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家笔下的元宵节 | 万家灯火暖春风

 问道轩 2017-02-11

   /  主办: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


乾隆帝元宵行乐图


今天就是元宵节了。元宵是中国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老百姓心中的团圆之夜。千百年来,这样一个春寒料峭的夜晚,一直在万家灯火的烘托中温暖着人们的心。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节”或“灯节”。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唐代的赏灯活动极其兴盛,唐朝大诗人卢照邻《十五夜观灯》描述:“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有学者称,除夕是家庭的节日,而元宵节则是社会的节日。传统节日中的这些生动画面,通过文人画家的精笔妙墨一一为我们留存下来。


升平乐事图


关于元宵节的诗词很多,广为人知的有两首。一首是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其中熟在人口的名句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还有一首是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去年今年,仿佛只隔了一夕的光景,却已物是人非,令人生出无限的怅惘与感伤。这首词中的两个名句后来都成了名画,一幅是丰子恺所绘《月上柳梢头》,另一幅是方人定画的《花市灯如昼》。


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南宋 李嵩

观灯图


 “天下上元,灯烛之盛,无逾闽中。”福建是闹元宵花灯闹得最讲究也最热闹的地方之一,一些地区的古老习俗一直保存至今。作家冰心的老家位于福州有名的灯市南后街,她说,在福州方言里,“灯”与“丁”同音,“添丁”是句吉利话,所以送灯一般要多送。福建民俗画家陈友荣画了《精心制作彩灯》、《闹元宵》、《闹元宵之二:拍狮》、《闹元宵之三:舞龙灯》等一系列节俗画,其《元宵南后街观灯》中人头攒动的热闹景象可以说是让人过目难忘。


清 赵之琛 顾驺

元宵婴戏图


古代的节令画或年节画中,关于元宵节的有元宵图、上元图、观灯图等不同名目。存世的宫廷作品有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宪宗元宵行乐图》、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乾隆帝元宵行乐图》等。这类图画已成为后世学者从事学术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沈从文编著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即收有明代宫廷画家绘制的《宪宗元宵行乐图》。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乾隆帝元宵行乐图》,描绘了乾隆皇帝与皇族子弟们在宫苑内庆贺元宵节的情景,图中乾隆皇帝坐在楼阁上,安详地目视着皇族子弟们庆贺元宵节。据专家分析,图中人物的画像应是由擅长写实画的意大利画家郎世宁所绘,图中的屋宇、树石背景则由中国画家补绘。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乾隆二年,太监毛团曾两次传旨,着唐岱、郎世宁、陈枚、沈源合画大幅元宵图。乾隆时代的图文书册《太平欢乐图》中也收有《元宵灯市》、《元宵吃圆子》等年节图画。《太平欢乐图》为浙江画家方薰所绘,通过曾任刑部主事的金德舆进呈内廷,曾受到乾隆皇帝的嘉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升平乐事图》整册描绘贵戚豪门中仕女孩童庆赏元宵的图景,包括赏灯、玩灯等诸多画面。


清代佚名

升平乐事图(局部)


民间创作的年画中与元宵节有关的也很多。从清朝末年的杨柳青年画《庆赏元宵》,到“文革”前的新年画《做花灯》,再到改革开放后的《闹元宵花灯放异彩》,一路走来,呈现的是完全不同的时代景象。《做花灯》由河北画家王宇文创作于1964年,现藏于中国美术馆,画面上一只大红灯笼给人印象颇深,上书“人民公社好”几个大字。20年后的1984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闹元宵花灯放异彩》,画面上大放“异彩”的,不仅仅是形制各异的花灯,还有人们的衣着服饰和精神面貌。传统的灯屏画也被视作年画的一种,画于灯屏纸或绢纱上,四张一组,粘贴于方灯之四面,是元宵节的应时佳品。灯屏画的内容多取材于戏曲或历史故事,如“孝行感天”之类,有的画面上还有灯谜。作家冯骥才说过,在这特定的迎新之日,人们心里全是理想的图景。如果想知道中国农民千百年来的梦想,就去看他们的年画。他们都已经画在画上了。

王小琪




近现代画家笔下元宵图



崔景哲

元宵夜


陈衍宁

元宵

布面油画


陈友荣

元宵南后街观灯


程十发

庆元宵


冯远

元宵舞灯


李正洙

正月十五

布面油画


林墉

元宵


钱一海

闹元宵


宋晓明

正月十五

布面油画


王炎林

闹元宵


张大壮等

元宵图


邹莉  元宵夜


正月十五闹元宵




《文化参考报·艺术周刊》征订啦

    全年订价: 200元
    联系人:李以武
联系电话:020—83850943


《文化参考报·艺术周刊》是由广东省文联主管、岭南美术出版社主办的华南地区权威艺术类报纸媒体,从2004年创刊以来,《艺术周刊》推出了2000余位书画名家,是宣传艺术家及艺术活动的最佳选择。现开始面向全国征订2017年报纸,希望您能成为《艺术周刊》的订阅户,也希望《艺术周刊》能给您带来美好的阅读享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