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房子也要让百姓住得舒心

 cxag 2017-02-10


黄浦老城厢是上海本地文化的“摇篮”,具有悠久的历史文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区域内有众多文物保护单位、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和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如何更好地以城市更新全新理念推进旧改,在更加注重保留保护的过程中,努力改善旧区居民的居住条件,黄浦区近年来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打造文明社区,让创建成果惠民,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工作。


在尚文路133弄口,抬头望去便见一座门楼,黝黑的铁门上保留着一块以前的门额,写着“1935”和“龙门邨”两排字,顶上还升着一面五星红旗。这里便是老城厢龙门邨的入口了,门额上的字由近代书法家朱曙先生所题。

从“入口”往里看,只觉得幽雅安静,房屋鳞次栉比,弄堂蛮“大”的。听不少老人说,“龙门邨”在老城厢其实也蛮有名的。在龙门邨住了将近30年的赵先生介绍,1999年,龙门邨被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2004年,又被公布为“黄浦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我们的门牌号是尚文路133弄1号—105号,中间有跳号,但还是上海最深最长的弄堂。”龙门邨居委干部丁敏洁告诉记者,龙门村原从“龙门书院”得名,房屋大多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建造,共76幢房,特别之处在于布局异常整齐,建筑形式极丰富,有西班牙式、苏格兰式、古典巴洛克式以及中国民居,堪称“微缩万国民居群”。目前,龙门邨常住人口共410户,大约1300人。



龙门邨虽然历史厚重,居民众多,但管理得井井有条,已是上海文明小区、造树绿化百佳里弄、上海市消防安全小区。丁敏洁表示,“我们这里有不少是孤老或空巢老人。现在特殊老年人,孤老、独居老人都是重点关注对象,平时多关心,有什么需求都尽量给予满足。”比如,老年人平时出门不方便,屋子里如果有漏水等情况,就会通过居委联系物业,尽快帮其解决。居委也会有“块长”包干制,经常去老人家上门,了解其近况,在能力范围内尽可能的去帮助他们。


同时,安全问题也是居委管理的重中之重。作为历史保护建筑,消防安全尤为重要,街道在每一幢楼里都安装了消防栓、灭火器以及烟雾报警器;同时,街道在辖区内安装了14个全天候的摄像探头,力争覆盖到每一个角落。



悠久的历史和妥善的保护,让龙门邨顶着许多“光环”。但丁敏洁坦言,龙门邨不少房子建于上世纪30年代后期,如何处理好历史建筑保留保护与改善旧区居民居住条件的关系,还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通过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切实实保护好上海的历史文脉和文化记忆,实实在在改善旧区居民的居住条件。 


文:范煜昊 图:资料 编辑:张楚瑶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