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经典器型解读 036:匏瓜壶
潘飞翔

《匏瓜》壶是曼生十八式之一,与《曼生葫芦》壶有异曲同工之妙,然其独特之处亦是其他造型无可比拟的,把玩此壶有如返璞归真之意,此壶最初用意是以解相思之若。
曼生为官之后,因清朝官制其不能带家眷在身边的,所以曼生只能与妻分隔两地,无法长相厮守。平生曼生爱壶成痴,遂以壶寄情,以解相思,无奈终不能创一中意之壶。一日偶读曹植《洛阳赋》,有“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只独勤”句,被其中“匏瓜”吸引。细究之,匏瓜又称“瓢葫芦”,乃葫芦之变种,更有趣者,古用作男子无妻独处的象征,曼生不禁哑然而笑,此物不正好寄我之思,释我之苦矣。遂遍寻匏瓜数日,日日观摩,终成此一不寻常之壶式,名曰“匏瓜”壶。
此壶设计之新不可多得,成壶本意乃缓解思念之苦,壶身铭文却是以瓠壶饮茶最适合,寓吉祥美满之意。若干年后此壶成为清代大收藏家吴大猷的藏品,而吴大猷又是唐云好友吴湖帆的祖辈。既是巧合也是缘分,后来“大风堂”门人山水画家胡若思在苏州看到了这把流落民间的匏瓜壶,便给唐云以重金买了回来,从而成为唐云“八壶精舍”藏壶之一。
品此壶之风格曰:疏野。疏野者,疏宕超脱,不拘于物,野性寓于率真,天机见之自然,固非一味粗野荒疏者所可得。把此壶也,陶陶然返璞归真,所谓桃花流水,时时迷路;而深山桂树,往往逢人。当年曼公融情入壶,而今拥者赏之释怀。
壶身铭文:飲之吉,匏瓜無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