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用25人管理3600亿美元 与 投资心诀

 昵称30582511 2017-02-10

很少有人注意到,巴菲特还是一位管理大师——他只用25人,来管理伯克希尔·哈撒韦市值3600亿美元的庞大企业帝国

  

27万员工的公司总部:只有25人在管理


目前,伯克希尔.哈撒韦旗下的子公司已达80多家,员工总数超过27万人。

 

但令人震惊的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总部只有25名员工。

 

这个“25人团队”:主要包括巴菲特和他的合作伙伴查理.芒格,CFO马克哈姆.伯格,巴菲特的助手兼秘书格拉迪丝在·凯瑟,投资助理比尔在·斯科特,此外还有两名秘书、一名接待员、三名会计师、一个股票经纪人、一个财务主管以及保险经理。



伯克希尔哈撒韦总部所在地——奥马哈


与一般公司相比,伯克希尔哈撒韦没有律师,没有战略规划师,没有公共关系部门或是人事部门,也没有门卫、司机、信使或者顾问等后勤人员。也不像其他现代金融企业一样,拥有一排排坐在电脑终端前的金融分析师。

 

公司这种简单的风格是巴菲特特意安排的,他认为一个公司如果有太多的领导层,反而会分散大家的注意力



巴菲特公司入口

 

例如,如果他雇了一层楼的股票经纪人,他们肯定会自己去找点儿可做的买卖;如果他聘请了律师,毫无疑问他们就会找人打官司。




一个机构精干的组织会把时间都花在打理业务上,而不是花在协调人际关系上。”巴菲特认为。

  


子公司总裁:20年没来集团总部


巴菲特从不要求旗下公司的负责人预测盈利情况。巴菲特也不安排会议,喜诗糖果公司的总裁查哈在·哈金斯有20年没来奥马哈(集团总部)了

 

在斯科特-费兹公司,曾在哈佛大学饱读经书的董事长拉尔夫·斯奇利用的是现代化的企业预算、战略规划工具,而家具店Nebraska Furniture的B夫人用的是完全不同的方法,但他们都对巴菲特感恩戴德,因为巴菲特给他们绝对的自主经营权,很少会让他们感到不舒服

 

其实,在伯克希尔·哈撒韦最初开始收购的时候,巴菲特喜欢参与子公司的管理,但他很快就认识到这并不是他的长项。

 

巴菲特常说一个人其实并不需要面面俱通,但关键是要知道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



巴菲特刚工作时住的地方,他现在任住在这

 

他对自己的缺陷有自知之明,因此在管理上他会给经营者搭好舞台,但是不会跑到台上去表演。

  

投资,需要抓紧钱袋子


虽然巴菲特充分放权,但并不意味着他放纵旗下公司成为一个个“听调不听宣”的地方诸侯

 

在微观管理层面充分放权的同时,巴菲特牢牢抓住了子公司的“钱袋”



 

公司的各个子公司产生大量的现金流,向上供给奥马哈总部。这些现金来源于公司旗下巨大的保险业务运作的浮存金,以及那些全资拥有的非金融子公司的运营盈利。

 

在此之后,巴菲特作为资本的配置者,将这些现金进行再投资,投资于那些能产生更多现金的机会。

 

于是更多的现金反过来给了他更多的再投资的可能,如此循环往复。

 

而巴菲特对旗下子公司的评价标准也是完全一样的:权益资本收益率——也就是其投资的没1美元到底能赚到多少钱。

 

“我宁愿要一个投资规模仅为1000万美元而投资回报率高达15%的企业,而不愿经营一个规模达到10亿美元而投资回报率仅为5%的企业。

    


反对以股权激励作为奖励方式


作为公司最高负责人,巴菲特掌管着子公司管理层的工资和奖金激励。但与众不同的是,巴菲特非常反对以股权激励作为奖励方式

 

他认为股权激励有时的确能给管理层带来潜在的巨大回报,但是它却降低了股权激励获得者的风险,于是管理层在使用股东资金的时候,会更加随意




1965年当巴菲特在收购伯克希尔·哈撒韦后,他并没有授予肯·蔡斯股权激励,而是答应签署一笔贷款,这样肯·蔡斯就能借到18000美元买进公司1000股股票。巴菲特这一做法更深层的含义是,他希望经理人的利益能和股东利益更加趋于一致,避免肆意挥霍股东的资金来盲目投资的行为发生

 

巴菲特最反感的是让经理人轻易获得期权“不劳而获”。他认为股票期权应与公司的总体表现挂钩。因此从逻辑上说,那些只负部分责任的经理人应当有与他们的业绩相称的激励机制。

 

巴菲特曾经说过:

 


在伯克希尔,我们在发奖金的时候不看公司的股价。谁的表现好就应当奖励,不管伯克希尔的股价是涨是跌,还是横盘。同样,即使我们的股票飙升,也不会奖励那些表现平平的经理人。



巴菲特投资课堂(27)

有助于不去关心每天形势变化

你如果买一个农场,你会想:我买这个是觉得它一公顷能产120浦式耳,而不是当天在电视里看到或者听到邻居说了些什么。买股票也一样。举例说你想180亿买下GM,拿出便签纸,写下为什么?如果你不能写出很好的论据,你就是买一股也是不符合商业原则的。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投资策略】

巴菲特认为,对于长期投资来说,没必要担心将来经济形势如何发展变化,只要关注这只股票的质地是否良好就足够了。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远离股市,不去关心每天的股市行情发展变化。


他说,一般投资者在买入股票时,总会想象某种经济上的假设作为起点,然后想像着经济形势会朝着他所设想的轨迹前行。


他说,这种近乎完美的“设计”,同时希望股票买卖也能迎合这种“设计”,想法是非常愚蠢的。究其原因在于以下两点:

一是经济发展确实有其规律性,可是谁也没有本事能准确、完美地预测经济走势;同样地,谁也没有本事预测未来股市走势。


二是当投资者准备买卖的股票在某种经济环境下发生变动,他就很可能会因此改变原先决策,变得投机和不理智起来。这种投机和不理智心态,会大大增加投资风险,因为未来的股票市场是不可预知的。


这两种情形都和巴菲特的一贯投资理念相违背。


巴菲特认为,虽然经济形势发展变化会影响每一家上市公司的毛利率,但是从整体上看,无论经济形势如何变化,只要你选择并拥有的上市公司能够在任何经济环境下都保证获利,就不用去过分担心将来如何变化。


相反,如果你过分关心经济形势变化,说明你对自己拥有的这只股票不是缺乏了解就是不够自信。在这种背景下,你的投资就只能属于短期投资,或者干脆就是投机。


很显然,不能做到长期持有股票、只能短期持有股票的投机行为,只能在你完全、正确地预测经济走势时才能获利。这种可能性虽然存在,却不多见,要预测正确是很困难的。


所以,巴菲特在评估一个具体投资项目时,从来不根据宏观因素做决定。例如,他要收购一家美国的上市公司,就不会去考虑美国的GDP数据,而只看这家公司本身的质地如何、将来如何发展、管理模式怎样、员工合作精神状态等方面就足够了。


有意思的是,在巴菲特对目标企业进行评估时,许多公司本身并不清楚它们自己究竟要干什么,也不知道它们自己有很好的管理团队、很好的服务理念。在这种情况下,巴菲特不得不根据每家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设定具体评估项目。


例如,巴菲特在出售中石油H股时,是这样对它进行评估的:

在国际市场上,评估石油企业价值的最重要指标是油气储量。截至2006年末,中石油的油气储量为亿桶,仅次于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位列全球第二位。不过,中石油的这个数据只是探明储量,受地质条件限制以及一部分油气资源因为成本高昂不具备开采价值,真正能开采出来的数量远远达不到这么多。


根据中石油公司提供的相关资料,该公司的采收比为34%。也就是说,真正能够作为中石油股票内在价值依据测算的油气储量,应该是×34%=亿桶。按照中石油股票的总股本1830亿股计算,每股股票对应的油气储量为桶。


按照这种方法测算中石油A股的内在价值,当国际原油价格为每桶90美元时,中石油A股的理论股价应该为美元,以1美元折合人民币元计算,中石油A股的理论价格应该为元。


巴菲特认为,市场先生是不会犯错误的。我们通过中石油A股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表现,就能很清楚地证明这一点——2007年11月5日,中石油A股的开盘价为元(市盈率66倍),然后,市场先生就一步步把它拉回到理性轨道上来,走上一条自我修正之路,慢慢向它的内在价值(每股元)回归。


所以,如果回过头来看一看那些原来嘲笑巴菲特思想“保守”,“过早”抛售中石油H股少赚了多少亿港币的人们,相比之下更会发现巴菲特的先见之明。


巴菲特认为,既然是长期投资,就不用去过分关心经济形势如何发展变化。“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才是理性投资的应有之道。


【投资心法】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这一点用在股价与经济形势变动的关系上也是很恰当的。要记住,关心股票质地是否改变比关心宏观经济如何变化更重要。



*****************************

二次创业投资:11年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经验,胜于企业上市辅导和企业融资;对接华尔街资本,为股权融资/PPP项目融资【可用资本50亿美元】。

联系:微信号--xinsanban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