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动物世界-极度濒危的鸟类

 RK588 2017-02-11

极危(CR)

即极度濒危,表示该物种现在所面对的威胁及危机等级为最高,是仅次于灭绝及野外灭绝的评级。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是国际上最广被接受,而且最知名而客观的评级机构,其中IUCN红色名录中所使用的分类等级,也是物种保护上最重要的参考依据。


毛里求斯绣眼鸟,是毛里求斯特有物种,身长约10厘米,主食花蜜和昆虫。主要威胁来自大家鼠和食蟹猴对鸟巢、鸟卵的破坏。另外外来植物种类的引入,导致了该物种所依赖的花的减少,因此鸟类数量也急剧减少。


鸮鹦鹉,是世上唯一一种不会飞行的鹦鹉,是一种肥大而浑圆的鹦鹉,体长59-64厘米,体重950-4000克,脸盘酷似猫头鹰。鸮鹦鹉主要是草食性,植物、种子、果实及花粉等。鸮鹦鹉从不怕陌生人,遇到惊吓时,它们通常是一动不动,它们唯一的技能就是利用自己的拟态羽毛隐藏在青翠的草丛间。是新西兰特有物种。


菲律宾凤头鹦鹉,又名红肛凤头鹦鹉,因在尾羽内侧接近肛门的地方有明显的橘红色羽毛而得名。主要生活在靠近河岸附近的树林,以及红树林等地。以种子、坚果、浆果和水果为主食。是菲律宾特有物种。


小葵花凤头鹦鹉,主要分布于东帝汶和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群岛,栖息于各种森林、开阔的林地、农地、森林边缘地区。头顶具形长的耸立型黄色凤头冠羽,羽冠展开时呈扇状,就像一朵盛开的葵花。以种子、水果、谷物、浆果、坚果、嫩芽等为食。


姬伞鸟是巴西特有物种,栖息于东南部的森林中。此物种曾一度认为已经灭绝,但是在1996年再次发现。它们的主要食物是昆虫、种子和浆果。


牙买加夜鹰,是牙买加特有物种,栖息于热带、亚热带的森林与灌木丛中。


黑翅椋(liáng)鸟,是印度尼西亚特有物种。成小群活动觅食,主要以水果、花蜜、昆虫为食。


勺嘴鹬(yù),是一种小型的涉禽,在冻土层地带上繁殖,并在东南亚的湿地过冬。在中国主要为旅鸟,部分为冬候鸟。春季于4-5月,秋季于9-10月迁经中国。主要特征:嘴黑色,基部宽厚而平扁,尖端扩大成铲状。主要以昆虫、昆虫幼虫、甲壳类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


苏禄拍尾鹦鹉,是菲律宾特有物种,自然栖息地是亚热带、热带潮湿的低地森林和红树林,以果实和花朵为主食。主要威胁是栖息地的丧失和来自宠物贸易的非法捕猎。


白肩黑鹮,身长达75-85厘米,分布于柬埔寨北部,越南南部、老挝南部和印度尼西亚的东加里曼丹,栖息于湖泊、池塘、沼泽附近。


黑圆尾鹱(hù),又称马斯克林黑海燕,在1970年代有2只鸟的观测记录,而后就很少有发现的报道了。它们的主要的威胁来自外来物种的入侵和环境污染。


科摩罗角鸮,是科摩罗特有物种。栖息于森林中。以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为食。身长大约20厘米,翼展大约45厘米。


锡奥角鸮,是印度尼西亚特有物种,栖息于斯欧岛的森林中。


蓝髯蜂鸟,是哥伦比亚特有物种,栖息于圣玛尔塔山。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蜂鸟,几十年来没有观测报告,直至2015年3月才被当地的农民再次发现。


蓝带翠鸟,是印度尼西亚特有物种,生活在爪哇到的湿热林地中的河流附近,以鱼类、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为食。


白领鸡鸠,又称波利尼西亚鸠,是法属波利尼西亚特有物种,栖息于热带森林中。外来物种的入侵,如野猫和老鼠给它们的生存带来致命的打击。


马萨雷雀,是智利特有物种,栖息于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的山地灌木丛中,最大的威胁来自栖息地的破坏和外来物种的入侵。


暗辉椋鸟,是密克罗尼西亚特有物种,生活在波纳佩岛的山区林地中。


蓝喉金刚鹦鹉,是玻利维亚特有物种,栖息于棕榈林,草原,森林和潮湿的雨林低地。蓝喉金刚鹦鹉与其它大型金刚鹦鹉比较起来较为安静,不会随意尖叫。 食物包括蔬果、谷类、种子、坚果等。


白腹鹭,分布于亚洲南部的印度、孟加拉、尼泊尔、缅甸和不丹,栖息于河流附近或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是偷猎和栖息地的破坏。


世界上极危鸟类在200种以上,它们的生存状况日益恶化,从热带地区至两极地区,一些鸟类物种的数量呈现可怕的下降趋势。人类未来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挽回这些正走向灭绝的美丽生灵。

本期仅仅列举了其中20种鸟类,《极度濒危的鸟类》将作为专题,陆续的为朋友们介绍这些处于生死边缘的生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