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芯子花鼓闹华州,央视直播传民俗——一场久违的华州民俗盛宴(组图)

 源源不断 2017-02-10

立足今日华州  尽览风土人情 说百姓  聊历史  笑看传说

(部分文章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小编及时删除)



芯子花鼓闹华州 喜气洋洋过十五


   2017年农历正月十四,华州下庙背花鼓、高塘铁里信子在华州区政务广场精彩亮相。高塘铁里芯子把古装戏与渭华革命史溶入其中,展现了华州非物质文化遣产的风彩与渭华起义丰功伟绩的完美结合;华州下庙背花鼓气势磅礴,声势浩大。演出现场人山人海,把广场围成一个天然大舞台,南山为屏,蓝天作盖。

央视直播车早早的来到演出现场,华州人的微信朋友圈被央视直播的消息频频刷屏。


先来看看央视直播镜头里的华州非遗盛宴



华州人自己拍的小视频,挤不到跟前去,急的不知道咋个拍了!



开始放图,现场这叫一个人多



蓄势待发的高塘铁里芯子


“铁里芯子”这一民间杂技,主要活动在华县高塘镇西南塬下的铁里村,“铁里芯子”高度集中了文化艺术形式。表现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群众性庙祭驱邪,求吉祥的艺拜活动;一种是春节、节庆、庆贺活动,杂耍的技术表现。



其实,除了高塘铁里芯子,华州民间也曾散落着很多芯子表演队伍。据《华县志》记载,早年间,华县辛庄乡小涨的芯子较为有名,传统剧“三娘教子”中王春娥的扮演者,身坐两丈多高的铁芯顶端布机之上,脚踏手扳,织布不已,所成布绢,从空中布机上飘然落下,观者无不喝采。杏林镇故县村的芯子,高塘镇杜家村的芯子也很有名气。


这铁里芯子刚一出场,人群便顿时骚动起来。


传承华州非遗从娃娃抓起,其实不然,这芯子上站的一般都是体重轻的小孩,如果弄个大胖子上去,把下面抬的人不给累趴下。



 整场表演的人数多达千余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芯子表演,表演者最小的只有5岁,今年芯子的造型在往年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创新设计了以华州高塘塬区著名的“渭华起义”为主题的芯子造型,看到这儿,让我们又忆起了往日的峥嵘岁月。



芯子表现的每一个人物都有剧情背景,未能上央视春晚的大圣给华州人闹元宵来了。


悟空,等等为师!


爆发于1928年的渭华起义,是在全国大革命陷入低谷时,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全国最具影响的起义之一,它打响了西北武装革命的第一枪。


华州非遗在创新中融入华州历史元素



给娃个特写,本来想看看是哪方土豪,谁知道这小演员入戏太深。



以华州高塘塬区著名的“渭华起义”为主题的芯子造型,看到这儿,让我们又忆起了往日的峥嵘岁月。


总算露出正面了




站在火箭上的小美女,预示着新华州民俗从此腾空而起,代代相传。


华州背花鼓为华县一种古老的民间祭祀舞,形式独特、风格古朴,是一种少见的民间群舞形式。2007年5月,被省政府列入陕西省非物质保护遗产名录。因以蹦跳击扁鼓又称蹦鼓。蹦鼓主要流行在下庙乡康甘一带,它的舞姿、动律及舞饰道具保留着我国早期舞蹈的痕迹,其历史十分古老。蹦鼓表演时,由24名身扎背花、项挎扁鼓的青年及4位执大小铜锣者组成队形。背花是蹦鼓独具特色的舞饰,它以5根长竹蔑为架,将5色大纸花及纸旗、圆镜、红绸,扎在鼓手背后,犹如孔雀开屏,鲜艳夺目,表演时挎鼓者分两列对立,构成方阵或圆阵,执铜锣者居中,敲锣引奏起舞。鼓者双手紧握粗而短的圆柱型鼓棰,从头顶同时用力下击,似有千钧之力。


下庙的背花鼓久负盛名



瞧这两位大妈乐的



离的太远,如果把咱华州那“高射炮”摄像设备借来就拍出气势了。





蹦鼓在解放后随祈雨习俗的消灭而濒临灭绝。1986年,县文化馆干部张振宇在下庙乡文化站的配合下,于康甘村挖掘整理。





祝愿华州人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图文来源:朋友圈,张文美篇,今日华州,文化华州,商道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