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畔梅趣

 苏迷 2017-02-10
呼春的梅心,就深藏在每个人的心里。
湖畔梅趣
方建彬
  春落梅枝。郊外的石公山,梅趣多彩。
  是日,景区内,艳阳当空,游人稀少。蜿蜒的山道,贴着湖岸和岩石,平坦清洁。道的近旁,散植着少许的春梅,三五成丛,高高低低,疏疏密密,似银树,如白雪,因有一抹烟波浩淼的底色,花枝儿尤添了几分灵秀、几分飘逸,宛似一帧立体的水墨图。
  山道的左侧,几株新梅,生于崖间,枝干虬劲,一伞花云,花影叠于苍岩峭崖,形成妩而悍、柔而刚的对比,构出了难画难描的赏春佳境。
  这里的宁静,让人欢喜。萧瑟严寒中,梅是勇者,要通梅心,涤心志,品出梅趣,浮于庙会式的花事,是全然不行的。惟有清静的环境,才能读出梅花真精神。
  而今,咫尺梅君,我们从梅语里,又读懂什么呢?历朝的先贤爱咏梅,多颂她不畏寒的秉性。而至当今时代,梅的高洁品格是多面的。那种敢为先的魄力,超前的眼光,不计较被讽出风头、不合群的胸襟,引领春回大地后的谦隐,亦使伫足这片热土的访梅客感动,这同样是问梅人需要的心谛。
  我放飞思绪,边游边看,不觉到了御墨亭前。此时,一株三米多高的梅树,已入了盛花期。火烈的花仙子,正按捺不住热情,淋漓畅快地宣泄着呼春的情怀。透过横枝花影,是空蒙的太湖了,粼粼波涛上,隐隐远岛,天水一色,勾勒出国画中的一片空白美,让人耐读耐品,韵意隽永。
  我想,这临风的玉树,倘若伴上江南的烟雨,配上悠然的短笛,衬上远帆与渔歌,一定还会变幻出不同诗意来的。信步于斯,真好像到了金庸笔下的桃花岛仙境。
  正看着,一阵湖风徐来,花雨纷纷,将树下的路面,已铺满了娇艳的花瓣儿。这最后的美艳,凌空飘洒,有点义无反顾。俄顷,姗姗过来了两位少女,提足绕行,显出万般怜惜。
  在烟雨山房旁,又见着株株丛梅。她们依偎错落,随风婷婷,沐着宅院的古风,伴着胜迹的姿影,生动而飞扬。正巧,有一批欧美远客在赏梅,体悟江南传习久远的雅俗。他们三两成对,围住梅树,上下探看,对湖畔的花景,是那么地新奇。有两位高龄女士,像少女一样在痴情地看花,先扶着摇动的花枝,一只只细数苞朵。然后,用纤纤细指,又轻碰花萼。花瓣儿在微风里颤动着,像兴奋地稚童笑脸。这时,一位已满头华发的女士俯下了脸,将鼻尖轻触着五瓣梅花,陶醉地眯上了眼睛。旁边的女士也喃喃自语着,捏着梅枝,嗅遍枝头羞涩的嫩蕾,许久才缓缓放下了手。动人的表情,恰似一篇咏梅的诗作。
  是呀,经过了冬蜇生活,人们解春的心境,那种“复得返自然”的惬意,都是相通的。呼春的梅心,就深藏在每个人的心里。
  呵,美丽的春信子,你莫非裁了天庭景,来补江南二月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