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道.观后感】

 sunyiymu 2017-02-10

天道看完了,形容此时的心情,就是“沉重”?

想要去记录,却不知道从何入手,从哪写起。是感叹“小丹”的从容,还是感慨“观念”一词的强大,又或者“爱情”的深邃?

对于剧情中“丁元英”这个人物,有一种莫名的心疼,心疼这一群体,他们因为太多“传统”只能选择独来独,但选择“独来独往”却也是错?

在“丁元英”父亲的病情讨论时,他问了一句“怎么让我父亲死”只这一句,就已是大不敬、大不孝。看到这里内心只有深深的心疼和无奈。当家人生的病,只能靠器械维持生命的时候,怕被舆论为不孝,怕亲人离开,选择太多的方式去挽留,却唯独忘记询问躺在病床上再也起不来的人,是不是愿意如此的活着?为自己的“不愿意”“面子”忙忙碌碌,当有一个人说出了“既定的结局”就会被惯上“大不孝”的罪名。可是,他何罪之有呢?只是为“躺在病床上的人”说了一句话,让他多一个选择罢了。可是骂“丁元英”大不孝的家人,又能说错吗?这是流传下来的观念啊,又如何?力量去改变和抗衡呢?所以“丁元英”说,只要说,就已是错?

他一个人在饭馆吃面,饭馆老板问:在哪赚高就?丁元英答:没有工作。老板:好吃懒做。只这一句,太多的不屑。“丁元英”只是淡然笑之。饭馆老板用惯有的思维模式,为“丁元英”惯上好吃懒做之看法,他不会愿意花时间精力去了解这个人,但会凭借见解做出判断,毫不遮掩的数控。不会想“这句话”是不是有依据,这句话对当事人是否会造成伤害。可又能说谁好不好呢?只是站的立场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罢了?

“丁元英”帮助农户建立“自我认知自我成长”的价值体系,只为答应“小丹”的一份礼物,这份情用任何的文字都太过于多余,懂得已是对这段感情最好的诠释?

帮助“贫困村”本是世杰想办法接近“丁元英”寻求帮忙,“刘冰”的介入则是为了寻求一口饭吃,最后事情演变为“退股”“埋怨“丁元英的时候。欧阳雪说此时的她分不清当初是“丁元英”找他们,还是他们找“丁元英”帮忙。看到这一段,心里只有感觉,没有文字。这又能去判断孰是孰非,说“世杰、刘冰、晓明不懂得感恩权衡判断吗?不能!因为如果他们懂得,就不会有找“丁元英”这件事的发生。为“丁元英”打抱不平吗?不能,因为他开始的时候已经知道了整个事情的结果,所以想用“各有天命”这个词来记录?

最后在“小丹”的那一段,心里一直在呐喊,不要多管闲事,可我忘记了她还是一个警察。而“元英”的回答用了沉默,因为他明白,说什么都无用,只因他懂得她是“小丹”还是“警察”即使最后被太多的人误会谩骂,又如何?就只一句“她是警察”对于天堂的“小丹”已无憾?

剧情缓缓画上帷幕,“丁元英”背着太多骂名走了,但走的干净,走得明白。记录到这里,突然想到老师朋友圈写的一段话“人这一辈子,有的人忙着生,有的人忙着死”?

最后想到“小丹”说给他爸爸的一段话:既为天国之女,即是天,不是人,而天是没有对错判断的,有对错评定的是我们人而已。所以“何为对”“何又为错”呢?

活着,认真的活着。相爱,全力的去爱。相遇,认真的相处,已足够?。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