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说:当你成为别人心中的老好人,麻烦就来了

 伟天英 2017-02-10

生活中,我们对别人有着各种各样的评价体系,好人,坏人或是在不同利益环境下扮演不同的人。有一种人,他们在平时生活中乐于助人、毫不吝啬、对别人随和真诚;然而,这种人在发展过程中却逐渐失去了别人的尊重与体谅;甚至,这个类型的人成为了心理问题的易感人群,这群人就是我们所谓的老好人。当你成为别人心中的老好人时,麻烦就来了,不止是无穷无尽的拜托,更多的是失去了我们人生中对自己的尊重与认识,甚至是迷茫、心理问题。今天心理说的话题我们就来讨论一个老好人心理历程的前世与今生,它会带来哪些心理问题。


老好人的心理历程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老好人是会常常牺牲自己的关键利益而给予他人不合理的帮助,以及利用帮助他人来弥补心理缺失的这部分人群。比如:不会合理申诉自己的权益导致一味忍让;对别人的请求一味的应许,甚至会牺牲自己的经济利益、时间、情感利益等。

帮助他人、态度随和、适度忍让是非常好的人格品质,但是一旦超过限度便会导致自己的心理失衡,自责、愤恨等不良情绪终会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社会心理学认为,一个心理较为健康的人应当是能够把社会、圈层、自我等几个方面的利益掌控在心理能够接受的范围内,而非走极端。例如:当不合理事件发生时,我们的利益受损,一度忍让最终爆发和采用不合理的方式谋求权益都是不正确的行为;那么,老好人经历了什么心理历程才形成的呢?

一般来说,老好人的基础心理要素是安全感、认同感的缺失,一般都来源于一个不完整的家庭或是父母过于服从式教育方式的起始,这两种教育方式都有可能导致儿童在心理发展过程中产生自卑、自我认同感差等人格缺陷。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这种心理会导致老好人需要通过别人的赞许和认同来弥补自己缺失的那部分,一旦被需要感降低,他们反而会感受到焦虑的情绪;而在人性几个弱点的驱动下,老好人的心理也逐渐失衡,拒绝变得既伤害自己又伤害他人。而心理问题的产生,正是由于不同的心理认知产生矛盾而导致的。

心理说:当你成为别人心中的老好人,麻烦就来了

当你想脱离老好人时,就像是背叛了全世界

俗话说:“蹬鼻子上脸”,这五个字的谚语却蕴含了两个心理学效应,也正是因为这两个心理学效应,老好人逐渐喂饱了人们的自私之心,老好人便无处可逃,就像是对不起谁了一样。

阿伦森效应

简单来说就是,你帮助别人很多次以后,一旦因为某种原因不帮助别人了;对于那个人来说,无疑就像是被打了一巴掌,关系可能就此破裂。产生的后果就是老好人很冤枉,那个人很愤怒。

蹬门槛效应

老好人为了弥补缺失或平衡,会不断地答应他人的请求,而这种请求的难度会随着每一次应许之后逐渐上升,直到阿伦森效应的产生。

也正是这两种心理学效应的产生,造就了老好人的悲哀,甚至,不会有人同情老好人。

心理说:当你成为别人心中的老好人,麻烦就来了

学会当“坏人”,绝不做老好人

有人说,我控制不住,也分不清楚什么忙该帮,什么忙不该帮,不懂得怎么样拒绝。确实,因为人际关系和社会的复杂性,我们有时候非常为难,但是的确有几点标准值得借鉴。而我们,要学会做一个懂得拒绝别人的“坏人”,因为老好人看似是好人,实则是缺乏原则性。但拒绝不是一味的拒绝,而是有选择性、辨别性的去帮助。

按圈层划分:家人、朋友、同事、陌生人。

家人,几乎是值得信任的,所以,钱、经历上可以适当付出,但是不涉及到原则问题并且要和伴侣进行沟通。比如:弟弟借钱买房,你给了家里所有的钱却和老婆产生了矛盾。

亲密朋友,能帮就帮,帮不了说出实情,委婉拒绝。但是涉及到经济问题,双方也同样需要讲清楚、留字据。比如:朋友要借比较大的一笔钱,要求借条实际上对双方都有好处。

一般朋友和同事,应充分衡量自己的时间、精力、能力之后再做打算;不能决定的,先不去答应,思考后再去答应。原则问题,可委婉或直接决绝;涉及到自己的利益问题,可权衡后,再做决定,甚至,可以当个“坏人”,多为自己考虑一些。

陌生人,分清事情的大小,事态的紧急,事情的合理性之后,再做决定。

好人与会拒绝别人的“坏人”都存在一个合理度的问题,如果我们一味拒绝和冷漠,我们也会得到同样的对待;我们一味答应牺牲自己,一样得不到尊重和赞许。所以,我们应当分清楚我们所要帮助的圈层、事件、影响等因素之后,再去决定帮不帮助他人,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轻松以及得到更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说:当你成为别人心中的老好人,麻烦就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