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霞浦·千里海疆行》系列第34集——《闽剧雅韵》

 独钓秋江雨 2017-02-10

有着历史悠久的闽剧,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千里海疆唱响?

艺人们在闽东各地粉墨登场,都出现了哪些重要的角儿?

逢年过节时的看戏经历,都给了我们哪些温情的记忆? 

敬请收看《霞浦·千里海疆行》系列

第34集《闽剧雅韵》


 
解说词节选


就像一丝团结的纽带,闽剧在给村民带来欢乐的同时,也把常年在外的相亲聚集在一起,这为村庄营造了热闹喜庆的氛围,年复一年,一直如此。长期以来,闽剧之于大多数霞浦人,既是人民群众沉浸其中,乐此不疲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温情慰藉。


1922年,由8个村民自发成立的左湾儒家班至今被公认为是霞浦最早成立的闽剧班社,1925年,在建南班的推动下,霞浦松城成立了霞浦历史上的第二个闽剧团,即群英班。至1947年,霞浦的闽剧爱好者聚集在一起,成立“彻云俱乐部”, 1949年11月,就是以“彻云俱乐部”为基础,霞浦县闽剧团正式成立,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时闽东地区最早成立的县级剧团。因“彻云俱乐部”的成员大多是十几岁的妙龄少女,故又被称为“女班”。


在民间,群众自发成立的闽剧团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起来,最多时竟达40多个。位于葛洪山脚下的洪江村,在霞浦人的心目中,历来以出美女而闻名,这个只有三千多人的村庄,竞成立了13个闽剧团。


闽剧百年,在霞浦这个舞台曾经见证了太多艺人无以掩饰的光荣或梦想、得意或失落,林之行(1936—2015),这位在霞浦成长起来的剧作家,曾先后担任福安平讲剧团、周宁县闽剧团团长,为挖掘、研究、整理闽东古戏曲的文物与文献,做出了重要贡献。


正是这些熟悉或陌生的名字,成就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娱,也成就了闽剧自身的灿烂和辉煌。


蔡秋香现在是闽剧舞台上的一位重要角儿,虽然颇有建树,但是她的从艺之路并不平坦。


和霞浦的许多农村一样,松山至今保留着这样的传统,每当村里的闽剧上演时,他们不仅自己沉浸其中,更要邀请亲朋好友共享欢乐,主人的热情好客尽显无遗。

历史的晨钟暮鼓送走了这个城市弦歌相伴的岁月,而闽剧舞台上的这份热闹与炫丽其实从来就没有真正离去,当夜晚来临,灯火阑珊处,舞台上传来的这个天籁之音,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生命,传递着亘古的温暖与慰藉,希望与憧憬。



电视播出时间:

一套:周日20:00首播23:00重播

    周一8:25 13:00 20:00 23:30

    周二8:25 13:00 20:00 23:30

    周三8:25 13:00

二套:周日21:25首播

    周一9:30 21:25

    周二9:30 21:25

    周三9:30

猜你喜欢


广  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