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老虎★(龙巅ID)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作者所有 概念性的东西 : 1.虹吸力度= (内缸水位-溢流板高度)*缸内平面积 * 单位体积水重量 / 出水口面积 2.滴流板打孔,最好经过严密计算,单位过水量要小于整体孔径单位体积。 主缸 加上缸盖 滴流盒 侧滤、滴流系统 画了一个出水口弯头 ,自己都觉得很漂亮 出水口细节 就像粘鱼缸一样,底滤的玻璃已经铺好了,开始准备底滤 底滤够大 底滤溢流 溢流部分做完,接下来做做底滤清污管道和加热系统和水泵。 带底部残渣清理系统的底过滤基本完工。 将第二重的2层滴流,架在地过滤上。 竣工图 细节 相关问题解释: Q1 那个楔形结构(斜的玻璃条)干嘛用的? A: 让出水口更小,从而提高虹吸力度 Q2 滴流为什么做2层,为什么上面有滴流,下面还要? A:滴流超过2层,没任何意义(已经有人试验过)。上面的滴流是打散BB用的,起物理过滤作用。下面再一次,更细密。防止BB残渣到底滤,污染底滤滤材,减少清洗次数。 这里说明一点,可能有些人的溢流区上去的都是BB渣滓,那是缸内已经由魟鱼或者清道夫,或者其他,将大块BB整碎了,或者你的虹吸根本吸不动大固态BB。 我的虹吸力度可以将大豆大小的BB直接吸到一层溢流区,经过雨淋击打,慢慢变碎。 在这里重复说一点,固态BB变成游离态BB是通过物理过滤和消化细菌完成;至于no2、nh4分解,那是硝化细菌的事。 Q3 溢流雨淋倾斜,水会不均匀下落? A: 如果算好了,不会的。怎么算?孔径大小体积*个数*单位面积》单位过水量即可。 实物图 请注意,我的测过滤很窄。这样没影响多少缸内面积;再有,觉得不好看可以做个木包围,把它包上,很多成品鱼缸有类似做法。 上层超级雨淋:铜质拉环,方便随时取出滴流盒子。坊间有种说法,鱼怕铜。解释下,Cu是没毒的,Cu2+是有毒的,不光鱼,人都怕,我用的是表面氧化处理过的铜丝,是Cu,不是Cu2+。有人说了,铜放水里时间长了会变,是6Cu+6H2O+3O2=6Cu(OH)2说的这个么,呵呵,这个过程很漫长,所以请勿杞人忧天。咱们现在用的自来水管件,很多是铜的,当然,都是经过表面处理过的。 下层的超大滴流,给予绝对的溶氧量 斜着放置的雨淋板,及效果 好水才出好状态 写在最后:这个设计,只是我总结了很多人做缸所谓的遗憾,从而改良的,更适合我个人,所以并非适合所有人,所以,请勿较真。拿出来只是讨论,学习,改良不足。另外很多地方的尺寸,我是奔着画大了,好看来的,具体操作,可以缩小尺寸,譬如那个很夸张的侧过滤。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