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见文言文实词(R~W部)重点与难点 高考妙记

 林飞杰 2017-02-11
  如,rú

  【动词】

  ①往,到……去。

  ②顺。

  ③如同,好像。

  ④及,赶上。

  ⑤按照。

  【连词】

  ①表假设,假如,

  ②表选择,或者。

  【助词】形容词词尾。

  若,ruò

  【动词】

  ①像,好像。

  ②及,比得上。

  【代词】

  ①表第二人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②表近指,“这”“这样”“如此”。

  【连词】表假设,“如果”“假如”。

  善,shàn

  【形容词】

  ①好的,善良的。

  ②好。

  ③友好的,亲善的。

  【名词】

  ①好人,好事,好的行为。

  ②好的方法。

  【动词】

  ①交好,亲善。

  ②长于,善于。

  ③做好,处理好。

  ④喜欢,羡慕。

  ⑤通“缮”,修治,引申为擦拭。

  【表示应答之词】如:王曰:“善。”(《邹忌讽齐王纳谏》)

  少

  读音一:shǎo

  【形容词】数量少,不多。

  【动词】

  ①缺少。

  ②削减,减少。

  ③瞧不起,轻视。

  【名词】少数人。

  读音二:shào

  【名词】青年,少年。

  【形容词】

  ①年少,年轻。

  ②小。

  读音三:shāo

  【副词】表程度,稍微,略微。

  涉,shè

  【动词】

  ①徒步渡水。

  ②乘舟渡水。

  ③进入,到。

  ④经过,经历。

  ⑤漫步,散步。

  ⑥阅览。

  胜

  读音一:shèng

  【名词】胜利。

  【动词】战胜,取胜。

  【形容词】

  ①优美的。

  ②盛大的。

  读音二:shēng

  【动词】禁得住,忍得住。

  【副词】尽,完。

  识

  读音一:shí

  【动词】

  ①懂得,知道。

  ②认识。

  ③识别,觉察。

  【名词】知识,见识。

  读音二:zhì。通“志”

  【名词】标记,记号。

  【动词】记住。

  使,shǐ

  【动词】

  ①命令,派遣。

  ②叫,让。

  ③主使。

  ④使唤。

  ⑤致使。

  ⑥出使。

  【名词】

  ①使命。

  ②古代官名。

  ③使者。

  【连词】假使,如果。

  是,shì

  【形容词】正确。

  【动词】

  ①认为……正确。

  ②是,表判断。

  【代词】这,这个,这样。

  【助词】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适,shì

  【动词】

  ①往,到。

  ②女子出嫁。

  ③顺从,适合。

  【形容词】舒适,满足。

  【副词】

  ①恰好。

  ②刚刚,刚才。

  书,shū

  【动词】书写,记载。

  【名词】

  ①文字。

  ②书信。

  ③文书,名册。

  ④书籍。

  ⑤特指《尚书》,也可泛指一切经书。

  孰,shú

  【动词】

  ①煮熟。

  ②成熟。

  【形容词】仔细,周详。

  【疑问代词】谁、什么、哪一个。

  属

  读音一:shǔ

  【名词】

  ①类。

  ②等,辈。

  ③亲属。

  【动词】

  ①隶属。

  ②管辖,掌管。

  ③系,是。

  读音二:zhǔ

  【动词】

  ①接连。

  ②跟随。

  ③连缀,撰写。

  ④嘱托。

  ⑤邀请,劝请。

  数

  读音一:shù

  【名词】

  ①数目,数量。

  ②算术。

  ③法则,规律,命运。

  ④技艺、方术。

  【数词】表示约数。

  读音二:shǔ

  【动词】

  ①点数,计算。

  ②列举罪状,加以斥责。

  读音三:shuò

  【副词】屡次。

  读音四:cù

  【形容词】密,与“疏”相对。

  率:shuài

  【动词】

  ①率领,带领。

  ②遵循,沿着。

  【副词】

  ①表约略或测度,大约、大概、大都、大体。有时“大率”连用。

  ②表范围,一律、都、全。

  说

  读音一:shuō

  【动词】

  ①说明,解释。

  ②讲,谈。

  【名词】

  ①说法,言论。

  ②文体的一种,侧重议论。

  读音二:shuì

  【动词】劝说,说服。

  读音三:yuè

  通“悦”,喜欢,高兴。

  私,sī

  【形容词】

  ①私人的,自己的。

  ②私下,不公开的。

  【名词】私利,私事。

  【动词】偏爱。

  素,sù

  【名词】

  ①白色的绢。

  ②白色的衣服,丧服。

  ③平常。

  【形容词】

  ①白色的。

  ②朴素的,不加修饰。

  ③没有文采的。

  【副词】

  ①表情态,空,白白地。

  ②表时间,从来、一向、平素、素来。

  汤

  读音一:tāng

  【名词】

  ①热水。

  ②汤药。

  ③同“烫”,热敷。

  ④人名,殷商的建立者。

  读音二:shāng

  汤汤:水大流急的样子。

  涕,tì

  【名词】眼泪。

  【动词】流眼泪,哭泣。

  徒,tú

  【名词】

  ①指服劳役的犯人。

  ②一类人。

  ③门徒,弟子。

  【形容词】空,光。

  【副词】

  ①表情态,徒然,白白地。

  ②表范围,只是,仅仅。

  亡

  读音一:wáng

  【动词】

  ①逃亡,逃跑。

  ②失去,丢失。

  ③灭亡。

  ④死亡。

  读音二:wú

  【动词】通“无”,没有。

  王

  读音一:wáng

  【名词】

  ①天子,帝王。

  ②封建时候的最高爵位。

  ③战国时期,诸侯多僭称“王

  读音二:wàng

  【动词】称王。指统治天下。

  望,wàng

  【动词】

  ①向远处看。

  ②盼望,期望。

  ③临近。

  【名词】

  ①希望,打算。

  ②名望,声望。

  ③农历的每月十五日。

  恶

  读音一:è

  【名词】

  ①坏事,罪恶。

  ②坏人,恶人。

  【形容词】

  ①丑陋,样子难看。

  ②坏,不好。

  ③险恶,凶狠。

  读音二:wù

  【动词】

  ①憎恨,厌恶。

  ②嫉妒。

  读音三:wū

  【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微,wēi

  【形容词】

  ①隐蔽,不清晰。

  ②微小。

  ③轻微。

  ④地位卑微。

  ⑤不显露的,隐藏其高贵身份的。

  ⑥精妙,深奥。

  【动词】

  ①没有,一说“除了”。

  ②不是。

  ③衰败,衰弱。

  【副词】

  ①表程度,稍微,微微,略微。

  ②表情态,暗暗地,隐约地。

  常见文言文实词(X~Z部)重点与难点

  悉,xī

  【动词】

  ①尽其所有,总计。

  ②详尽地叙述。

  【形容词】详尽,全面。

  【副词】表范围,却、全部、完全。

  相

  读音一:xiàng

  【名词】

  ①相貌。

  ②扶助盲人的人。

  ③古代主持礼仪的官。

  ④官名,指宰相、丞相。

  【动词】

  ①观察,审察。

  ②辅助。

  读音二:xiāng

  【副词】

  ①表彼此,互相。

  ②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可根据情况分别译为“你”“我”“他”。

  谢,xiè

  【动词】

  ①道歉,请罪。

  ②推辞,谢绝。

  ③辞去,辞别。

  ④感谢。

  ⑤告诉,劝告。

  ⑥请问。

  ⑦凋谢,衰亡。

  信

  读音一:xìn

  【形容词】

  ①言语真实。

  ②引申为诚实。

  ③可靠的。

  【名词】

  ①信用。

  ②信物,凭据。

  ③使者。

  ④音讯,消息。

  【动词】

  ①相信。

  ②信任。

  ③守信用。

  【副词】

  ①表肯定,确实,实在,果真。

  ②表不确实,随意,随便。

  读音二:shēn。通“伸”

  【动词】

  ①伸张。

  ②伸出。

  兴

  读音一:xīng

  【动词】

  ①起,起床。

  ②起,掀起。

  ③发生,产生。

  ④兴起,兴盛。

  ⑤使……兴盛。

  ⑥复兴。

  ⑦兴办,举办。

  ⑧发动,调动。

  读音二:xìng

  【名词】兴趣,兴致。

  行

  读音一:xíng

  【动词】

  ①行走。

  ②运行。

  ③经,历。

  ④离去,前往。

  ⑤实行,施行。

  ⑥行酒,给客人斟酒。

  【名词】

  ①古诗的一种体裁。

  ②行为,品行。

  ③动作。

  【副词】将要。

  读音二:háng

  【名词】

  ①道路。

  ②古代兵制,二十五人为一行。

  ③行列,队伍。

  ④辈分。

  【量词】如: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孔雀东南飞》)

  幸,xìng

  【动词】

  ①宠幸。

  ②皇帝到某处。

  ③希望。

  【形容词】幸运。

  【副词】侥幸、幸亏、幸而。

  修,xiū

  【动词】

  ①修建,修造。

  ②修理,建造。

  ③整治,治理。

  ④修养。

  ⑤修订,修改。

  ⑥编纂,编写。

  ⑦学习,研究。

  ⑧整饬。

  【形容词】

  ①善,美好。

  ②长,高。

  徐,xú

  【形容词】迟缓。

  【副词】慢慢地,缓缓地。

  许

  读音一:xǔ

  【动词】

  ①答应,听从。

  ②赞同,赞成。

  ③相信。

  ④期望。

  【名词】地方,处所。

  【数词】表示不定数。

  【代词】这,这样。

  读音二:hǔ

  【象声词】如: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口技》)

  阳,yáng

  【名词】

  ①太阳,阳光。

  ②山的南面。

  ③古代哲学概念,阴的对立面。

  【形容词】

  ①凸起的,刻印时,线条凸起为阳文。

  ②通“佯”,假装。

  要

  读音一:yào

  【形容词】

  ①主要,重要。

  ②险要。

  ③简要,切要。

  【动词】

  ①符合,适合。

  ②总括,概括。

  ③想要,希望。

  读音二:yāo

  【名词】通“腰”。

  【动词】

  ①通“邀”,邀请。

  ②要挟。

  ③相约。

  宜,yí

  【动词】应该,应当。

  【形容词】适宜,合适。

  遗

  读音一:yí

  【名词】遗失的东西。

  【动词】

  ①遗失,丢失。

  ②遗留。

  ③舍弃,放弃。

  读音二:wèi

  【动词】送给,给予

  贻,yí

  【动词】

  ①赠送。

  ②遗留。

  易,yì

  【名词】《周易》的简称。

  【动词】

  ①换,交换。

  ②改变,更换。

  ③轻视。

  ④代替,替换。

  【形容词】容易。

  【副词】很,非常。

  阴,yīn

  【名词】

  ①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②阴影,树阴。

  ③光阴,时光。

  ④古代哲学概念,与“阳”相对。

  【形容词】

  ①昏暗。

  ②阴冷。

  ③属于死人的,

  ④凹入的。

  ⑤阴险。

  【副词】暗中,暗地里。

  右,yòu

  【名词】

  ①右边。

  ②地理上以西为右。

  ③古代官职以右为尊,因而指较高的地位。

  ④引申为上。

  ⑤世族大家。

  ⑥车右,古时在战车上负责主帅的安全。

  再,zài

  【数词】

  ①两次。

  ②第二次。

  【副词】与现代汉语“再”相同。

  造,zào

  【动词】

  ①往,到。

  ②制作。

  ③修建,建造。

  ④制定。

  知

  读音一:zhī

  【名词】

  ①知觉。

  ②知识。

  ③交情,来往。

  【动词】

  ①知道,知晓。

  ②主持,管理。

  ③了解。

  ④识别。

  读音二:zhì

  通“智”,名词,智慧。

  致,zhì

  【名词】意态,情趣。

  【动词】

  ①送达。

  ②表达。

  ③招来。

  ④取得,得到。

  ⑤到,达到。

  ⑥使,致使,导致。

  【形容词】精细。

  【副词】尽,极。

  质,zhì

  【动词】

  ①抵押,作抵押品。

  ②询问。

  【名词】

  ①抵押品,指作为保证的人或物。

  ②本质,资质。

  ③质地,底子。

  ④通“贽”,古时初次拜见尊长时所送的礼物。

  ⑤通“锧”,刑具,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

  【形容词】质朴。

  【副词】正,刚刚。

  治,zhì

  【动词】

  ①治理,管理。

  ②整治,训练。

  ③整理。

  ④医治。

  ⑤对付,抵御。

  ⑥惩处,处置。

  【形容词】太平,安定,与“乱”相对。

  诸,zhū

  【形容词】众。

  【兼词】

  ①代词兼介词,相当于“之于”。

  ②代词兼语气助词,相当于“之乎”。

  贼,zéi

  【名词】

  ①祸患,祸害。

  ②作乱叛国的人。

  ③强盗。

  【动词】

  ①害。

  ②杀害。

  族,zú

  【名词】

  ①家族,指同姓的亲属。

  ②种族,民族。

  ③类。

  ④(筋骨)丛聚集结之处。

  【动词】灭族。

  【形容词】众,一般。

  卒

  读音一:zú

  【名词】

  ①步兵。

  ②古代军队编制,百人为卒。

  ③差役。

  【动词】

  ①死亡。古代大夫死称卒。又年老寿终称卒。后为死的通称。

  ②完毕,结束,到……止。

  【副词】表终结,终于,始终,到底。

  读音二:cù

  【副词】通“猝”,仓猝,突然,匆忙。

  走,zǒu

  【动词】

  ①古代指疾行,即跑。

  ②逃跑。

  ③使之逃跑。

  ④奔向,趋向。

  【名词】仆人。

  【形容词】快,赶快。

  左,zuǒ

  【名词】

  ①左边。

  ②东面,古代地理上以东为左。

  ③较低的地位。

  ④车上的尊位。

  坐,zuò

  【名词】座位,通“座”。

  【动词】

  ①古人席地取跪姿坐。

  ②坐守。

  ③犯法,犯罪。

  【介词】因为,由于。

 

 常见文言文虚词(18个)重点与难点

  而

  【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祭十二郎文》)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劝学》)

  (7)表示因果关系。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

  (8)表示目的关系。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阿房宫赋》)

  【代词】通“尔”,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促织》)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

  通“如”:好像,如同

  军惊而坏都舍。 (《察今》)

  何

  【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岳阳楼记》)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①豫州今欲何至? (《赤壁之战》)

  ②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琵琶行》)

  【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徐公何能及君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伶官传序》)

  【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 (《孔雀东南飞》)

  通“呵”,喝问。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喝问他是谁。意思是缉查盘问。) (《过秦论》)

  乎

  【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儿寒乎?欲食乎? (《项脊轩志》)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廉颇蔺相如列传》)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赤壁赋》)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归去来兮辞》)

  【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乎:于) (《醉翁亭记》)

  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乎:在) (《捕蛇者说》)

  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 (《师说》)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对) (《劝学》)

  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赤壁赋》)

  乃

  【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桃花源记》)

  (3)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史记·项羽本纪》)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

  【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齐桓晋文之事》)

  其

  【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她的”“它的”(包括复数)。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廉颇蔺相如列传》)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她”“它”(包括复数)。

  秦王恐其破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①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游褒禅山记》)

  ②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孔雀东南飞》)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说》)

  (6)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石钟山记》)

  【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序》)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

  【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送东阳马生序》)

  【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且

  【连词】

  (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赤壁之战》)

  (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陈涉世家》)

  (3)让步关系,尚且,还。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鸿门宴》)

  (4)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孔雀东南飞》)

  【副词】

  (1)将,将要。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游褒禅山记》)

  (2)暂且,姑且。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

  若

  【动词】像,好像

  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 (《促织》)

  【代词】

  (1)表第二人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①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鸿门宴》)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 (《鸿门宴》)

  ③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若:你的) (《捕蛇者说》)

  (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齐桓晋文之事》)

  【连词】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赤壁之战》)

  (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 (《汉书·高帝纪》)

  (3)至,至于。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齐桓晋文之事》)

  所

  【名词】处所,地方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陈涉世家》)

  【助词】

  (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①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 (《促织》)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

  ③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陈情表》)

  (2)“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臣所过屠者朱亥。 (《信陵君窃符救赵》)

  为

  【动词】

  (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

  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

  (2)以为,认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鸿门宴》)

  (3)判断词,是。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

  【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①吾属今为之虏矣! (《鸿门宴》)

  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过秦论》)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孔雀东南飞》)

  (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廉颇蔺相如列传》)

  (4)对,向。

  为之奈何? (《鸿门宴》)

  (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晏子使楚》)

  【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可译为“呢”

  何辞为? (《鸿门宴》)

  焉

  【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 (《论语·述而》)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 (《劝学》)

  (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

  【代词】

  (1)相当于“之”。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2)哪里,怎么。

  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先进》)

  【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六国论》)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 (《师说》)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阿房宫赋》)

  也

  【句末语气词】

  (1)表示判断语气。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2)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阿房宫赋》)

  (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伶官传序》)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阿房宫赋》)

  (5)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崤之战》)

  【句中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师说》)

  以

  【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

  (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

  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赤壁之战》)

  (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

  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祭妹文》)

  (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廉颇蔺相如列传》)

  (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余船以次俱进。 (《赤壁之战》)

  (7)“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

  秋以为期。 (《氓》)

  【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游褒禅山记》)

  (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樊哙侧其盾以撞。 (《鸿门宴》)

  (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不赂者以赂者丧。 (《六国论》)

  (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归去来兮辞》)

  【助词】

  (1)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 (《出师表》)

  ②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表方位) (《廉颇蔺相如列传》)

  (2)起调整音节作用。

  逆以煎我怀。 (《孔雀东南飞》)

  【动词】

  (1)以为,认为。

  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任用。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涉江》)

  【名词】译为:缘由,原因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通假】

  (1)通“已”,已经。

  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2)通“已”,止。

  无以,则王乎? (《齐桓晋文之事》)

  因

  【介词】

  (1)依照,根据。

  罔不因势象形。 (《核舟记》)

  (2)依靠,凭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过秦论》)

  (3)趁着,趁此。

  不如因善遇之。 (《鸿门宴》)

  (4)通过,经由。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廉颇蔺相如列传》)

  (5)因为,由于。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谏太宗十思疏》)

  【副词】

  (1)于是,就;因而。

  相如因持璧却立。 (《廉颇蔺相如列传》)

  (2)原因,缘由,机缘。

  于今无会因。 (《孔雀东南飞》)

  【动词】

  (1)根据。

  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五蠹》)

  (2)沿袭,继续。

  蒙故业,因遗策。 (《过秦论》)

  于

  【介词】

  (1)在,从,到。

  ①乃设九宾礼于廷。(于:在)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从) (《劝学》)

  ③从径道亡,归璧于赵。(于:到) (《廉颇蔺相如列传》)

  (2)“在……方面”“从……中”。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游褒禅山记》)

  (3)由于。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进学解》)

  (4)向,对,对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说》)

  (5)被。

  君幸于赵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6)与,跟,同。

  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

  (7)比。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一个“于”:比) (《劝学》)

  与

  【介词】

  (1)介词。和,跟,同。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鸿门宴》)

  (2)给,替。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陈涉世家》)

  (3)比,和……比较。

  吾孰与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连词】和,跟,同

  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勾践灭吴》)

  【动词】

  (1)给予,授予。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序》)

  (2)结交,亲附。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六国论》)

  (3)对付。

  庞煖易与耳。 (《史记·燕召公世家》)

  (4)参加,参与。

  蹇叔之子与师。 (《蹇叔哭师》)

  (5)赞许,同意。

  吾与点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通假】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

  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则

  【连词】

  (1)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 (《鸿门宴》)

  (2)表示条件、假设关系。译为“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就”“便”。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

  (3)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师说》)

  (4)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转折时,用在后一分句,译为“可是”“却”;表示让步时,用在前一分句,译为“虽然”“倒是”。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师说》)

  ②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诗经·国风·东门之墠》)

  (5)表示选择关系。常和“非”“不”呼应着用,译为“就是”“不是……就是”。

  非死则徒尔。 (《捕蛇者说》)

  【副词】

  (1)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2)表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可译为“已经”“原来”“原来已经”。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崤之战》)

  【名词】

  (1)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

  《论语》六则。

  (2)准则,法则。

  以身作则。

  【动词】译为:效法

  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 (《史记·周本纪》)

  【通假】同“辄”,总是,常常

  居则曰:“不吾知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者

  【代词】

  (1)指人、物、事、时、地等。“……的”,“……的(人、东西、事情)”。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来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廉颇薄相如列传》)

  (2)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

  ①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赤壁之战》)

  ②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岳阳楼记》)

  (3)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

  言之,貌若甚戚者。 (《捕蛇者说》)

  (4)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

  (5)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6)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面,不必译出。

  ①近者奉辞伐罪。 (《赤壁之战》)

  ②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原君》)

  (7)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语气词】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鸿门宴》)

  之

  【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之:我) (《廉颇蔺相如列传》)

  (2)指示代词,这,此。

  ①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季氏将伐颛臾》)

  ②之二虫又何知! (《逍遥游》)

  【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

  (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

  【动词】到……去。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归去来兮辞》)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逍遥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