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编者按
Oct.
涔阳驿道,披着神秘的面纱,奔驰着悬疑的神马。
古而不定,寻而无踪。
其北民湖段,更是个历史谜团。
那么,就让我们跟着杨传向老师来一起回顾陈年旧事,寻找当年的水泊泽国。
我家的没尾船
祖祖辈辈生活在北民湖边的人,没有不会玩船荡桨的。那个时候,湖边人家,谁没有船?还很难找出……喔……协初家就没有!这也难怪:他父亲是货郎,挑着丝烟洋火针线胭脂果果糖,摇着货郎鼓走八方,特别会看人算账。到了老山,女人要买他的针,他一根针要卖日今的钱十几元,有时候还要几十元,不知卖过百元没有(这点他没有说)。他常常扯谈:人家疑他卖贵了,他就苦着脸说我这针要打眼,眼又不能打大;还要磨,要磨这么小……六七天做得成这根针不?您自己试试嘛!女人一想,也是,乖乖地掏钱,还要请他吃饭。遇到男人没有在家的女人,他特意送一根针,女人就晓得是么得意思了,就往内房里走,他便跟着。协初是独子,小时候命里犯“水泡星”,不敢沾水,在我们那哒只他是个旱鸭鸭。但他继承了老爸的基因,也会算账,所以人家打鱼他做鱼贩子。他家不需要船。我们村里的船,是按船的形状、大小及用途来称呼的。比如“丈二五”、“九五底”就是以船底板的长度来指称的;“丫艄尾”、“艋艋”,是以船尾的艄头分不分丫来称呼的。艄尾分丫是便于安舵;不分丫的船小,不安舵。当然,根据用途称呼,有的叫“鸭划子”、有的叫“渡船”、有的叫“摸夫子”。“ 鸭划子”是在湖里河里放鸭专用的,小巧灵便,人站在船舱里,用竹篙一划,船走如飞,比鸭子划水的速度快。“渡船”是过河的水上交通工具,大而笨,可以坐上10到20多个人。“丈二五”是水上运输工具,能够载几百上千斤货物。“摸夫子”是一种比“ 鸭划子”大比“九五底”小的渔船,供摸鱼人捕鱼之用。老家的队里有几条“丈二五”,是专供到湖岛割青草、运送公粮或到津市、梦溪买货物用的。普通百姓家一般是“摸夫子”和“九五底”的艋艋船。“九五底”轻便,稳当,用它撒船网、放丝网、下鱼钩、划滑钩、拉根子、罩麻罩什么的,好使。还可以装上二三百斤货物,搞家庭小型运输。所以除协初家外都有,我家也有。我家的船来得不容易。因为我家人口多,大小六七张嘴巴吃饭,爸妈特别舍不得花钱。要知道当时打一条九五底至少七八担谷,顶一家人吃半年,老爸当然不愿意。不过,人家下湖捞鱼,老爸也少不了。只是人家划船到大湖里捞大鱼,老爸就在湖边浅水里下水摸小鱼,这效益比别人就差得多,而且也苦得多,常常看他从水里起来,冻得鼻涕挂几寸长,浑身筛糠样颤抖,牙齿也阻不住咯咯地碰响,胳膊和腿像刷了红漆那样发红发紫。尽管鱼不多,老爸还是想卖点钱,给弟妹们添过年新衣。而每到夜幕漁归时,协初便挑着渔篮来湖边收鱼。一次,协初在收老爸的鱼时,我看他把鱼装到篮子后,称秤时把那秤砣故意往篮边黏湿的泥里捣了几下,然后提起秤索看秤星,报出了个7斤的数字。老爸只盯着秤星,我却发现秤砣有些不对劲,于是在协初把秤和渔篮放下后,拿过秤砣将那凹底里垫起的一层泥抠了,要协初再称一遍。协初却红着脸把鱼倒了出来,语气很不是味地说:“这么点鱼,我还懒得要呢。人家的船就要到岸了。他们的鱼我一个主都挑不完……我是看你作孽(可怜)才想把这点鱼带上的……有很就搞条船也弄人家那么多鱼,我就给你秤足价好!”他的话刚完,果然有先到岸的船上人喊:“协初!来装鱼!”那财大气粗的语气透过傍晚的寒风传在我耳里,有几分得意,也有几分冷傲。协初马上挑着渔篮屁颠屁颠地过去了。协初走时,老爸非常尴尬,用责怪的眼睛看着我。回家后,老妈找来秤一称,足有10斤,老爸这才开始嘀咕起协初来……也许是协初的那番话的“功劳”,老爸终于下决心要添置船了。老妈也同意了老爸的意见,但前提是不许花费过高。哪么才能搞条便宜些的船呢?老爸毕竟是个有心人,他看中了队里一条不知是哪年就烂了,搁闲在队屋的楼枕上只能装杂物的“丈二五”的丫艄尾,于是和生产队长金嗲一说,金嗲一想搁下去只有烂的份,于是在老爸给了他一包2角钱的沅水牌香烟后马上答应了,而且只向老爸要了10元钱。这样,老爸就请斌叔帮忙把这烂丫艄尾抬了回来。烂“丈二五”的丫艄尾回来后,老爸也不顾老妈的唠叨,到津市打了几斤桐油,买了几斤生石灰,找来线麻(苎麻),到铁匠铺称了几斤船钉,请半木匠泉老哥锯去了朽烂不堪的后舱和丫艄尾。泉老哥锯掉了实在无法修整的那部分后,在船底、船帮、船舷几处打好了杉木板补巴,上好了钉子,就和他一起用桐油调石灰,在石头上锤呀锤地做成面团样的混合物,塞进船板结合缝里,再垫上麻,然后用验凿(一种比打眼的凿子宽而没有开口的专用工具)把桐油石灰和麻打入缝隙内部,——打了又塞,塞了又打,直到感觉接缝坚实后再普遍涂上桐油。经过老爸和泉老哥三天的劳动后,一条船就在我家诞生了!尽管这条船是个没尾巴(没尾艄)的半截子,引来围观的取笑,但老爸仍然高兴,我更高兴,我连吃饭都端着碗在新修整的船周围转来转去,边吃边欣赏。船散发的桐油味儿混合着新镶嵌的补巴的杉木味儿,好香、好美!我幻想着在大湖里划自己的船,干别人能干的事儿。家里的船经过干三遍、油三遍后,那木板已经浸透桐油发出了古铜的光亮。过完夏秋,湖边人家开始闲农忙渔了。这时节,只要无雨无风,男女老少就会清早起来,带上渔具,抬船下湖。我也和父亲把家里的船抬下湖加入了忙碌的渔船群。我家的船下湖的第一天,我第一次用好心情享受了满湖的渔船点点,桨橹咿呀,渔歌互答的热闹,尽管和我们相遇的陌生船都对我们的半截船投来奇异的眼光,我还是因为有了自己的船而有一种自得感。北民湖阔大,在一望无际的水面上我们放的是条网。这条网约40米长,1.5米深,三指或四指宽的眼,我家有两条,是父亲添置船后,买的尼龙线自己做的。父亲把船划在湖里估计有鱼的地方后,就让我放条网。我们把网呈三角形或圆形围起来后,就以木板敲船板发声,惊动鱼往圈外跑,鱼在慌不择路的情况下,就会触网就擒。见到有鱼触网了,老爸就迅速划船过去,我就边收网边用网兜把鱼兜起来。这划着自家的船下湖的头一天,我们虽然捞的鱼不如别人的多,但比起以往来,却多了几倍。西阳下堤时,我们划船往回走。协初看到我们的半截子船到岸了,也赶了过来。他发现我们船里的条网鱼比船网鱼成色好,就帮我们把船拉了上来,再从船舱里把鱼一条条装到他的渔篮里,然后拿来秤,特意把把那凹底秤砣举到我们面前说:“这回只管放心!”说罢笑了。老爸笑了,我也红着脸笑了!这晚,我们一家都很高兴。因为我们捞鱼还没有得到过今天那样的收获。当然,我除此而外,还特别羡慕老爸划船的技术。老爸双手运桨,不仅姿势优美,而且技术熟练、神情悠闲。那桨在他的操作下,落水无声,划水均匀。特别是该快时快,该慢时慢;快时船进似箭,慢时船稳如山,十分不容易。于是在这个冬渔季节里,我向老爸提出了学划桨的要求,老爸欣然同意了。所以常常在下网之后,我把桨接过来划船,老爸就边敲船板驱鱼,边指点要领。百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想不到这运桨划船,比学骑自行车的难度还大。老爸虽然对我说“划桨没有巧,均匀用力好”,可是桨在我手里就是很难均匀运力。开始双手总是不配合,不是左手用力过大,就是右手用力过大。船也由于用力的不均匀而在水里偏侧不稳,或偏转不前,于是我就脚慌手忙地频频下桨推水,桨叶把水击得扑通扑通地响,浪花溅起老高。父亲笑道:“幸好是围‘条网’赶鱼,要是撒‘船网’,什么鱼都吓跑了。”老爸看了一会我划桨的窘迫样儿后指点我:桨叶要侧锋入水,减少阻力;正面推水,加大船推进的力度。入水要深,推进力度要大。推桨发力不能单凭臂力,要身体整体发力。左右双桨要把握中心,用力平衡。桨推到位后,收桨的辐度要大,身体尽量后仰,加大推桨的水距,避免蜻蜓点水,这样才不至于乱于匆忙。在老爸的细心指点下,我终于学会了划桨。可是一天,我的这点技术却遇到难堪。那天,我们出湖走了差不多七八里的水路。收网回岸时,我照样划船。天渐渐晚了,湖水开始平静如镜,船走得很顺利。可是不一会儿,刮起了北风,湖面动荡起来,这时,船不听使唤了:无论我怎样双手平衡用力运桨,船总是跑下风——偏离前进方向,好几次一个浪来,还要回头。老爸看了笑着说:“真的技术在这里呢!”接着指导我:在风浪里的平衡不是双手运桨用力平衡,而是要辨风向平衡。下风桨要多用力,上风桨用辅助力。这样,才能保持方向不变。我们的船是从东南向西北行走的,这时的湖面吹的是东北风。按照父亲的指点,我加大右手推桨的力度,果然有效。这样走不到半小时,风向变成了西北风,而且渐渐加大,湖面掀起了白花浪。这时,我有点紧张了,想要老爸接桨。可是老爸偏不接。他说“跑马行船,坎坷风浪多的是,要学会顶住!”怎样顶?老爸说:行船不怕迎头浪,只怕侧面风。不管浪有多大,只要定好船位的方向就行。千万不要让涌浪从侧面冲击船,否则,一浪就可以把船打翻。于是我双手掌桨,高度集中精力注视前面的浪脊,让船头迎风破浪前进。这时,当船被风浪击得向右边方向摆动时,我左手猛力向前推浆,同时右手配合向后拉桨;当船被风浪击得向左边方向摆动时,我右手猛力向前推浆,同时左手配合向后拉桨。在船位方向正确时,来一个浪涛,我就双桨猛力向前齐推,船也就向前猛冲,爬上浪脊。船在浪谷上爬高时昂起艄头,浪谷在它的地下被切破时,那情景就像巨刀剖开一道山梁一样。随着船底发出的沉重响声和震撼,船的两边便齐刷刷地飞溅起一二尺高的浪花。船下浪谷时,就像骑自行车下坡一样,我全神贯注地稳住两边的桨翼,把稳方向。这时,老爸警告我:船下谷倘有偏差,就会横到谷底,大浪压顶,湖水进舱,有翻船沉船的危险。我的每一个动作都在老爸的精心指挥下进行,丝毫不敢忽视细节或懈怠动作。这样,尽管风浪大,船仍然在缓缓地安全前进。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小雨。直到小雨淋湿了我的头发,水珠顺着发丝垂落下来,侵进了我的眼睛,模糊了我的视线我才知道。尽管如此我还是不敢去擦拭一下,生怕一个不慎造成不可预测的危险。雨水渗透头发后,经过面颊流到我的嘴里,咸咸的、涩涩的。这时我不妨吸了几口。因为我感到有些渴了,喉咙有点要冒烟的感觉。几口苦涩的雨水下喉后,倒觉得有几分舒坦。——寒冬的雨水是冰凉的,但我此刻感到的是凉快!这时,老爸坐在船舱里一动也不动。他只是两眼紧盯着我,不断地发出一些指令信息。但我也没有时间去计较老爸的“安闲”。我的精力和思维必须放在迎战风浪上。天黑时,风浪平静了下来,连雨也不下了。这时,船靠了岸。老爸下船,装鱼提鱼。然后我们把船拉上岸。老爸把鱼和网分成均等的两份,放在桨叶的两头挑着。他可能是看我辛苦了吧,让我空手回家。离开湖岸时,我回望了大湖一眼。这时,湖平如镜,在薄暮里呈现墨绿的颜色。而我们船走过的地方,放着一带银白色的晕光,伸向模糊的远方。这时,我感到腰酸臂痛了,腿有点迈不动脚的沉重,走路像醉酒一样的踉跄。老爸挑着鱼,还腾出一只手扶着我。上堤时,看到老妈了。站在她身边的还有大妹。老妈一见到我们,就大声地说到:“菩萨保佑!你们回来了……好大的风……好大的浪……快吓死我啦……快吓死我啦……”原来她已经站在大堤上观望我们很久了!听了老妈的话,老爸倒乐呵呵地说道:“我们的孩子长大了!”
祖祖辈辈生活在北民湖边的人,没有不会玩船荡桨的。
那个时候,湖边人家,谁没有船?还很难找出……
喔……协初家就没有!这也难怪:他父亲是货郎,挑着丝烟洋火针线胭脂果果糖,摇着货郎鼓走八方,特别会看人算账。到了老山,女人要买他的针,他一根针要卖日今的钱十几元,有时候还要几十元,不知卖过百元没有(这点他没有说)。他常常扯谈:人家疑他卖贵了,他就苦着脸说我这针要打眼,眼又不能打大;还要磨,要磨这么小……六七天做得成这根针不?您自己试试嘛!女人一想,也是,乖乖地掏钱,还要请他吃饭。遇到男人没有在家的女人,他特意送一根针,女人就晓得是么得意思了,就往内房里走,他便跟着。协初是独子,小时候命里犯“水泡星”,不敢沾水,在我们那哒只他是个旱鸭鸭。但他继承了老爸的基因,也会算账,所以人家打鱼他做鱼贩子。他家不需要船。
我们村里的船,是按船的形状、大小及用途来称呼的。比如“丈二五”、“九五底”就是以船底板的长度来指称的;“丫艄尾”、“艋艋”,是以船尾的艄头分不分丫来称呼的。艄尾分丫是便于安舵;不分丫的船小,不安舵。当然,根据用途称呼,有的叫“鸭划子”、有的叫“渡船”、有的叫“摸夫子”。“ 鸭划子”是在湖里河里放鸭专用的,小巧灵便,人站在船舱里,用竹篙一划,船走如飞,比鸭子划水的速度快。“渡船”是过河的水上交通工具,大而笨,可以坐上10到20多个人。“丈二五”是水上运输工具,能够载几百上千斤货物。“摸夫子”是一种比“ 鸭划子”大比“九五底”小的渔船,供摸鱼人捕鱼之用。
老家的队里有几条“丈二五”,是专供到湖岛割青草、运送公粮或到津市、梦溪买货物用的。普通百姓家一般是“摸夫子”和“九五底”的艋艋船。“九五底”轻便,稳当,用它撒船网、放丝网、下鱼钩、划滑钩、拉根子、罩麻罩什么的,好使。还可以装上二三百斤货物,搞家庭小型运输。所以除协初家外都有,我家也有。
我家的船来得不容易。因为我家人口多,大小六七张嘴巴吃饭,爸妈特别舍不得花钱。要知道当时打一条九五底至少七八担谷,顶一家人吃半年,老爸当然不愿意。不过,人家下湖捞鱼,老爸也少不了。只是人家划船到大湖里捞大鱼,老爸就在湖边浅水里下水摸小鱼,这效益比别人就差得多,而且也苦得多,常常看他从水里起来,冻得鼻涕挂几寸长,浑身筛糠样颤抖,牙齿也阻不住咯咯地碰响,胳膊和腿像刷了红漆那样发红发紫。尽管鱼不多,老爸还是想卖点钱,给弟妹们添过年新衣。而每到夜幕漁归时,协初便挑着渔篮来湖边收鱼。一次,协初在收老爸的鱼时,我看他把鱼装到篮子后,称秤时把那秤砣故意往篮边黏湿的泥里捣了几下,然后提起秤索看秤星,报出了个7斤的数字。老爸只盯着秤星,我却发现秤砣有些不对劲,于是在协初把秤和渔篮放下后,拿过秤砣将那凹底里垫起的一层泥抠了,要协初再称一遍。协初却红着脸把鱼倒了出来,语气很不是味地说:“这么点鱼,我还懒得要呢。人家的船就要到岸了。他们的鱼我一个主都挑不完……我是看你作孽(可怜)才想把这点鱼带上的……有很就搞条船也弄人家那么多鱼,我就给你秤足价好!”他的话刚完,果然有先到岸的船上人喊:“协初!来装鱼!”那财大气粗的语气透过傍晚的寒风传在我耳里,有几分得意,也有几分冷傲。协初马上挑着渔篮屁颠屁颠地过去了。
协初走时,老爸非常尴尬,用责怪的眼睛看着我。回家后,老妈找来秤一称,足有10斤,老爸这才开始嘀咕起协初来……
也许是协初的那番话的“功劳”,老爸终于下决心要添置船了。老妈也同意了老爸的意见,但前提是不许花费过高。
哪么才能搞条便宜些的船呢?老爸毕竟是个有心人,他看中了队里一条不知是哪年就烂了,搁闲在队屋的楼枕上只能装杂物的“丈二五”的丫艄尾,于是和生产队长金嗲一说,金嗲一想搁下去只有烂的份,于是在老爸给了他一包2角钱的沅水牌香烟后马上答应了,而且只向老爸要了10元钱。这样,老爸就请斌叔帮忙把这烂丫艄尾抬了回来。
烂“丈二五”的丫艄尾回来后,老爸也不顾老妈的唠叨,到津市打了几斤桐油,买了几斤生石灰,找来线麻(苎麻),到铁匠铺称了几斤船钉,请半木匠泉老哥锯去了朽烂不堪的后舱和丫艄尾。泉老哥锯掉了实在无法修整的那部分后,在船底、船帮、船舷几处打好了杉木板补巴,上好了钉子,就和他一起用桐油调石灰,在石头上锤呀锤地做成面团样的混合物,塞进船板结合缝里,再垫上麻,然后用验凿(一种比打眼的凿子宽而没有开口的专用工具)把桐油石灰和麻打入缝隙内部,——打了又塞,塞了又打,直到感觉接缝坚实后再普遍涂上桐油。
经过老爸和泉老哥三天的劳动后,一条船就在我家诞生了!尽管这条船是个没尾巴(没尾艄)的半截子,引来围观的取笑,但老爸仍然高兴,我更高兴,我连吃饭都端着碗在新修整的船周围转来转去,边吃边欣赏。船散发的桐油味儿混合着新镶嵌的补巴的杉木味儿,好香、好美!我幻想着在大湖里划自己的船,干别人能干的事儿。
家里的船经过干三遍、油三遍后,那木板已经浸透桐油发出了古铜的光亮。过完夏秋,湖边人家开始闲农忙渔了。这时节,只要无雨无风,男女老少就会清早起来,带上渔具,抬船下湖。我也和父亲把家里的船抬下湖加入了忙碌的渔船群。我家的船下湖的第一天,我第一次用好心情享受了满湖的渔船点点,桨橹咿呀,渔歌互答的热闹,尽管和我们相遇的陌生船都对我们的半截船投来奇异的眼光,我还是因为有了自己的船而有一种自得感。
北民湖阔大,在一望无际的水面上我们放的是条网。这条网约40米长,1.5米深,三指或四指宽的眼,我家有两条,是父亲添置船后,买的尼龙线自己做的。父亲把船划在湖里估计有鱼的地方后,就让我放条网。我们把网呈三角形或圆形围起来后,就以木板敲船板发声,惊动鱼往圈外跑,鱼在慌不择路的情况下,就会触网就擒。见到有鱼触网了,老爸就迅速划船过去,我就边收网边用网兜把鱼兜起来。这划着自家的船下湖的头一天,我们虽然捞的鱼不如别人的多,但比起以往来,却多了几倍。西阳下堤时,我们划船往回走。协初看到我们的半截子船到岸了,也赶了过来。他发现我们船里的条网鱼比船网鱼成色好,就帮我们把船拉了上来,再从船舱里把鱼一条条装到他的渔篮里,然后拿来秤,特意把把那凹底秤砣举到我们面前说:“这回只管放心!”说罢笑了。老爸笑了,我也红着脸笑了!
这晚,我们一家都很高兴。因为我们捞鱼还没有得到过今天那样的收获。当然,我除此而外,还特别羡慕老爸划船的技术。老爸双手运桨,不仅姿势优美,而且技术熟练、神情悠闲。那桨在他的操作下,落水无声,划水均匀。特别是该快时快,该慢时慢;快时船进似箭,慢时船稳如山,十分不容易。于是在这个冬渔季节里,我向老爸提出了学划桨的要求,老爸欣然同意了。所以常常在下网之后,我把桨接过来划船,老爸就边敲船板驱鱼,边指点要领。
百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想不到这运桨划船,比学骑自行车的难度还大。老爸虽然对我说“划桨没有巧,均匀用力好”,可是桨在我手里就是很难均匀运力。开始双手总是不配合,不是左手用力过大,就是右手用力过大。船也由于用力的不均匀而在水里偏侧不稳,或偏转不前,于是我就脚慌手忙地频频下桨推水,桨叶把水击得扑通扑通地响,浪花溅起老高。父亲笑道:“幸好是围‘条网’赶鱼,要是撒‘船网’,什么鱼都吓跑了。”
老爸看了一会我划桨的窘迫样儿后指点我:桨叶要侧锋入水,减少阻力;正面推水,加大船推进的力度。入水要深,推进力度要大。推桨发力不能单凭臂力,要身体整体发力。左右双桨要把握中心,用力平衡。桨推到位后,收桨的辐度要大,身体尽量后仰,加大推桨的水距,避免蜻蜓点水,这样才不至于乱于匆忙。
在老爸的细心指点下,我终于学会了划桨。
可是一天,我的这点技术却遇到难堪。那天,我们出湖走了差不多七八里的水路。收网回岸时,我照样划船。天渐渐晚了,湖水开始平静如镜,船走得很顺利。可是不一会儿,刮起了北风,湖面动荡起来,这时,船不听使唤了:无论我怎样双手平衡用力运桨,船总是跑下风——偏离前进方向,好几次一个浪来,还要回头。老爸看了笑着说:“真的技术在这里呢!”接着指导我:在风浪里的平衡不是双手运桨用力平衡,而是要辨风向平衡。下风桨要多用力,上风桨用辅助力。这样,才能保持方向不变。我们的船是从东南向西北行走的,这时的湖面吹的是东北风。按照父亲的指点,我加大右手推桨的力度,果然有效。
这样走不到半小时,风向变成了西北风,而且渐渐加大,湖面掀起了白花浪。这时,我有点紧张了,想要老爸接桨。可是老爸偏不接。他说“跑马行船,坎坷风浪多的是,要学会顶住!”
怎样顶?老爸说:行船不怕迎头浪,只怕侧面风。不管浪有多大,只要定好船位的方向就行。千万不要让涌浪从侧面冲击船,否则,一浪就可以把船打翻。于是我双手掌桨,高度集中精力注视前面的浪脊,让船头迎风破浪前进。这时,当船被风浪击得向右边方向摆动时,我左手猛力向前推浆,同时右手配合向后拉桨;当船被风浪击得向左边方向摆动时,我右手猛力向前推浆,同时左手配合向后拉桨。在船位方向正确时,来一个浪涛,我就双桨猛力向前齐推,船也就向前猛冲,爬上浪脊。船在浪谷上爬高时昂起艄头,浪谷在它的地下被切破时,那情景就像巨刀剖开一道山梁一样。随着船底发出的沉重响声和震撼,船的两边便齐刷刷地飞溅起一二尺高的浪花。船下浪谷时,就像骑自行车下坡一样,我全神贯注地稳住两边的桨翼,把稳方向。这时,老爸警告我:船下谷倘有偏差,就会横到谷底,大浪压顶,湖水进舱,有翻船沉船的危险。我的每一个动作都在老爸的精心指挥下进行,丝毫不敢忽视细节或懈怠动作。这样,尽管风浪大,船仍然在缓缓地安全前进。
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小雨。直到小雨淋湿了我的头发,水珠顺着发丝垂落下来,侵进了我的眼睛,模糊了我的视线我才知道。尽管如此我还是不敢去擦拭一下,生怕一个不慎造成不可预测的危险。雨水渗透头发后,经过面颊流到我的嘴里,咸咸的、涩涩的。这时我不妨吸了几口。因为我感到有些渴了,喉咙有点要冒烟的感觉。几口苦涩的雨水下喉后,倒觉得有几分舒坦。——寒冬的雨水是冰凉的,但我此刻感到的是凉快!
这时,老爸坐在船舱里一动也不动。他只是两眼紧盯着我,不断地发出一些指令信息。但我也没有时间去计较老爸的“安闲”。我的精力和思维必须放在迎战风浪上。
天黑时,风浪平静了下来,连雨也不下了。这时,船靠了岸。老爸下船,装鱼提鱼。然后我们把船拉上岸。老爸把鱼和网分成均等的两份,放在桨叶的两头挑着。他可能是看我辛苦了吧,让我空手回家。离开湖岸时,我回望了大湖一眼。这时,湖平如镜,在薄暮里呈现墨绿的颜色。而我们船走过的地方,放着一带银白色的晕光,伸向模糊的远方。
这时,我感到腰酸臂痛了,腿有点迈不动脚的沉重,走路像醉酒一样的踉跄。老爸挑着鱼,还腾出一只手扶着我。
上堤时,看到老妈了。站在她身边的还有大妹。老妈一见到我们,就大声地说到:“菩萨保佑!你们回来了……好大的风……好大的浪……快吓死我啦……快吓死我啦……”
原来她已经站在大堤上观望我们很久了!
听了老妈的话,老爸倒乐呵呵地说道:“我们的孩子长大了!”
作者简介
来自: 方韵悠长 > 《杨传向》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洈水记忆21】在水一方|张晓蓉
【洈水记忆21】在水一方|张晓蓉。洈水水库里的水有别于其他地方的水,有专家鉴定,洈水是唯一一个无需经过净化工程而能达到标准净化程...
严 泽 | 青家湖是洞庭湖的一个耳朵
严 泽 | 青家湖是洞庭湖的一个耳朵。湖叫青家湖,洞庭湖的一个耳朵。小谭是渔场职工,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晚上巡湖,责任是不准沿湖的村民...
水乡风采(七)
水乡风采是我写乡土诗的代表作。我力图在作品里,描写水乡农村渔村风景,做到诗中有画,让读者进入诗的意境。写于1981.4.载1982.2《广州...
梦回大明:我一个东南渔民的生活
而我家在这个时候既要缴纳固定的鱼税,还要承担相应的海关税,我家也渐渐的没落起来。直到村中的一家说是要出远海大鱼,这个消息传来对...
采红菱(平水韵)五绝
采红菱(平水韵)五绝。《采红菱(平水韵)五绝》轻桨荡兰舟,平湖正是秋。船在水中行,人儿倒影清。荡桨湖深处,惊来翠鸟飞。辑桨劈清波,罗衣溅水多。听了采红菱这首歌觉得亲切,是十多年前在南方见...
河鼠和鼹鼠
河鼠和鼹鼠。鼹鼠见了,不服气地说:“我也能行。”说完,鼹鼠照着河鼠刚才一系列的动作捞起鱼来。一路上都是河鼠在划船,鼹鼠见河鼠的...
2016年洪泽湖鱼苗放流记
2016年洪泽湖鱼苗放流记。休渔期间,渔政部门会定期往洪泽湖里投放鱼苗。放流鱼苗是渔业管理委员会坚持多年的事情,今年进行了规范化调...
惊心!!大风浪中,不把船吊固定好就是这个恶果!
大风浪中,不把船吊固定好就是这个恶果!所有没有固定的部件就有可能在大风浪天气中成为噩梦。船吊,伙食吊、油管吊等固定。不然如果遇上大风浪,锚就在船首哐~哐~哐~,后果不堪设想。
得失之间
这是很早就听过的一则故事: 风浪中,船沉了,惟一一名幸丰存者被风浪冲到了一痤荒岛上,每天,这位幸存都翘首以待,希望有船来将他救出。然而,他盼到"花儿都谢了",还是没有船来。第二...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