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唯美的月琴油画

 cxag 2017-02-10

月琴, 是我国的一种民族弹拨乐乐器, 当融入到戏曲伴奏, 形成了与京 胡、京二胡、月琴“为一体”的三大件,更是起了其他弹拨乐器不可代替 的作用。月琴也用于独奏、器乐合奏和为歌舞、戏曲、说唱音乐伴奏。 月琴的演奏技巧很丰富,但通常右手为弹、拨、撮、长轮、扫弦等方 法,左手为推、拉、揉、移指等方法。月琴右手演奏的基础是:弹、拨、 撮、轮称为“基本功” 。

80 年代初试制成功一种长杆(较原来长一倍, 约 18 厘米)月琴。音品增至 30 个,缚弦下移,增加了琴马,并在琴内 横音梁间增置两条竖梁,音域达 个八度。音量明显增大音色富有光 彩,除可为楚剧伴奏外,更适于独奏或合奏。早在清道光年间湖北的皮 中, 
一个多世纪以来它和京胡一起, 这一直是最传统的伴奏格局。 在戏曲中表现人物、描写情境、渲染气氛、加强戏剧节奏、烘托表演、 美化演唱的功能月琴就是主奏乐器之一。 
本文分别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来说明月琴演奏中独特的美学 

一、点与线 
月琴是一件个性很强的弹拨乐器,声似珠落玉盘,晶莹透亮,它 以点状发音为基础,由不同的“点”连接成“线”来勾勒出音乐的旋律。 月琴演奏的特点是颗粒性强,在颗粒间留给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由于 “点”的发音延音短,在演奏旋律性较强的乐曲时会出现颗粒太清楚, 旋律线条不明显的问题,所以我们在演奏一些流畅抒情的乐段时,一定 要把“点”包含在线条之中不能过于突出。月琴在演奏中常用轮指、滚 奏、摇指、等技法,在弹奏时要控制指力,过重,太弱都会破坏音乐的 线条;要具备旋律的歌唱意识,均匀地弹奏出音乐的线条,给人以连贯 和流畅的感觉。用中速偏慢的轮指表现悠扬抒情的旋律,如果颗粒过于 
清楚,就会破坏旋律的流畅性,虽然“点”是月琴发音的基础,但不能 一味地强调“点” ,要根据不同的音乐来追求“点”与“线”的和谐统一 。

二、线与点 
月琴演奏时 “点”的碰撞所产生的美感是无与伦比的,在演奏中不 能单纯地追求 “点” 而忽略了旋律, 当然也不能只重视旋律而忽视了 “点” 。 在演奏一些作品时我们需要在线条中突出一些“点”的效果,让流畅的 音乐变得有棱角,以突出音乐本身的个性;有些音乐需要刻意在“线” 中找“点” , 如果没有这些点,旋律会变得模糊不清。表现如泣如诉的旋 律,以表现人物的个性,使得音乐内涵也更深刻,如果只有“线”没有 “点”就不会给人以震撼的感觉,音乐变得平乏,失去光彩。所以月琴 演奏中应该根据音乐的具体需要将“点”与“线”完美地结合,使音乐 既优美又流动,表现出月琴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音韵美 
“韵”是中国民族音乐的灵魂,它是比较模糊的概念,只能通过听觉 来感知。韵味意味着音色;在书画,韵味意味气韵,即生动之念;在诗 歌,韵味则意味韵律。 “韵”是演奏者审美情趣和演奏风格的体现,演奏 者对音乐的感受不同,所表现的音韵也有所区别。月琴演奏中“韵”的 产生,主要是在右手弹弦后,左手立即作吟、揉、推、拉、绰、注等技 法的配合,使乐音的余音产生各种变化。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点” 是月琴的优点,同时也是缺点。由于“点”的发音余音短,如果不注意 保留,余音很快就会消失,而没有余音就不能产生“韵” ,所以保留和美 化余音就成了每个月琴演奏者应该重视的问题。余音可以使单一的声音 产生色彩变换,运用技法来延长余音,就可以形成“韵” ,也就是说发音 后余音所产生的细微变化就是“韵” ,清朝琴人陈幼慈对“韵”作了如下 简洁的说明: “夫音韵者,声之波澜也” 。 月琴音乐中的“韵”随处可见,运用了不同速度和音高的拉弦来表现 人物情绪的变化,配合推、拉、吟、揉、打、带等多种左手技法来表现 人物内心的惆怅,音色富于变化,音乐形象生动感人。演奏月琴时一定 要控制好余音,表现出月琴的“韵” ,追求月琴音乐的和谐美,才能更好 的体现出它的艺术价值。 

四、形神兼备 
在音乐表演中,不同的演奏状态可以表现出不同的音乐内容及情绪, 如果我们的演奏状态一成不变,就无法获得好的音乐效果。演奏状态可 分为静态和动态,包括演奏的神态和气势,正确的演奏状态可以准确地 把演奏者真实的情感表现出来,不恰当的演奏状态则会破坏音乐的整体 表达。月琴作为表演艺术,一定要做到表里如一、形神兼备。在演奏舒 缓的乐曲需要保持平和静谧的心态,音乐的表达与演奏的状态要自然和 谐,气息顺畅,收放自如,神态自若;在演奏大气的乐曲需要表现出浓 重的英雄悲剧色彩,演奏状态要夸张一些,要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 气魄,音乐要有棱角,动作要干净利落;演奏秀美的乐曲则需要有虔诚 超脱之心,是一种静态的演奏,肢体语言不宜过多。 音乐是千变万化的, 演奏的状态也要符合音乐内容的需要来调整和变化,只有身与心的双重 投入,才可能达到演奏的表里如一;只有音乐内涵与外在表现达到完美 统一,音乐才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音乐演奏的最高境界是形神兼备。 演奏者的表现力关键在于传神 “, 神”是精神,是演奏者内在修养的体现。明代琴家徐上瀛著文说: 非知 音未易知,而中独有悠悠不已之志,吾故曰求之弦中不足,得知弦外则 有余也。出色的演奏要能够把握作品风格的神韵, 而不是肤浅的完成乐 谱。然而要达到“神似” ,就必须用心来感受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全 身心的投入到音乐中,用真情实感来表现音乐,这样的音乐才是有生命 力的。 
综上所述, 
月琴演奏中 “美” 的内涵包括很多方面, 月琴演奏的 “美” 体现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审美观念,表演讲究含蓄、朴素、自然、 和谐,追求一种高尚的气韵和意境。笔者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四个方面 分别进行了阐述,以体现月琴演奏中独特的美学要求。在月琴演奏中既 要注重“点”的穿透力和颗粒感,又要重视“线”的和谐连贯,另外还 要重视音韵的控制与演奏状态的形神兼备,并把它们完美地结合起来, 更好地表现出月琴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