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须一人饮酒醉,灯火影里话元宵

 冯仙森 2017-02-11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春节的余热还未散去,大家耳熟能详的元宵节又接踵而至啦,印象中的元宵大概就是一家团聚吃元宵;或者效仿古人那样点花灯,张灯结彩热闹非凡。相传汉武帝对祭祀太一神十分虔诚,他采纳方士缪忌的奏请,“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常有流星经于祠坛上。使童男童女七十人俱歌。”则反映出元宵之际祭太一神的风俗。

        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元宵节还是东方情人节。小伙伴们一定纳闷了,分明七夕才是东方情人节,为什么要说元宵节是东方情人节呢?

元宵是团聚的日子

        相信小伙伴们都听过乐昌公主“破镜重圆”的故事:徐德言和乐昌公主陈贞时逢战乱,难以相守周全,为今后能够再聚,徐德言便打碎一面镜子,二人各执一半,约定“他日必以正月望日卖于都市,我当在,即以是日访之。”后陈亡,乐昌公主入越公杨素之邸,而徐德言饱经流离之苦,辗转到了京城。于元宵之日他见一个老叟以高价兜售半面铜镜,徐德言细细察看,果是陈贞的那半面。追问之下,方知此老叟乃是杨府仆人,受乐昌公主委托来卖镜寻夫的。于是徐德言写诗一首“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托老叟带回。陈贞见到徐德言的半面铜镜和所写之诗,不由大放悲声,杨素知晓此事后,被他二人的真情打动,遂使二人团聚。夹馍君窃以为兴许正是出于这个凄美的小故事,才使得元宵之日在人们心中代表着团圆之意。


元宵是狂欢的盛会

出游篇

        其实隋朝之前,关于元宵节这一天的庆祝方式并没有统一的定制,唱百戏、马术、纪念紫姑、做糕糜等节庆活动因地区、朝代差异不一而足。值得一提的是,隋唐时期在元宵节这一天,氛围尤为热闹。《隋书·柳彧传》有载:“窃见京邑,爱及外州,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技,诡状异形。内外共观,曾不相避……尽室并李,无问贵贱,男女混杂,淄素不分。”则充分说明了元宵节上男女不拘,人们纷纷携友出行,着奇装异服游玩的有趣场面。《大唐新语》也载有人们欢度元宵之盛况:“京城正月望日,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贵臣戚属及下俚工贾,无不夜游。”

       

赏花灯

        元宵赏花灯的习俗则始于隋代炀帝时期。佛教有“佛法即明灯”的说法,因此一向礼佛的隋炀帝便常常在正月十五 “通街设灯”,还写下了诸如“法轮天下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的佳句传颂后世。

        到了唐朝,则完全继承了隋朝的传统,为了方便人们元宵节赏灯,还有了一个这样一个例外——放夜,将元宵节的庆祝时间增加至三日,要知道这在严格执行宵禁制度的帝都长安并不常见。元宵节的庆祝规模也在盛唐得到进一步的扩大,据《朝野金载》所载:“玄宗先天二年正月十五十六夜,于京师安福门外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玉,嫌五万盏灯,簇之如花树。韩国夫人盆百枝灯树,高八十尺,竖之高山,上元夜点之,百里皆见,光明夺月色也。”


猜灯谜

        而在宋代,不仅承袭了燃灯和观灯的习俗,还将庆祝时间由三天扩大至五天,猜灯谜也成为一种风尚。仁宗时期,人们将写有灯谜的纸悬于花灯之上,供市民猜射,“资圣阁前安顿佛牙,设以水灯,皆系宰执、戚里、贵近占设看位。最要闹:九子母殿及东西塔院,惠林、智海,宝梵,竞陈灯烛,光彩争华,直至达旦。其余宫观寺院,皆放万姓烧香。如开宝、景德大佛寺等处,皆有乐棚,作乐燃灯。”则是直接还原了元宵佳节的盛大场面。直到靖康之变后,南宋仍不改旧习,理宗甚至下旨将上元灯节的庆祝时间由五天改为六天,从正月十三至十八,据说当时的杭州城内,但凡巷陌、寺观、市衢、桥道,尽皆编竹张灯。

        小伙伴们也一定很好奇猜灯谜的活动究竟是从何时出现的呢?

        灯谜是贴在元宵花灯上供游人猜的谜语,又称庾辞、隐语,刘勰在《文心雕龙·谐讔》中提到:“自魏代以来,颇非俳优,而君子嘲隐,化为谜语。”据吴自牧《梦粱录》所载,南宋时制谜和猜谜同说书、下棋一样,已可作为一种谋生手段:“商谜者,先用鼓儿贺之,然后聚人猜诗谜、字谜、戾谜、社谜,本是隐语。有道谜,来客念思司语讥谜,又名打谜。”而周密在《武林旧事》中也有类似的记载:“有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但元宵节猜灯谜的习俗则成熟于明清时期。清代顾禄于《清嘉录》中收录有适时苏州元宵节猜灯谜的情景:“好事者巧作隐语,拈诸灯。灯一面覆壁,三面贴题,任人商揣,谓之打灯谜。谜头皆经传、诗文、诸子百家、传奇小说及谚语、什物、羽鳞、虫介、花草、蔬药,随意出之。”猜中者有奖,奖品有巾扇、香囊、果品、食物等,谓之“谜赠”。

     

走百病

        “都城灯市由来盛,大家小家共节令。诸姨新妇及小姑,相约梳妆走百病。”自元代起,元宵节开始出现“走百病”的风俗,明清时则在正月十六日傍晚“走百病”,走百病又叫散百病、游百病、遣百病、除百病等,一般是登高走桥,赴庙行香,人们相信这样可以去除疾病。

       

放烟花

        明朝则是进一步丰富了元宵的活动,放烟火成了元宵节的又一重要景观。据《琼台志》所载:“官衙烧火树银花,巧藏故事、生禽,炮杖声震不绝。乡落男妇二三十里者入城聚观,名曰放烟火。”充分还原了时人燃放烟花过元宵的热闹场面。由于“灯”与“丁”谐音,丁即男子,所谓“添丁增口”就是基于此义。因此有些地方的女性出于求子的考虑,干脆在元宵之夜直接“摸丁”。明代沈榜在《宛署杂志·民风一》中记载了当时京城妇女喜欢“暗中举手摸城门钉,一摸中者,以为吉兆。”的摸门钉风俗。

        所以在古代遵循深闺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的理念下,有了元宵节这样一个男女可光明正大进行约会、搭讪的契机,说元宵节是东方情人节一点也不为过。小伙伴们不难想象这样的场景:元宵节这天,某家的小姐带着小丫鬟出门游玩,被张灯结彩的氛围吸引得流连忘返,点花灯、猜灯谜,在其百思不得其解之际,一位丰神俊朗的公子勾了勾唇角,脸上洋溢着自信满满的笑意,一口将谜底解出,引得一众围观之人拍掌称赞,而后小姐被这位公子的才情以及俊朗的外表所吸引,自此芳心暗许,从而引出一段天赐良缘… …这样类似于电视剧里的狗血剧情可能真的就这样发生了。

       

元宵是美食的天堂

        元宵不只是情人们的天下,还是吃货的天堂。

        古人过的正月十五日,食饮独具特色,《天咫偶闻》有载:“十五食汤团,俗名元宵。”而除了元宵团,还有豆粥、焦棰(字原作饣 追)、科斗羹、蚕丝饭等美食。

       

粉团

        元宵作为首推的上元节食,多数人认为始于宋代,但据周密的《武林旧事》所云:“节食所尚,则乳糖元子,澄沙团子。”说明汤团类的食品在唐时已经出现;而《开元天宝遗事》也提到唐宫中曾“造粉团角黍,贮于金盘中。以小角造弓子,纤妙可爱,架箭射盘中粉团,中者得食。”粉团即汤团,则说明“元宵”这种食物在唐朝已经出现,所不同的只是称谓以及食用的时令有异,因为唐人是在端午食用粉团。

        而在明清时代,元宵节吃元宵更是成为一种流行。在《松江府志》中提到了元宵之节以油 、珍珠圆子为节食。明代已出现了汤圆、元宵的名称,而“汤圆”一称至今盛行南方。

       

膏粥

        在《续齐谐记》所讲吴县张成的故事里,还提到了膏粥。元宵祈蚕所用“膏粥”是在白米粥上放油脂做成的,《荆楚岁时记》所载则是豆粥上加油脂。

       

面茧

        及至唐宋,则兴起了吃面茧的饮食习惯。“小儿祝身取官早,小女只求蚕事好”、“心知茧卜未必然,醉中得卜喜欲癫”,上元日吃面茧意在似蚕茧,吃面茧及茧卜源于人们祈蚕的古俗。面茧乃是肉馅或素馅的馒头,其中放入写着官品的纸签或木片,或取古今名句中可占前途的吉祥词句,以占将来官位高低。《开元天宝遗事》中有载唐都长安城里的显贵之户造面茧,以官位帖子卜职务的高下。

       

焦棰

        焦棰则是一种油炸面食,见载于《岁时杂记》:“京师上元节食焦棰,最盛且久。又大者,名柏头焦棰。凡卖棰必鸣鼓,谓之棰鼓。”蚕丝饭是一种捣米染色的年糕之类的食品,从南土传入汴京,也成了北方人上元节食饮;科斗羹和盐豉汤,亦在《岁时杂记》有载:“京人以绿豆粉为科斗羹;煮糯为丸,糖为臛,谓之圆子;盐豉捻头,杂肉煮汤,谓之盐豉汤,……皆上元节食也。”

元宵是没有加班的日子

        说完元宵节情人约会、以及美食畅享之后,夹馍君最后再给大家说说关于古人元宵节的休假制度,超长假期不是梦~

        与当今的上班族相较而言,夹馍君不得不感慨唐宋时期官员的元宵假期当真让人眼红非常啊!自秦有了比较完善的官吏休假制度以来,秦汉及其他朝代均除休沐假、旬休假、病假、探亲假等假日外,没有元宵放假的规定;但据唐玄宗颁布的“红头文件”——《假宁令》规定,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各级官员要休假一天。

        而皇宫里也会举行各种娱乐活动庆祝元宵。

        宋朝的官员就更幸运了,在这个法定的节假日里,政府规定官员们可以休息三天。让夹馍君恨不能马上撞墙去穿越的是,宋朝将人道主义诠释到了极致,官员们还享有“史上最长假期”。据载,宋朝规定皇家诞丧日要给官员放假,而宋太祖之父恰好于腊月初七日去世,由是有了官员们放假三天的惯例;及至仁宗时期,又因腊月初十为其母诞辰,所以又有了放假三天的新规,加上正月前后的冬至、春节、天庆节各七天、元宵节的三天假期,宋朝官员相当于享有一个月左右的休假。直至宋朝灭亡,这种令人难(wú)以(bǐ)置(xiàng)信(wǎng)的“史上最长假期”才得以消失。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为自己生不逢时而捶胸顿足呢?夹馍君和小伙伴们一样想要在元宵节这一天穿越到“史上最长假期”去,最好能有一个艳遇,然后拖家带口吃遍各种上元美食… …

        好啦~关于元宵节的小知识夹馍君今天就扒到这里了~想要获知更多的趣闻知识就赶快关注我们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