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HISTORY丨图书馆:送给一个城市最好的礼物

 rong_nirvana 2017-02-11

————————————————

【新朋友】点击标题下“时风·时文博览”快速关注

【老朋友】点击右上角,转发或分享时文博览

————————————————

自19世纪以来,建立图书馆已成欧美世界的“主流”资助项目,总统下台后,找人资助建馆;财豪去世后,家人斥资建馆;城市拓展升格,国家拨款建馆……把自己的名字铭刻于图馆前,以己之名开馆藏书,于权贵心中,成为莫大的光荣,是最高尚的志业,这传统,很可惜极少被移植于亚洲。

作者:马家辉


怀德纳父子命丧于铁达尼海难,其妻其母捐资予哈佛大学建立纪念图书馆,开馆97年了,如果平均每年有一万位年轻人进入哈佛读书或研究,100万个精英脑袋受惠受益,加上由此衍生的无形力量,这笔“知识功德”之厚之巨,难用数字量化。


什么是送给一个城市的最佳礼物?


卡耐基——别搞错了,是逝世于1919年的企业家Andrew Carnegie,不是写《人性的弱点》的人际关系行销专家Dale Carnegie——的回答是:“在这个城市的最佳地段,给她设立一间公共图书馆。”


卡耐基自己正是图书馆的受益者,出生于苏格兰,13岁跟随父母移民美国,在铁路局做童工,下班后到图书馆看书,那是由一位退役上校设立的图书馆,目的是“让没有就学选择的学徒打开一道学习之门”。


卡耐基每天工作12小时,但仍努力利用馆内书籍自修,他说:“这里为我打开了世界知性财富之门。我沉醉在书页之间,我的工作辛劳变得微不足道了,因为早上6点起来,立即工作至晚上6点,只要在那之后有本书等著我去阅读就好.”


发财后的卡耐基在全世界资助建立图书馆,是欧美世界十九世纪的“图书馆运动”的幕后支柱,但有人嘲讽他沽名钓誉,因为他非常刻薄工人,是个“无良雇主”,他的工厂曾被骂为“人间炼狱”,环境差,工资低,是劣质资本主义的典型代表。


对此责难,卡耐基毫不在意,他道:“我在另外的地方建立了一个天堂,有人会懂得。”


大作家John Updike便是“懂得”的幸运儿。他于青少年时受惠于宾州的卡耐基图书馆,开展了知识视野,所以他撰文赞美:“那里给了我自由,决定了我成为以后的我,那里有个天堂为我打开了门。”


自19世纪以来,建立图书馆已成欧美世界的“主流”资助项目,总统下台后,找人资助建馆;财豪去世后,家人斥资建馆;城市拓展升格,国家拨款建馆……把自己的名字铭刻于图书馆前,以己之名开馆藏书,于权贵心中,成为莫大的光荣,是最高尚的志业,这传统,很可惜极少被移植于亚洲。


一个对图书馆集体冷漠的社会,知识根基能有多厚,理性思维能有多深,不问可知。在“世界阅读日”的今天,察看四周,遥观历史,难免别有戚怀与哀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