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萱图》,明代,沈周,绢本设色,堂幅立轴,纵170.9厘米,横92.8厘米,安徽博物馆藏 ![]() 《椿萱图轴》的主体为椿萱,双钩设色。图绘千年椿树高大挺拔,枝叶繁茂;树下奇石玲珑,兰草丛生;萱草清柔透明,婀娜多姿;花朵妍丽娇嫩,宛如美女横波微盼。图右上角行书自题七律一首曰:“灵椿寿及八千岁,萱草同生寿亦同。白发高堂进春酒,凤凰飞下影云中。沈周”钤朱文 “沈氏启南”印、白文 “白石翁”印。沈周是个孝子,51岁时其父去世,一直留家照顾母亲,这也是他多次婉辞出仕的理由。其母99岁去世后,他多次创作思萱题材以怀念母亲。 古代传说大椿长寿,庄子曾经说过“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可见它有多么长寿。因此古人就把它拿来比喻父亲,盼望父亲像大椿一样长生不老。后来为一切男性长辈祝寿,都尊称对方为“椿寿”。又因为当年孔子的儿子孔鲤怕打扰父亲思考问题,“趋庭而过”,快步走过自家的庭院,因此古人就把“椿”和“庭”合起来称“椿庭”,称父亲为“椿庭”。古人不单独把父亲称为“椿”,那毕竟是一棵树,而是称为“椿庭”。将“椿”、“萱”合称“椿萱”即代指父母,父母都健在称为“椿萱并茂”,前引“堂上椿萱雪满头”的诗句就是形容父母都老了,头发都白了。 ![]() 明沈周《椿萱图》局部高清大图(一) ![]() 明沈周《椿萱图》局部高清大图(二) 《椿萱图轴》笔触工整挺劲,线条凝重,造型巧妙,富于变化,设色妍丽古雅,是一幅精妙的花卉图。图左上方有袁朔和草书题七律一首:“椿萱天地长生物,白发严慈六十同。此日高堂称寿处,笔封三祝一杯中。长州袁朔和。”下钤方印不辨。图左上角孙一元草书七律诗一首:“明时文物乐冲融,白发椿萱寿域中。筠管萧长吟月色,金醅酒暖泛春红。德星座上衣冠会,山桂堂前庆泽隆,早知箕襄家学在,亭亭彩口歙埸东。关西孙一元” 。钤朱文“吟啸馆”印。 ![]() 明沈周《椿萱图》局部高清大图(三) ![]() 明沈周《椿萱图》局部高清大图(四) ![]() 明沈周《椿萱图》局部高清大图(五) ![]() 明沈周《椿萱图》局部高清大图(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