驿道,无锡小城故事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